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發揮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積極參與有關立法和政策的製定,發揮工會和工人中的人大代表、工會界政協委員的作用,推動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政治協商製度,代表和組織職工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要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工會與政府聯席(聯係)會議製度和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製,發揮這些製度機製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職工利益中的作用;要大力推行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製度,保障職工群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要努力引導職工通過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有序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通過工會的參與、監督和引導,把職工群眾的意願體現到國家意誌中,把國家意誌轉化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為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3)在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政治穩定中發揮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
工人階級是社會安定團結的中堅力量,職工隊伍的穩定是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基礎。要密切關注職工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暢通信息渠道,及時反映情況,做好應急預案,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針對性,協助黨政妥善處理勞動爭議和職工群體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釋疑解惑、疏導情緒,引導職工自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要高度警惕敵對勢力利用群體性事件,打著“維權”旗號與我們爭奪職工群眾,對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進行滲透、破壞,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把防範抵禦工作做在前頭,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努力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和工會組織統一。以職工隊伍穩定促進社會政治穩定,為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4)在發展和諧勞動關係、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
勞動關係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穩定。要圍繞發展和諧勞動關係這條主線,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活動,突出勞動合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職代會等關鍵環節,推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發揮協調勞動關係機製的作用;要協助政府解決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充分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作用,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以勞動關係和諧促進企業和諧、社會和諧,為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7.工會在新時期把握職能作用的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要求全麵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突出維護職能。工會的職能是由工會的性質決定的,並隨著工會地位的變化、勞動關係的變化而變化。中國工會具有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社會職能,這些職能構成了一個相互聯係的有機整體,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中國工會的職能經曆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從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四項職能,到全麵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突出維護職能,這是工會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通過全麵履行各項社會職能,堅持中國工會的性質,體現中國工會地位,全麵發揮中國工會的作用;通過突出維護職能,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勞動關係變化,順應職工群眾的期待,發揮職工利益代表者、維護者的作用。
在履行維護職能上,中國工會堅持把維護貫穿於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堅持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統一;堅持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權利的統一;堅持維護職工隊伍內部不同群體的權益的統一;堅持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與教育引導職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統一。在維權方式上,中國工會堅持從企業是利益共同體、矛盾統一體,勞動關係矛盾具有非對抗性的特點出發,遵循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按照“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主要通過協商、調解、仲裁等途徑,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解決勞動關係矛盾和問題,促進勞動關係雙方協商共謀、機製共建、效益共創、利益共享,推動建立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盡管各國工會都強調維權,都致力於改善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保障、生活質量,但是,在維權宗旨、維權理念、維權方法等方麵,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中國工會在突出維護職能的同時,全麵履行工會的其他社會職能,積極地履行建設、參與和教育的職能。中國工會組織發動廣大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國家和企業的改革和建設,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中國工會發揮其學校的作用和教育的功能,通過行之有效的活動和辛勤的努力,不斷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的素質和自身水平;中國工會在實踐中不斷增進生產者與經營者、勞動者與建設者的理解與合作,努力實現職工與企業互利共贏,努力達到共謀經濟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享改革成果、共創美好生活的目的,推動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中國工會既有重點又全麵發展的四項職能,彰顯了中國工會的特色。
8.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的具體措施
深刻理解和把握“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的意義,對於我們做好工會各項工作,對於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牢牢把握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緊緊抓住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運主題,集中反映了工會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加突出了工會組織在新形勢下的曆史作用。“組織起來、切實維權”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工會的具體化,是對工會的社會職能和基本職責的理論化,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鮮明特點。“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我們必須把全麵貫徹工會工作方針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推動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充分體現了工會組織堅定的政治性和服務意識。中國工會是在黨的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必須把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貫徹到工會工作的始終,積極主動地推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的落實,不斷強化工人階級的政治地位;必須加大工會的組建力度,最廣泛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黨領導的工會中來,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必須密切聯係職工群眾,真心誠意地為職工服務,不斷增強工會的吸引力,把職工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充分體現了工會組織具有的和諧性和建設意識。堅持建設勞動關係和諧企業與建設和諧工會並舉,堅持以人為本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並重,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製,積極探索建立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的新路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充分體現了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以“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統攬工會工作全局,要圍繞黨的建設,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為黨建服務,加強非公有製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工會組建工作,切實加大吸收農民工入會的力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源頭建會、屬地管理、聯合互動、雙向維權”的建會維權新路子,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要圍繞經濟建設中心任務,創新工會活動方式,構建工作活動載體,把開展工會活動與促進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推動經濟建設做出新貢獻。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充分體現了工會組織富有統一性和大局意識。工會組織在履行維護職責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把握中國工會的性質,始終堅持兩個維護相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維護、發展與維護、參與與維護、幫扶與維護的關係。
總之,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體現了突出維護這一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堅持“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努力提高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切實提高組織職工、動員職工、依靠職工、服務職工的能力,切實提高表達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能力,切實提高構建和諧穩定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的能力,切實提高工會理論創新、體製創新和工作創新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推動中國工會理論創新、體製創新和工作創新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建設,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