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士林雅趣(5)(3 / 3)

在二十八歲左右,陶淵明給自己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五柳先生傳》。在文章的開頭,他寫道:“不知道先生是什麼樣的人,也不了解他的真實姓名。他在屋旁種了五棵柳樹,所以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雅號。五柳先生非常喜歡安靜,從不多說話,對榮華富貴也不喜歡。

“他特別喜愛讀書,但讀書時卻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苦下工夫。每當體會到書中的要義時,他便會非常高興,甚至把吃飯都忘記了。他生性喜歡飲酒,但家裏很窮,不能常常供給他美酒。親朋好友知道他的情況,就常常把美酒準備好,請他前去品嚐,解解饞。而他從來不推辭,不把酒喝光決不回家。”

成語釋義

原指讀書隻體會精神要義,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浪費時間。現在多指學習時馬虎,不深刻理解或不深入了解情況。甚:十分。解:理解。

故事出處

晉朝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出處譯文

(陶淵明)特別喜愛讀書,不鑽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

047才高八鬥

南北朝時期宋國的謝靈運,以善寫山水詩聞名天下。

謝靈運寫詩,對形式美非常注重,其詩作的藝術性很強,深得當時文人雅士的喜愛。人們競相抄錄他的詩篇,廣為誦讀。當朝皇帝宋文帝驚羨他的才能,對他格外賞識,他也因此被召回京都任職。宋文帝將謝靈運的書法和詩作並稱為“二寶”,經常叫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對他寵愛之至。

宋文帝對謝靈運這樣好,既使他非常感激,又使他充滿了自信,經常說一些豪言壯語。

一天,他一邊喝酒一邊說:“天下的文學之才其實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曹植)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剩下的一鬥則分給古往今來的詩人。”

成語釋義

比喻人很有文才。鬥:一種容量單位。

故事出處

南朝宋無名氏《釋常談·八鬥之才》:“文章多謂之八鬥之才。謝靈運嚐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048春風得意

唐代詩人孟郊,在其一生中,寫下了很多首流傳於世的詩作,可是他的生活卻非常坎坷。

孟郊年輕時,隱居於河南嵩山。他為人孤僻、耿直,很少與人結交,卻和詩人、散文家韓愈一見如故。韓愈對孟郊的詩文非常欣賞,也盡力扶持他,希望他能考上進士,到朝廷裏去做官。可是孟郊的運氣不好,雖然屢次赴考,卻屢次不中,所以生活過得非常艱苦。

孟郊雖然沒有踏上仕途,卻一點也不灰心,仍舊努力學習。他四十一歲那年,先後兩次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上。功夫不負苦心人,再次應考時,他終於考中了進士,獲得了做官的資格。

孟郊為了表達自己的愉快心情,寫了一首名詩《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的大意是這樣的:我以前過的都是窮困潦倒的歲月,一點也不值得誇耀,今天我的心胸突然開闊,真是太幸福了。我乘著春風高興地騎馬而行,長安的鮮花,我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看了個夠,這樣的經曆是多麼的愉快呀!

這時的孟郊歲數很大,已經年近五十歲了。

成語釋義

原意指在春風輕拂中揚揚得意。後來常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後那種得意揚揚的心態。

故事出處

唐代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出處譯文

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街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一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

049程門立雪

北宋時期,有兩個著名的學者,一個叫楊時,一個叫遊酢。他們謙虛好學、尊師重道的精神曆來為人們所傳頌。

楊時在幼年之時就非常聰明,問一答十,長大以後對經史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整天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之中。因為他晚年曾在龜山隱居,人們送了他一個“龜山先生”的雅號。遊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有“鷹山先生”的美稱。

楊時考取進士以後,為了深入地研究學問,他放棄了做官的機會,趕到河南潁昌拜大學者程顥為師,鑽研學問。當他四十歲的時候,程顥不幸去世。為了獲取知識,他又趕到洛陽,找到程顥之弟程頤,在他門下求學。當時,遊酢也是程頤的學生。

一次,狂風大作,天變得很陰沉,眼看就要下雪。可是楊時和遊酢有一個問題沒弄懂,就結伴到老師家去請教。他們到了程頤家中,卻見到程頤坐在那裏閉目打盹兒。程頤整天忙於教學,實在太累了啊。

他倆都知道老師不容易,所以不願驚醒老師,但也不甘心就此離去。於是二人就悄悄地、恭恭敬敬地在一旁站立,等候程頤醒來。他倆站了老半天,程頤才睜開了眼睛,這時門外紛飛的雪花已經有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依然站在那裏,一點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都沒有。

成語釋義

表示尊敬老師,誠懇、恭敬地向老師求教。

故事出處

《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