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了將來,你一定要理財(1)(1 / 3)

在現在這個社會裏,誰不想家財萬貫,誰不想坐擁金山?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錢是賺來的,不是撿來的。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僅沒有賺到錢,而且還在向“負翁”靠攏。財富到底怎樣得來?很簡單,學會理財!

■ 未來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變化,無處不在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個社會都在隨時隨地提醒著你:安穩守財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天的你,隨時可能遭遇失業、通脹、金融危機等各種不可預測的狀況!到時候如果你手頭一無所有,流落街頭也不足為奇。

剛剛過去的經濟危機相信很多人仍然心有餘悸,次貸危機不僅使歐美大型金融機構遭到重創,也讓國人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就是現在,我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是連創新高,已經出現工薪階層舍不得買大蒜、綠豆吃的情況。

其他商業調查也顯示,世界經濟發展正在放緩,歐洲央行已暗示世界經濟甚至有可能陷入衰退的危機。而這種情況勢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貿易,同時也會給就業帶來更大的壓力。

早在多年前,我國高校擴招時,人們就已意識到不久後的大學畢業生將麵臨更嚴峻的就業環境。果然,2007年,大學生就業缺口率就創下10年來的最低。而現在,這種情況還在加劇,2009年也被很多畢業生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難找工作的一年。種種跡象表明,近些年在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的情況下,企業對大學生的有效需求並未增加,就業壓力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此外,有統計表明,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正在逐年遞增。一般來說,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職工60歲,女性職工55歲。根據我國人均壽命的統計,一個人退休後至少將麵臨1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

雖然社會養老保險一般是城鄉老年人在養老保障上的首選,但社會的力量畢竟有限,急劇增長的老齡化壓力已使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養”和“醫”的問題也已經越來越迫切,大部分老年人也越來越不願意選擇依靠子女養老。可是,誰不想老了以後過上比剛步入社會時更輕鬆的日子呢?

可見,生活在現實社會中,不管你是誰,你都要為你的錢袋子考慮,為以後隨時可能襲來的危機作準備,如果你不這樣做,你隻有等著被淘汰,成為親人或社會的負擔。

通貨膨脹怎麼辦

“加一升汽油要7塊多,買一雙像樣的鞋子要三四百元,品牌衣服更是動輒上千元。”雖然還未進入負利率時代,相信很多人已深切感受到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壓力。

在經曆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之後,通貨膨脹也隨之發生。所謂通貨膨脹,就是指因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商品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目前我國物價呈現較快上漲的趨勢,從開始的房價上漲,然後到股價上漲,接著再到工業品、原材料、燃料價格上漲,再接著就出現了“蒜你狠”、“薑一軍”,奶製品和食用油的價格也紛紛上調,人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金錢去購買和以前相同的東西。

這樣一個過程,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個減少人們家庭財富總值的過程。或許錢在未來會更不值錢,也就是說,從長期來看,錢是貶值的。換成經濟學家的語言來說,那就是發生了通貨膨脹。也就是說,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家庭財富的“殺手”。

假如通脹經濟來了,作為普通人群中一員的我們,該怎麼辦?你總不能等著通脹經濟一口一口地將你口袋中的錢吞噬幹淨吧?

別到了失業後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現在就業難的問題似乎已經越來越嚴重,是否工作太少?統計顯示,社會給我們工作的機會並不少,與之相反的是,工作對我們來說,好像還有點多了。2010年以來,沿海地區的民工荒,北京地區的服務人員荒,均可看做是這一現實的真實體現。

既然工作綽綽有餘,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失業呢?

原因很簡單,人們都計較報酬。當報酬太低時,人們就寧願失業,因為失業更合算。所以失業就是指有勞動能力並願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適當的就業機會。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存在失業問題。當然,怎樣才算“報酬太低”,各人有各人的標準。失業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不可避免的產物。

失業的後果可想而知,因為你的收入不穩定了。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潛在的風險。你有可能在某一段日子收入中斷,生活質量下降。這些不明確的因素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對那些家裏積蓄比較豐厚,財富價值較高,或者收入來源廣的家庭來說,這種風險對家庭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對那些家裏財富價值低,而且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的家庭來說,失業對家庭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試想,你如果隻是吃老本,能吃多久?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坐吃山空。因此,對於失業可能帶來的錢袋子緊張的問題,你必須要居安思危,想好應對之策。

疾病襲來,財富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