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1)(2 / 3)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取得為生之資,也是為了使生活有重心,對社會有貢獻,使生命有價值,更是為了我們內心的安寧和充實。

人們對工作的追求各不相同,有的人看重業績,有的人看重薪水,有的人則看重地位,這說明大家對工作的體驗不同。要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就要留心、留意,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生活有所感恩。對每一件事認真地去做,去體驗,你所經曆的各種感情元素,甚至包括憤怒、悲傷、委屈等,這一切都可以豐富你的人生,這就是幸福。

沒有不吃苦的工作

大部分人都為了生活而必須工作。就算在生活沒有問題時,本能仍然驅使我們去工作;我們的使命是追求幸福,而追求幸福我們就必須得工作。

但是,在幸福還沒有來臨之前,卻有很多人走向了它的對立麵,他們在工作中感到很不開心,認為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其實,到哪裏工作都是要吃些苦,承受一定壓力的。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位農夫養了一頭驢子,驢子每天都要為主人幹很多活,任務特別繁重,休息的時間也很少,最後得到的飼料並不是很多。於是,驢子開始整天幻想要是能夠換一個主人就好了。

“請你讓我離開農夫吧!我忍受不了這種超負荷的壓力和這樣苛刻的雇主。我想換一個新主人。”驢子請求天神說。

於是天神答應它,將它轉賣給一名陶工。陶工安排驢子從野外搬運沉重的黏土,並把製造好的陶器運送到集市上。陶工一直都在製陶,於是驢子也跟著不停地搬運,它現在的工作比以前更勞累。

“這次你一定要給我換一個既受主人重視又很輕鬆的工作!”驢子懇求天神說。

天神又一次答應了它的要求,沒多久,驢子被賣給一個皮革匠。它一到皮革匠那裏,看到皮匠店裏麵的情形就後悔不已。主人倒是很器重它,但那是因為驢子有一身好皮。它也什麼都不用幹,隻等著皮革匠來剝它的皮就行了。

驢子痛苦地說:“我真不幸!留在以前那些主人那裏該多好啊!現在連我的皮都得交給這個人了。我早應該明白,到哪裏工作都是要吃點苦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一點苦頭就開始怨天怨地地叫苦不迭,勢必不能沉下心投入工作,因為在他叫苦叫累的時候,他的心就打算逃遁,又如何指望他能從中得到磨煉和長進呢?

沒有不需吃苦的工作。即便是最簡單的事情,比如在辦公室裏接聽電話,或者照看門戶,也是需要吃點苦的。你不僅要培養待在屋子裏的耐心,還要防止自己因為工作單調而出現煩躁的情緒。

不能吃工作中的那點苦,你就注定隻能不停地尋找和嚐試,最後你這一生將一事無成。簡單地說,不吃工作中的那點苦,幸福將會離你越來越遠。

別隻為薪水工作

很多人在工作中顯得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是他們的決定讓他們不開心——將物質與財富放在快樂和意義之上。

如果你隻是為了錢而工作,你就成為金錢的奴隸。錢可以購買一些自由,但自由隻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而已。

羅伯特·清崎認為,金錢摻雜著情感,正因為如此,股票市場才會受人類的兩種情感驅動:貪婪和恐懼。當貪婪和恐懼崩潰,人們損失慘重時,緊接著的是沮喪。沮喪則由人類的兩種情感所構成:氣憤和悲傷。正是在這些不良情感的驅動下,投資者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操作。

看一看一般受過教育的、努力工作的人的生活,就會看到一條十分相似的道路。

孩子出生了,然後去上學,自豪的父母十分興奮,因為他們的孩子成績十分出色,而且進了名牌大學。

之後孩子畢業了,也許繼續深造,然後像編好的程序一樣做下麵的事:找個安全、穩定的工作,也許是個醫生或律師,或參軍或進了政府部門。

他開始掙錢了,信用卡開始蜂擁而至,而且開始購物。手裏有了錢,就開始約會、結婚,夫妻兩人都在工作,兩份收入,他們覺得獲得了成功,前途光明,於是決定買車、買房、度假並且生孩子。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需要大量的錢。

那對幸福的夫婦認定他們的職業是重要的,並且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尋求升遷和加薪。加薪實現了,而另一個孩子的出生使他們需要更大的房子,他們不得不努力地工作。他們成為模範雇員,甚至有為公司獻身的精神。

他們又進了學校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訓,以便讓自己能賺更多的錢,他們從事兩份工作。他們的收入上升了,但同時對他們的收入征的稅和對他們新房子征的財產稅也上升了,他們的社會保障稅和其他稅也上升了。

他們得到了大額的工資單,但困惑於錢都到哪裏去了。他們買了一些基金,而且用信用卡買了些雜貨。孩子們長大了,為供他們上大學和為他們自己退休需要準備的錢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