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影響家庭質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家庭關係無非是三種:第一,對父母的愛;第二,對愛人的愛;第三,對子女的愛。這三種關係裏,愛是主旋律。同樣是愛,但表現的形式是不同的,對父母的愛,要講“孝”,對待愛人,要講“情”,對待子女則要講“情理交融”。隻要這三個方麵做好了,以人為本就在家庭落到了實處,家庭就會和諧愉快幸福久長。
子女如何對待父母,傳統文化裏認為“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隻有先有對父母親的孝,才可能有對他人的大愛和忠誠,有些地方甚至在提拔幹部的時候,把這一項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考察對父母的孝敬情況。家庭是社會保障的一個單元細胞,孝敬父母就是贍養和敬重他們,讓他們有一定物質保障的情況下,盡可能最大限度的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
對待愛人,是夫妻情意,情愛越多,愛意越濃。一般來說,家庭通常情況下是沒有太大的事情的,包容和關愛更為重要,很多時候都是“無可無不可”的,隻要夫妻感覺好少生氣就行了。雙方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主內主外,沒有明顯界限,相互協作,各安其位,少講理多做事,就會愉快多多,幸福多多。特別是在意見不一致將要發生衝突的時候,少說兩句,忍讓一下,就會過去。在家裏是沒有嚴格的誰對誰錯之分,誰高誰低之分的,隻有平等和愛戀,情愛與資曆職位無關。很多人婚姻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講理了,才使矛盾激化,水火不容,甚至分道揚鑣。講理必然會導致一方不講理,很委屈,但換個思維方法處理事情,就會使生活有滋有味。
在教育子女上,多點情理交融。孩子是夫妻之間的紐帶,有了孩子家庭會有很多歡聲笑語,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是講情,用親情教育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親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孩子會認為父母是神聖的,偉大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她)就會自己辨別和判斷事情的真偽。作父母的就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動態,交流疏導,既要講情,還要講理,才能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為孩子的順利成長奠定良好的家庭氛圍,使之發展為有用的人才。
家是幸福的共同體,沒有家庭的和諧,就不會有社會的和諧,處理好家庭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家庭藝術,也是愛的藝術。人生在世,不可計較太多,當家庭常常為錢的問題而發生矛盾的時候,想想錢是身外之物,多就多花少就少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為工作煩惱的時候,不能對家人發泄怨氣,回到家可以把煩惱告訴家人,以便減少痛苦共同想方設法,戰勝困難或者變換處理手段;當家庭出現災難的時候,多和親人交流平靜心態,冷靜處理,或者請親朋好友相助。為了家庭的和諧,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增強個人意識,多奉獻出點愛,既要講權利的享受,又要盡好義務,真正讓愛升華,讓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開心幸福。
6.正確處理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可以分成三大領域,這就是職業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這又構成了以社會分工或勞動分工為紐帶的社會共同生活關係。家庭是以婚姻、血緣和收養關係為基礎的一種生活組織形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存在於家庭之中的調整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原則和規範,就是家庭道德。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家庭道德,是以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係、相互幫助、誌同道合、平等相親為根本特點的,因此又可稱為家庭美德。發揚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礎。
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是道德體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生活中,人們以職業道德作為職業和行業關係中的行為準則,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人們又用家庭中的道德來規範人們愛情、婚姻和家庭關係中的行為。因此處理好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的關係,對於調節人類社會生活中各方麵的關係,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
職業生活與家庭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循的道德,而家庭道德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道德。它們隻是人們處理問題時的地點的不同和規範上的差異。
同時,這兩者之間的道德行為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一是家庭道德往往成為職業道德發展的助推力。一般來說,每個人在成年之前,往往要在家庭中生活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家庭道德對每個人的影響,是職業道德形成的自然基礎之一。二是職業道德推動了家庭道德的進步。具有職業良心、注重職業榮譽和職業責任的人,往往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現得富於榮譽感和責任感,養成共同心理和習慣,開展勞動競賽,比誰為國家作的貢獻大,那麼也會給家庭的團結和睦創造很好的條件。家庭本身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經營單位,這就使職業道德與家庭美德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使社會主義家庭道德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7.正確處理夫妻關係
社會要建立和諧社會,家庭要建立和諧家庭,人與人之間相處,都要和睦。可以說,家庭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為,家庭是社會中的一個細胞,健康、向上、和睦、幸福的家庭對社會的穩定關係重大。
中國有句古諺語:“家和萬事興。”而夫妻關係處於家庭所有關係中的第一位。一方麵,家庭的其他關係諸如親子關係,也就不存在其他關係;另一方麵,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建立其他關係的基礎,夫妻相愛,孩子才會在愛的家庭中長大,從父母的關愛中學會什麼是愛。夫妻雙方相愛,才會更愛對方的家人,所以說,“處理好夫妻關係,建立和睦家庭”就成了穩定社會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夫妻關係的調適是一種獨特的相互交往行為,它既是夫妻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家庭履行撫養子女贍養老人職責的前提,還是夫妻在改革浪潮中比翼雙飛、爭作貢獻的推動力量。調適是為了求得夫妻雙方的進一步相互感情上適應和行動上協調,也是為了求得雙方生理上、心理上、社會關係上等多方麵的滿足。家庭穩定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夫妻婚前是否深愛,而更多地取決於婚後能否建立完美的夫妻關係。周總理及夫人在長達幾十年的夫妻生活中所倡導的“八互”應當成為我們調適夫妻關係的座右銘。他們認為,處理好夫妻關係要做到“八互”: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讓、互諒、互慰;這些對我們處好夫妻關係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另外,對於“處理好夫妻關係,建立和諧家庭”,以下幾點很重要:共渡一條河,駕好一艘船,舞好兩支槳,借好三股風,破好四重浪,到達和諧的彼岸。
一條河就是“愛河”;一艘船就是“家庭”;兩支槳就是“忠誠和尊重”;三股風就是“青春風、事業風、希望風”;四重浪就是“經濟困難浪、事業受挫浪、環境誘惑浪、感情衝突浪”。
總之處好了夫妻關係,就會有利於家庭的和睦,有利於子女的成長,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不可等閑視之。
8.正確對待夫妻的性格不合
朋友之間,話不投機半句多;夫妻之間,稍不留意也會走上離婚的道路。夫妻離異的緣由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源於性格不合。因此,要防備婚姻的裂變,應著眼於夫妻性格不合的矯治。
所謂夫妻性格不合,實質上是這一方沒有使另一方如願以償。同樣道理,所謂性格相合,情意相投,就是夫妻雙方彼此都能獲得滿足。這種互相滿足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夫妻的性格不合,即使已到了見到對方都感到是一種精神折磨的地步,也還是不要輕易分道揚鑣為好。與其束手待斃地哀歎與對方性格不合,不如身體力行,通過主觀努力,在實現家庭職能中相濡以沫,彌縫不合,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