其次原因是心源性,如嚴重的心律不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髒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由於心髒功能障礙,或右向左分流,血液內氧含量減少,或一旦出現機體緊張狀態或腦血管痙攣,就可導致突然暈厥。

第三是各種腦部疾患,如蛛網膜下腔出血、鉛中毒腦病、腦部的血管病變、中樞神經係統變性疾病、腫瘤等壓迫侵犯血管運動中樞,可直接對腦血管產生抑製作用而誘發暈厥。

如發現中小學生暈厥,要立即將其平臥,使腦部得到較充分的血液供應,同時可適當喂服一些溫開水,補充血容量,同時可觸摸脈搏,注意有否脈搏跳動異常。如是因為情緒緊張、害怕等還應做好思想工作,穩定情緒。如暈厥很快恢複,隻要適當休息就能恢複正常。如反複發作暈厥,則應去醫院全麵檢查,特別是早期診斷中樞神經係統及心血管疾患。如經過檢查沒有發現異常,則要在以後加強體質鍛煉,增強神經係統特別是植物神經係統的功能,以避免暈厥再次發生。

中小學生偏頭痛的治療

偏頭痛是由於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發作性疾病,發病年齡以壯年為多,但青少年也不少見,特別是以女孩為多。

青少年偏頭痛的患者中約有1/3會出現先兆症狀,最常見的是視覺症狀,即眼前閃光、有暗點及黑蒙,也有先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百主神經係統紊亂症狀者,還有少數青少年可出現肢體感覺異常及言語障礙。發作時劇烈的頭痛,是偏頭痛的主要特點。頭痛多為一例,亦可發生於雙側顳部甚至整個頭部。疼痛的性質為搏動或脹痛,持續時間短則數小時,長則1~2天。

青少年偏頭痛發作時用手壓迫額、顳、眼眶、耳後枕部或頸總動脈部位,症狀可減輕。強光、嘈雜的聲音則可使頭部疼痛加劇。所以偏頭痛發作時要讓患者盡量待在安靜的環境中。

對每次發作均有劇烈頭痛的患者,可在發作前服用麥角胺咖啡因。該藥對頭部血管具有收縮作用,故能減輕頭部脹痛或血管搏動痛。作為預防用藥,可用鈣離子拮抗劑如西比林,其作用是阻滯偏頭痛發作初期的顱內血管收縮,糾正缺血缺氧狀態,並能緩解或消除繼發性的顱外血管擴張;還可用新型的精神安定劑如泰必利,其機製是利用其抗多巴胺的活性對丘腦中樞起作用。上述藥物均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為了預防青少年偏頭痛的發作,家長應該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盡量使他們的生活有規律。要減輕其學習負擔,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飲食方麵,不要使其過饑過飽,盡可能不進食奶酪、熏魚及巧克力等可誘發偏頭痛的食品。

中小學生蛀牙的治療

青少年多數都有蛀牙,當蛀牙痛時,可先在家裏進行處理。首先把堵塞在蛀牙裏的食物殘渣取出,用溫水把嘴嗽淨。然後用棉球把蛀牙的洞穴堵上,再服用一些鎮靜劑。

嘴裏含塊冰或從臉頰的表麵進行冷敷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處理隻具有暫時的效果,一定要去口腔科接受治療。即使蛀牙不痛了,由於蛀牙發展很快,還是應該抓緊時間治療。

中小學生骨折的治療

骨折處表現有紅、腫、痛、熱及功能障礙,用手輕輕按壓疼痛加劇,有時可摸到骨折斷端,稍微移動可以聽到或感覺到骨磨擦音,可見傷肢縮短、彎曲或折成一定的角度(稱之傷肢畸形),傷肢可見明顯腫脹,不能活動。嚴重骨折者常出現休克。

骨折局部有傷口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要保持傷口清潔,不能用手觸及,更不能用水衝洗,也不必上藥,隻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表麵覆蓋消毒紗布。

骨折後要立即進行臨時固定,以防骨折斷端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利用隨手可找到的物件,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樹枝、扁擔,甚至患者的對側健肢將骨折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夾住固定,然後迅速送醫院治療。

若懷疑有椎骨骨折,那就要十分謹慎而輕柔地將傷者作俯臥放於硬板上,頭和肩下墊一個枕頭,抬上救護車,不要自作主張進行急救,以避免造成脊髓意外傷害。

中小學生凍瘡的治療

凍瘡多半容易發生在身體外露部位,如手背、手指伸麵、足跟、外耳等處,此處或沒有衣帽掩蓋,或活動較少,有時還可累及鼻尖及小腿下部,多見於中小學生。凍瘡大多可呈對稱性分布。早期可見皮膚蒼白,以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及局部腫脹。開始局部有麻木感,繼而奇癢無比,局部脹痛,並有疼痛感,較重者局部還可發生水皰,如抓搔等原因水皰破裂,可流出白色漿液,底麵呈紫紅色潰瘍,一般感覺又癢又痛,十分難忍。抓破後可繼發細菌感染,甚至化膿,雖經治療,有時因創麵較深,可致疤痕。

對皮膚比較嬌嫩又極易過敏者,往往潰瘍可以經久不愈。在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山區及農村,還有的形成壞疽,皮膚變黑,組織壞死、脫落,病程遷延日久。凍瘡與天氣寒暖關係密切,氣候轉暖,局部血液循環恢複,局部凍瘡可逐漸縮小,腫脹消失,紫紅色斑變淺,局部皮膚逐漸恢複正常。

為了預防凍瘡,冬天要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經常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尤其在冬季,無取暖條件下聽課和寫字的中小學生,在伏案寫字時要定時搓雙手及麵部、雙耳,使容易生凍瘡的部位皮膚充血、發熱。同時要注意手、腳等部位經常保持幹燥。

一旦發生凍瘡,必須加強凍瘡部位的護理,受凍以後,不要立即接近火爐烘烤或浸在熱水裏,局部應先用溫水或暖水袋加溫,然後擦幹,塗上防凍藥膏。患處須戴手套,穿厚襪、棉鞋,必要時戴耳帽或耳罩。如已經發生水皰、潰湯或繼發感染,應去醫院診治。

中小學生咯血的治療

氣管、支氣管、肺有出血時,其血液隨咳嗽從口中而出血液呈鮮紅色,並有泡沫,這就是咯血。咯血時多伴有喉癢、咳嗽,可以是痰中帶血絲或血塊,也可以是完全的血液或血塊,多呈鮮紅色,有時還混有泡沫。

引起咯血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在成人以肺結核多見,在青少年中則以支氣管擴張多見。

青少年如曾患過嚴重的肺炎如病毒性肺炎及反複呼吸道感染,氣道內細菌繁殖、破壞,並有炎症和修複的疤痕,以及痰液積聚刺激,使局部支氣管管壁受到破壞,失去收縮和擴張功能,久而久之成球狀、囊狀擴張。這些病變部位在再次感染或劇烈咳嗽時可因局部毛細血管破裂而致出血。

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肺、支氣管發育不全及胰腺囊性纖維化、先天性纖毛活動不良綜合征等,其終末支氣管也呈擴張狀態,淺表毛細血管吻合成血管瘤,在劇烈咳嗽時可引起血管瘤破裂而出血。

肺結核是成人咯血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空洞性肺結核,但青少年少見;其他肺部疾病可引起咯血的有肺膿腫、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肺真菌病等。

引起肺咯血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見於心血管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前者見於先天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肺血管畸形,後者由於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等缺乏或異常可導致全身出血,如劇烈咳嗽,即可引起咯血。

患者出現咯血,首先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緊張。咯血量較大時要保證呼吸道通暢,應側臥位或頭低位,以避免血液倒流入肺。有呼吸困難時應吸氧,隨時進行生命指征監測。

要避免患者精神緊張,患者越緊張、越煩躁,越容易加重咯血,在必要時可選用鎮靜劑。劇烈咳嗽是引起咯血的主要原因,如咯血量大應加用中樞性止咳藥,抑製咳嗽反射。

少量咯血可自行停止,但大量咯血必須使用止血藥。一般常用的有維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己酸、對羧基苄胺等,嚴重患者則可靜脈點滴垂體後葉激素幫助止血。如大量咯血,用上述方法不能控製出血,則要考慮氣管插管或經纖維支氣管鏡插入氣管深部,找到出血部位,用球囊壓迫止血。如仍不能控製出血,為挽救生命,則必須請胸外科會診,做急症手術切除肺出血部位。

中小學生嘔血的治療

嘔血是由食道或胃出血所引起,突然發生大出血時,血液從嘴裏吐出來。少量出血一般不是立即吐出來,而在嘔吐時與嘔吐物混於一起吐出來。嘔血有時為鮮血,有時為咖啡色或暗紅色,其顏色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出血是來自食道還是胃,以及出血量和血液在胃內滯留時間的長短。一般出血量大,血液在胃停留時間短時多半為鮮紅色;而出血量中等以下,在胃停留時間較長,經過胃酸長時間作用,則成為酸化血紅蛋白,呈暗紅色或咖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