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士林雅趣(7)(1 / 3)

人心地善良單純,坦率自然。也用來比喻少年兒童心地單純率真。爛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故事出處

元朝夏文彥《圖繪寶鑒·五·鄭思肖》:“工畫墨蘭,嚐自畫一卷,長丈餘,高可五寸許。天真爛漫,超出物表。”

出處譯文

(鄭思肖)擅長畫墨蘭,曾經自己畫了一卷,長一丈、高五寸左右。而且純真自然,顯得生機盎然,一點也不做作。

056心曠神怡

北宋時期,滕子京和範仲淹的關係非常好。他們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年,滕子京到嶽州擔任知州之職,第二年就重新修繕了嶽陽樓。為了記述這件盛事,他請範仲淹寫篇文章作為紀念。範仲淹爽快地答應了,很快寫成了《嶽陽樓記》一文。

文章指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登上嶽陽樓所見到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會有不同。

作者寫道:“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其大意是: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登上嶽陽樓,映入眼簾的一番景色,會使人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會把以前所有的榮辱得失忘得一幹二淨。觀看景物的人會完全沉浸在美景之中,好像要和這美景融為一體。到了這個時候,如果能和朋友舉起酒杯,在溫暖的陽光下,在這微風的吹拂下飲酒作樂,當然是件美好的事。通過飲酒得到的感覺,真是其樂無窮,一生都難以忘懷啊!

成語釋義

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曠:開朗。怡:愉快。

故事出處

《範文正公集·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出處譯文

登上嶽陽樓,會使人心情開闊,精神愉快,把以前的榮辱得失忘得一幹二淨。在這微風的吹拂下飲酒作樂,真是其樂無窮啊!

057欣欣向榮

公元405年,陶淵明終於辭官回鄉,準備過隱居生活,那年他四十一歲。

他走在回鄉的路上,心裏想:做官有什麼好啊?就為了嘴裏的一口飯,違背自己的意願,終日做一些無聊的事。這樣幹,自己怎麼能夠安心呢?現在拋棄官位,回鄉自耕自食,這就算做對了。既然意識到做官太委屈自己,就不要再錯下去,應該改正過來,不要再琢磨當官從政的那些事了。

他回到了家裏,家裏人並不因他辭官而責備他,反而擺下酒宴來歡迎他。他一邊喝酒,一邊欣賞著家鄉的美麗景色。他越體會越覺得心情舒暢,這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他吃飽飯之後,又到田園間一邊走一邊看。農夫們見了他,都向他問好,並且說:“春天已經到了,花草樹木都長得非常茂盛,山泉小溪裏的水也歡快地流動,這裏的景色多麼讓人興奮哪!”

後來,陶淵明根據自己回鄉途中的興奮心情、到家鄉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美好情趣,寫成了《歸去來辭》。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精彩,堪稱傳世經典。

成語釋義

植物生長茂盛。現多用來比喻精神奮發或事業興旺發達的景象。欣欣:草木茂盛的樣子。榮:茂盛。

故事出處

《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出處譯文

草木茂盛欣欣向榮,涓涓泉源細水慢流。

058信口雌黃

魏晉時期,上層社會盛行清談之風,貴族們講起話來誇誇其談,不務實際。西晉大臣王衍,在清談家中頗有名望。他從小就顯得伶牙俐齒,曾到著名文學家山濤府上做客。大家見他外表清秀,舉止文雅,都很讚許他。但山濤卻歎息道:“日後耽誤天下的,就是這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