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成年後,善於運用老子、莊子的學說,對儒家經典進行新的解釋。他宣講的時候,滿嘴都是空話。他講話時總是輕聲慢語,每次講到錯誤之處,都毫不在乎地隨口更改。所以,人們都用“口中雌黃”來評價他。
在“八王之亂”中,有兩位很有權勢的王爺看中了王衍的影響,封他為尚書令,把朝政委托給他。但他隻顧著擴大自己的勢力,不把天下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西晉滅亡之時,他還順嘴胡說:“我一向都不幹預朝政,朝廷的失敗,並不能怪罪到我的身上。”
可是,敵軍是不需要空談家的。結果,王衍被敵軍活埋在瓦礫堆裏,終於一命嗚呼。
成語釋義
言論不當,隨口更改。也指沒有根據地亂說話,胡言亂語。信口:出言不假思索。雌黃:古時用來塗抹錯字的顏料,後指任意竄改。
故事出處
《文選》中劉孝標注引晉朝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出處譯文
王衍字夷甫,很能侃侃而談,遇有錯誤時往往不假思索地隨口更改。於是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口中雌黃”。
059河東獅吼
“河東”指山西境內的黃河以東地區。
北宋時期,有個人叫陳季常。他和蘇東坡是好朋友,兩人都喜歡研究佛學,隻要談起佛理,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東人,非常凶悍。陳季常年輕時喜好劍術,經常自詡為豪士,但是在柳氏麵前卻怕得要命。
那會兒名士聚會流行請歌女助興,有一次,蘇東坡到季常家參加聚會,也有歌女在場。沒多久就聽到隔壁一聲大吼,聽見用木杖擊牆的聲音。蘇東坡被嚇得連退幾步,愣了一會兒,才趕緊跑進去探個究竟。
他進門一瞧,不禁笑了出來,原來,柳氏醋勁大發,瞪著眼睛,罵起陳季常來,還用木杖猛打牆壁,而陳季常卻躲在一旁發抖,口裏連連稱是。
回去後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打趣陳季常,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龍邱居士陳季常也很可憐,談起佛學、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覺,但是一聽到妻子的怒罵聲,就嚇得連拐杖都離了手,茫茫然不知所措。
成語釋義
形容妻子凶悍。
故事出處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出處譯文
忽然聽到妻子的怒罵聲,嚇得連拐杖都離了手,茫茫然不知所措。
060小巫見大巫
三國時期,有兩人是很好的朋友。一人是陳琳,在魏國做官;另一人叫張紘,是東吳孫權手下的謀士。他們兩個人的才能都很大,而且相互敬慕,都認為對方才華出眾。他們常常給對方寫書信,互相探討文學問題。
張紘寫了一篇賦,甚為得意,並派人把文章交給陳琳,請他提出意見。
陳琳見到這篇賦,覺得寫得太好了,就在一次宴會上給賓客展示,還非常自豪地說:“你們看,這篇賦居然寫得這樣好!你們可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的好朋友張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