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培養對家庭的責任心(1 / 3)

第八章培養對家庭的責任心

家庭可以是港灣也可能是拖累,當一個男子把家庭視為港灣的時候,他身旁一定有一個賢能的妻子;倘若他把家庭視為拖累,不是他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就是他身旁有一個不稱職的妻子。

——〔澳大利亞〕魯伯特·梅鐸

1.對家庭要有責任心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當中,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責任,不管是對工作、對家庭,還是對社會。責任心貫穿於每個人的生活中,是人人理應擁有的東西。責任心是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責任心以認識為前提,如果沒有一個是非標準,責任心就無從談起。

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需要解決衣、食、住、行等各種問題,人還需要工作,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實現自我價值之所在,所以對待工作就要有責任心。社會有各種行業,從從事腦力勞動的IT業精英到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牧民,雖然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不盡相同,但都應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尤其是我們現在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年代,對責任心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

有句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裏指的是一個人對家庭要有責任心,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如果一個人不能承擔家庭責任,又怎麼能指望他去承擔社會責任呢?人不僅在社會要做一個好公民,在家裏也要盡力扮演好自己應有的角色。家庭責任心是維係一個家庭所必要的條件,在一個家庭中他的身份不同,他的責任也有所不同,和睦的家庭往往是其成員都擁有維係家庭的責任心,隻有把家庭這個溫暖的港灣構建好了,工作才能得力,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這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基礎。

2.對婚姻和家庭的責任

婚姻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話題。現在不少人都在討論維係婚姻靠的是責任還是感情的問題。不管怎麼說,責任感對維持婚姻的穩固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無須置疑的。所謂責任便是男女雙方要對自己的小家庭共同承擔的義務及自己在家庭當中享有的權利。責任包含權利和義務,妻子對丈夫的權利和義務、丈夫對妻子的權利和義務。

這裏所講的責任清楚地規定了每個人的社會角色。相對於感情而言,兩者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區別:感情是起伏不定的,而責任則是穩定不變的;感情無法講回報,而責任則規定著雙方的付出與獲得;感情不能要求對方而隻能要求自已,責任則永遠是對雙方而言的。

所以有一個作家對此作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她說:“如果說婚姻是河流的話,那麼責任感便是這條河流的堤壩,沒有責任的婚姻,必然如沒有堤壩的河流一樣,遲早會幹涸甚至死亡。”

小敏和小寧結婚了,他們都是外企的“白領階層”,兩個人的思想都很開放。婚前,兩個人就約法三章,婚後不幹涉對方的生活,給對方以絕對自由。他們向外界宣稱要做一對“新時代夫妻”,而且他們的婚姻是最寬鬆的婚姻,他們不會給對方任何束縛,他們不要去承受“婚姻中不能承受之重”。

婚後,兩人自由是挺自由的,不過由於缺乏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感,兩人的婚姻開始亮起了紅燈。他們各自“自由”地交往著男女朋友,家成了兩人共同的旅社,至於妻子或丈夫應遵守的婚姻責任:彼此的忠誠、共同看望父母親、商量將來的生活等等都拋在了腦後,最後他們選擇了分手。

現代社會充滿了太多的誘惑,城市有時就像個陷阱,張大了嘴等著你掉下去。假如失去了責任這道堤壩的約束,任自由內心的各種私欲膨脹,那麼欲望泛濫的結果就是愛情的枯萎、婚姻的死亡。

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道堤壩的作用,在婚姻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遇事能以家庭為核心,時時考慮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婚姻自會穩固又健康。

一個人,在你選擇了成家的同時也就別無選擇地承擔了家庭責任,不管你願意與否。責任是不可選擇的,不去承擔就是逃避。家庭成員之間不是服從與被服從、主要與次要的關係,他們是平等、互愛的關係。誰沒有自己的理想,又有誰不懂得幸福之甜蜜。家庭不同於社會、不同於單位之處就在於家中充滿自覺的愛,而這愛來源於每個家庭成員無私的奉獻,這奉獻源於對家庭的責任感。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其實在自己為對方作出犧牲時,其潛意識中都希望得到愛的回報,包括情感上的、言語上的和物質上的。因此說,家庭中的犧牲和奉獻絕不應該是單方麵的。在一個家庭中,隻受用而無奉獻的人是人世間最自私的人。追求個人理想的實現是崇高的,但以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是否就顯得渺小了。理想可以不去實現,但責任一定要負。不敢、不能負責任的人又何談理想!

長相守才能長相知,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論時間走到哪一天,夫妻都該如此,這才是經久不變的時尚。

3.對婚姻應該忠誠

人們常說“婚姻是神聖的”,它究竟神聖在哪裏呢?

首先,這種神聖來自一方對對方的真誠的愛,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情感,更應當是一種崇高的忠誠。如今,雖然封建的“從一而終”早已快被人們拋棄,但是,夫妻間的忠誠,仍被千千萬萬的人們視為美德。可以說,夫妻忠誠是愛情的催化劑,是家庭美滿、子女幸福、老人安康的基礎,是抵禦“婚外情”、“第三者插足”的堡壘。因此,人們在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忠誠”這兩個字。

婚姻的神聖還在於它承擔的責任。新婚是美好的、甜蜜的,但生活中不會總是充滿了陽光,還常常會遇到風風雨雨。人在旅途,什麼樣的問題都可能發生,一帆風順隻是我們的美好願望而已。與其把漫漫人生看成是浪漫的,不如把它看成是實實在在的。在家庭生活中充滿了種種責任:丈夫對妻子的責任、妻子對丈夫的責任、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夫妻對雙方老人的責任,這一切,都將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和他(她)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一個可以任性的自由人。這一點,也必須要心中有數才行。

4.要具有婚姻的責任感

婚姻是成熟人生的重要標誌,是男女雙方通過相識,相愛,相助,相伴在人類社會中尋求共同坐標的過程。有人將婚姻喻作愛情的墳墓,有人將婚姻喻作城堡,也有人將婚姻視為成就事業的絆腳石。這些看法都比較片麵,其實,婚姻是一塊四季都需要勞作的“責任田”,其收成好壞直接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也許這個觀點過分正統了些,與當今某些崇尚自由的婚姻觀不太合拍。可是,婚姻關係一旦形成,無論是從它的社會性,還是自然性,無論是以道德還是法律的角度看,夫妻雙方都必須覆行一定的權利和義務,而這些權利和義務實質上就意味著夫妻雙方在共同的生活中承擔一定的責任,而這責任又像一條無形的繩索約束限製著夫妻任何一方的言論和行動,使他們互相彼此間要忠誠負責,而不能我行我素,毫無顧忌。

我國現行的婚姻製度雖然特別強調了男女婚姻自由,但在關係中給雙方以自由和對對方負責絕不是對立的,分隔的。如隻是強調自由,把責任擠到死胡同裏,必然減少甚至失去家庭中必要的黏合力,這怎能經得起人生旅途中的風風雨雨。風雨一來,家庭便陰雲密布,以至最終解體。

當然,提倡婚姻責任感的前提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一對包辦婚姻,買賣婚姻中毫無感情的男女是不可能有為對方負責的精神和情懷的。所以,要使婚姻這塊“責任田”的愛情之樹常青,就需要男女雙方增進婚姻的責任感,忠誠負責於共同擁有的家庭。

5.處理好家庭關係的藝術

家是溫柔港灣,家是親情張揚的場所,家庭關係和諧,全家人感覺無限幸福;家庭關係緊張,全家人都會感到痛苦。家庭成員之間的幸福感程度越高,家庭氛圍越好,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