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了將來,你一定要理財(1)(2 / 3)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與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相信很多人都處於一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中,身體可能早已“亞健康”。

有言道“健康是福”。如果身體健康,不上醫院不吃藥,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筆錢;相反,如果身體患上某些疾病,去一趟醫院的花費估計能讓很多人心疼不已。上醫院花就花了,但如果你有病還不去醫院,等到了不得不去時,你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大。

據一家報紙對近200位職場人士的調查發現,“過勞”的職場人士,每年在健康上的花費卻不足500元,甚至有人不足100元。

也許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應該趁著精力好的時候多賺些錢,一年到頭最多也就是感冒或者胃痛,自己到藥店買點藥就行,除此之外幾乎不會在健康方麵花什麼錢。但是,如果不懂得愛惜身體而一味馬虎,無疑已經步入一種“貪小失大”的誤區。

憑著感覺看病,等出現明顯症狀再去看病,是很多缺乏健康意識的人最常見的錯誤心理。何況,如今醫藥費偏高,一旦患上重病,可能會把很多人多年的積蓄一掃而光。

如此財富盡失的事,你希望發生在你身上嗎?

意外死亡與殘疾,留給親人的痛

人生在世,平平安安不僅是一種福氣,而且也等於為家裏省了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家庭成員遭遇意外,或者主要經濟支柱因為意外而喪失了工作能力,必定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災難,甚至會使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此支離破碎。而且,這些意外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可抗拒的。事實上,一場意外在造成死亡或身體殘疾的同時,也給家庭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

據統計,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達9.1億元。其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全國萬車死亡率為3.6。

從這幾項數據中可以發現,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交通事故造成死傷。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人力與財力上的雙重損失。但是這僅僅是道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傷亡而已,事實上每年還有很多人死於其他意外,比如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巨大災難。因此,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在各種災難中流失。

就拿意外死亡或者殘疾來說,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法改變,而且這種事也是無法預防的。但是對於其所帶來的家庭經濟上的損失,我們卻可以未雨綢繆,通過適當的理財方法積累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你錢袋子裏的錢夠用嗎

假如,通貨膨脹、失業、重大疾病、意外死亡與殘疾,你一個都沒有碰上,那麼,你是否就可以認為你錢袋子裏的錢夠你花一輩子了呢?

人的一生,從出生、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各個時期都需要用錢。換句話說,就是要你錢袋子裏必須有足夠的鈔票,才能應對各式各樣的生活需要。

1.應對戀愛和結婚的需要

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戀愛和結婚是人生必然要經曆的過程。戀愛需要錢,結婚也需要錢,光有愛情沒有錢顯然是不夠的。女孩子都喜歡浪漫,沒有錢何談浪漫;女孩子喜歡燭光晚餐,如果沒有錢,或許你隻能帶她吃路燈晚餐。不言而喻,結婚也是需要錢作鋪墊的。

2.應對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從租房到買房,從沒車到有車,從普通汽車到高級汽車,這是人們的普遍需要。要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錢的支持。

別的不說,我們就以買房為例吧。

一般來說,如果在中小城市買一套像樣的住房,連裝修在內大約需要50萬元。如果是生活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一套房子大約150萬~200萬元。按首付20%計算,加上購買家具家電、裝修的花費,一套50萬元的房子至少也需要25萬元,至於一線城市150萬~200萬元的房子,甚至得花一百來萬。因此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買了新房子以後住不進去,或者隻買一張床住毛坯房。為什麼會這樣?根本原因還是錢袋子的問題。

3.應對贍養父母的需要

人們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父母的恩情是我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贍養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現在有些年輕人的父母有比較穩定的收入,有各種形式的社會醫療保險,這樣年輕人的財務負擔就減輕了。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的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這就需要兒女來提供財務上的支持。因此,很多年輕人每月都要有固定的錢供父母養老。

人年紀大了容易生病,如果父母生病或發生其他意外,也需要兒女從自己的錢袋子裏拿錢治療和處理。因此,自己的錢袋子裏應該留出部分資金來應對父母的意外需求。

4.應對撫養子女的需要

據說,要養育一個孩子,從他出生到大學畢業,大概需要70萬元。這70萬元並不包括送他出國去深造,甚至還不包括他學習鋼琴、繪畫等藝術特長參加培訓班所需的費用,僅僅是把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養育到可以自食其力的年齡段需要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