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士林雅趣(7)(3 / 3)

沒過多久,張紘也看到了陳琳的作品《武庫賦》和《應機論》。由於文章很精彩,張紘讀起來津津有味,連連稱絕。他立刻給陳琳回信,對陳琳那種清新的風格表示由衷讚賞,還虛心表示,要向他學習怎樣寫文章。

陳琳看到這封信,也謙虛地給張紘回信說:“在我們北方,消息不太暢通,我也很少與文人學士暢談文學話題,所以沒見過什麼世麵。我們這裏寫文章的人比較少,因此我就出名了,並不是因為我的才學真的有什麼造詣。和你相比,我就如同小巫遇見大巫,沒有什麼法術可以施展了。”

成語釋義

小巫遇見了大巫。常用來比喻二者一比較,就會發現能力高下相差很遠。巫:舊時以祈神為職業來騙取錢財的人。

故事出處

漢·陳琳《答張紘書》:“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出處譯文

小巫見到大巫,法術就無可施展了。

061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在當滁州太守時,寫了一篇《醉翁亭記》,成為傳誦千古的著名文章。滁州州署在今天的安徽省滁縣。滁縣西南有一座山,叫琅邪山,景色非常美麗。

琅邪山上有一眼泉水,非常清甜,人們都管它叫“釀泉”。泉旁的亭子是一個和尚修的,歐陽修稱之為“醉翁亭”。歐陽修常和友人在此亭喝酒聊天。他年紀已經很大,沒有多少酒量,一喝就醉,所以自稱醉翁。

其實,歐陽修喝酒,一不是貪圖美酒的香氣,二不是貪圖下酒菜的美味,而是為了更好地觀賞風景。借著微微的醉意,人們會產生景色奇美的幻覺,有助於身心的愉悅。歐陽修喝酒的樂趣,在於借助醉眼,欣賞一山一水一世界的朦朧美感和無窮韻味。

成語釋義

本意不在此,而是另有所圖。

故事出處

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出處譯文

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

062不為五鬥米折腰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公元405年秋天,他在家鄉附近的彭澤擔任縣令的職務,享受五鬥米的俸祿。這年冬天,太守派督郵到彭澤縣體察民情。這位督郵是個勢利眼,為人粗俗傲慢,一到彭澤縣便傳下命令,讓縣令趕快前來拜見,想借機殺一殺縣令的威風。

縣令陶淵明向來清高,對權勢小人頂看不起,而且對官場中流行的那種趨炎附勢、奴顏婢膝的風氣非常反感。督郵傳下命令,他不能違背,不去拜見也不好,於是他準備立刻出發,接受上級的考驗。

可是,縣吏卻一把攔住陶淵明說:“大人,您要拜見督郵,必須身穿官服,束上腰帶,否則不但看著不雅,而且會讓人抓住把柄來對付您,這對您來說可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陶淵明見當個破縣令竟然這等麻煩,心中老大不高興,長歎一聲道:“我不能為五鬥米向鄉裏小人折腰!”說罷,他拿出官印,又提起筆來,刷刷刷寫了一封辭職信,然後離開彭澤縣回家了。

看起來陶淵明沒什麼官運,他的縣令隻當了八十多天。

成語釋義

比喻品格清高,有骨氣。折:彎。

故事出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出處譯文

我不能為那微薄的官俸彎腰行禮,侍奉鄉裏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