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3 / 3)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形象地把商業服務比喻為社會道德風尚的“窗口”,把醫務人員稱為“白衣天使”,把教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是職業道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產生積極影響的例證。相反,如果人們不講職業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盛行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玩忽職守、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就會對社會道德風尚產生消極的影響,從而產生爾虞我詐、見利忘義等種種不良的社會風氣。

職業道德狀況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特別是社會主義社會,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並自覺地按職業道德的要求去做,就會形成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愛和諧、公正誠實的良好社會風氣,從而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7.樹立社會的公道意識

毋庸諱言,在我們的社會裏,存在著許多辦事不公道的現象。這嚴重地影響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影響了社會的團結和穩定,影響了人們群眾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將公道辦事的職業規範深入到每個從業人員的頭腦中。

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堅持原則是辦事公道的指導思想。原則是保證本職工作正常進行的準則,是保證國家、集體、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害的規定,是衡量職業行為善惡的尺度。它代表著本職工作的整體利益,是社會利益的職業化。在職業場所內,工作原則對所有的勞動者都具有同等的約束力,任何人不得違背,即使是製定原則的人也是如此。隻有堅持原則,辦事才能公道。

堅持原則是指從業人員都無一例外地按照國家法紀法規和職業紀律、規章行使職業權力,履行職業義務;簡言之,就是遵循國家法律嚴守職業紀律。遵紀守法、堅持原則是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是體現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意誌,維護工人階級和絕大多數勞動人民根本利益,通過國家機器的強製力來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各種各類的紀律,都是在國家各種法律範圍內,由社會政治團體或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自行製定的,體現一定範圍內政治、經濟、文化、工作、生活秩序的要求和群眾利益的各種規章製度。從業人員隻有在法律和紀律要求的範圍內行使職權、履行職務,才能保證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秩序上的有條不紊,保證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協商一致,保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否則,各種秩序就要造成混亂,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遭受損失。遵紀守法、堅持原則是一切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隻有堅持原則,才能扶持正氣、頂住歪風。否則,正氣不長,邪氣必生。長此以往,必然正不壓邪,從而也就喪失了公道。

廉潔奉公,不徇私情

廉潔奉公,不徇私情是指公職從業人員不借職權職務之便而損公肥私,多貪多占。不徇私情是公正的思想基礎。隻有不徇私情,才能任人唯賢;隻有不徇私情,才能處事公道;隻有不徇私情,才能深得民心。廉潔奉公,不徇私情對於公職從業人員來說,是“慎獨”、“修身”、自我約束、潔身自好、清白無瑕的道德風範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廉潔奉公,不徇私情,要求公職從業人員,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在實際工作中,不侵犯公共財物,不損害公共利益,不貪圖便宜,不假公濟私,要做到公私分明、辦事公道;廉潔奉公,不徇私情,要求公職從業人員,說話辦事一定要出於公心,不以個人好惡處事。

照章辦事,平等待人

在處理個人和群眾以及群眾之間的關係的問題上,政府公務人員、企業行政人員都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不論職務高低,關係親疏,一律以同誌態度熱情服務,一律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辦事,按企業有關規章製度辦事,能解決的就解決,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絕不搞拉關係,走後門那一套,絕不以關係遠近來定奪事情。從業者處事不公往往會在群眾中產生嚴重的矛盾,造成凝聚力下降,離心力上升。為此,必須在從業人員中樹立公正意識,做到辦事公平合理。

8.履行奉獻社會的責任

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作貢獻,它是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也是一種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要求。奉獻社會作為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從業者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曆史使命,切切實實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並以此作為檢驗職業道德狀況或職業素質狀況的最高標準。

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

奉獻社會的實質是奉獻。無論什麼行業,無論什麼崗位,無論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公民,隻要他愛崗敬業,努力工作,就是在為社會作出貢獻。如果在工作過程中不求名、不求利,隻講奉獻,不求索取,則體現出寶貴的無私奉獻精神,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

奉獻社會作為一種職業道德的突出特征包括:一是自覺自願地為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完全為了增進公共福利而積極勞動;二是有熱心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竭盡全力;三是不計報酬,完全出於自覺精神和奉獻意識。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我們要大力提倡和發揚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奉獻社會則是這五項要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一個能夠奉獻社會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奉獻社會具有層次性,它可以是完全徹底、無私的,我們稱其為“無私奉獻”。無私奉獻是一種為了社會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自覺自願的選擇。當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不能兩全、發生矛盾衝突時,當為了維護社會共同利益就必須犧牲某種個人利益時,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崇高的,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存在著分離、對立情況下的一種自覺自願的、以犧牲個人利益來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選擇。這種個人利益的犧牲實質上又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個人利益的實現,因為個人道德價值由於這種大公無私的犧牲行為而得到升華,這種選擇過程實質上是個人的低層次利益或暫時性價值通過自我犧牲而轉化為個人的高層次利益或永恒價值的過程。

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下,有人認為無私奉獻是瘋子,為人民服務是傻子,提倡這些思想在實踐中已行不通了、過時了,並肆意進行誣蔑,這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集體主義、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是現代社會道德思想體係中的主流,不僅為調節整個社會生活服務,還是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有力武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健康發展的保證。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和提倡、積極培育和支持無私奉獻精神,使每個從業人員都能夠身體力行。

9.發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曆來以自強不息著稱於世。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影響著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