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基層工會日常工作創新
1.創新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性
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會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與黨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中心任務艱苦奮鬥、頑強拚搏,不斷發展工人階級的先進性,為推動曆史前進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新的形勢下,工會組織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高度,立足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廣大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為推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全麵發展,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企業工會工作條例》指出:企業工會是我國工會的重要組織基礎和工作基礎,是企業工會會員和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條例》對企業工會的定位表明,企業工會在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團結和社會政治穩定、組織職工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
2.加強和創新基層工會工作的必然趨勢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十一五”規劃,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工會組織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就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工會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
(1)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是工會推動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著力點。企業是社會的細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企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團結動員職工支持、參與改革,推動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促進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穩定和諧的新型勞動關係,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共同發展。企業工會直接麵對職工群眾,處在促進企業發展、協調勞動關係的第一線,在動員職工、組織職工、依靠職工、服務職工,保護、調動、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動企業改革,需要企業工會深入細致地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職工正確對待利益關係的調整,識大體、顧大局,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需要企業工會組織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獻計出力;維護企業穩定,需要企業工會積極參與協調勞動關係,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係雙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和諧社會。
(2)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是工會擴大覆蓋麵、增強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建企業工會773萬個,占全國基層工會總數的66%;企業工會會員111億人,占全國工會會員總數的742%。堅持以企業工會為基礎,是我國工會組織體製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優勢。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國家有關保障職工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都需要通過企業工會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貫徹落實。企業工會的建立情況怎麼樣、工作開展得如何、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對職工群眾的吸引力強不強,是檢驗工會落實擴大覆蓋麵、增強凝聚力的要求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要在重視基層、麵向基層、服務基層的基礎上,把企業工會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工作重心下移,維權關口前移,努力把工會工作做到企業職工中去,鞏固工會組織基礎,增強工會組織活力,為提高工會整體工作水平、開創新形勢下工會工作新局麵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是工會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迫切需要。近年來,企業工會在組織動員職工促進企業發展、幫助職工提高素質、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工會的工作對象、領域、範圍、運行方式、活動載體和幹部隊伍等,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維護職工權益的任務更加繁重。據了解,現在有一些工會領導機關沒有把企業工會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對企業工會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查研究不深,對企業工會的指導服務不夠,工會的組織體製、運行機製和活動方式還不適應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發展的需要。企業工會工作也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已經成為製約工會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工會所處的環境更加複雜。這些情況充分說明,隻有切實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才能把職工最廣泛地組織到工會中來,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保持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進一步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
3.基層工會的思想建設
加強企業工會的思想建設,最根本的是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企業工會幹部頭腦。企業工會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理論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和工會十五大精神,以及工會十四大以來全國總工會有關加強基層工會工作的決定、條例和一係列文件精神,深入思考,係統鑽研。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貫徹黨中央的方針政策,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密切聯係職工群眾,做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4.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
加強企業工會的組織建設,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工會組織和發展會員工作。要充分認識工會組建和發展會員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務必要防止鬆懈情緒。要依據這項工作動態性極強的特點,把不斷湧現的非公有製企業的工會及時建立起來,把小型、分散單位的職工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起來。尤其要重視把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組織到工會中來,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要認真研究探索建立起一套具有激勵性、約束性的長效機製和辦法,保證實現哪裏有職工哪裏就要建立工會組織,使工會組建與企業、事業、民辦非企業等單位不斷發展變化的狀況相適應,使會員發展與不斷壯大的職工隊伍相協調,使工會組織體製的延伸與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相一致,不斷鞏固和擴大建會成果,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5.基層工會的作風建設
加強企業工會的作風建設,應當努力克服機關化、行政化的傾向,改變自上而下的指令型工作方法,將工作重心切實落實在車間班組。企業工會要改進作風,深入實際,加強調研,講究實效,堅持典型示範,實行分類指導,努力做到工會代表職工,為職工群眾服務。要依靠和發揮分工會、工會小組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地解決在改革、發展和穩定中不斷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而使企業工會的各項任務得到真正的落實。
6.進一步健全基層工會組織的方法
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首先必須抓好企業工會組織建設。要創新工會組織形式和組建方式,健全和完善企業工會組織網絡,夯實工會工作的組織基礎。要適應企業改組改製的形勢,及時抓好工會組織的整頓和重建,確保組織不斷線、會員不流失。要適應非公有製企業和小企業大量增加的情況,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聯合會的建設,使工會組織覆蓋更多的企業。要適應企業用工方式的變化,進一步創新組建途徑和方法,增強職工的工會意識,采取工地建會、市場建會、樓宇建會、社區建會等多種形式,把大量分散就業、靈活就業的職工組織起來,把不同類型企業、不同就業方式的職工廣泛組織到工會中來。同時,要認真抓好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按照《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和《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的要求,完善企業內部工會組織體係,建立健全符合本企業特點的工會組織製度、工作製度、民主製度等,處理好工會與企業黨組織、行政和上級工會組織的關係,形成規範有序、運轉高效的工作秩序,為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企業層麵,工會組織要突出維護職工權益的工作,這與在政治上堅持黨的領導是統一的。如果企業工會不能獨立自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就很難得到切實的維護。
7.切實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措施
推進企業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和法製化進程
鄧小平同誌曾指出,工會應當是民主的模範。工會基層組織直接麵對職工群眾,必須保持同職工、會員的密切聯係,依靠會員群眾開展工會工作,按照會員群眾的要求和意願開展工會活動。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有些企業工會群眾化、民主化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有的不能很好地堅持工會內部民主製度,不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規定按時換屆選舉;有的長期不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有的違背會員群眾的選舉意誌,指定工會負責人等等,引起了會員群眾的不滿。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需要不斷擴大的新形勢下,企業工會組織必須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隻有這樣,才能發揮企業工會直接聯係、組織和宣傳群眾的優勢,避免脫離群眾,也才有可能為職工群眾說話辦事,真正成為職工和會員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