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微信的發展和新特點(1 / 2)

(一)微信的發展

2013年8月9日16時48分,微信5.0版本正式在騰訊應用市場首發,新版本以一係列新功能受到許多用戶的喜愛。

當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已經覆蓋國內大部分網民時,一個令人注意的發展趨勢是,微博市場已經達到成熟,而微信正處於上升勢頭—一定意義上,微信正在逐漸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微媒體平台。這一趨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正如美國《大西洋月刊》2013年7月30日發表的報道所說,過去幾年所有中國的社交媒體產品,沒有一種的影響力像新浪微博那麼大。雖然微博如駐北京媒體顧問傑裏米(Jeremy Goldkorn)所說“依舊很強大,很流行,而且是中國目前最活躍最有力的公共言論表達平台”。微博和微信根本沒有可比性,兩個平台的功能大相徑庭,大量的中國用戶會同時使用它們。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微信搶了微博的風頭”。微博似乎沒以前風光了。一項追蹤調查顯示,微博用戶的活躍度比2012年10月的高峰時期下降了30%多,造成下降的一個原因是競爭對手騰訊微信的興起。

和微博不同,微信最重要的特點是用戶之間存在“強關係”紐帶。有研究者曾在對微博、微信做對比時提出,微信與微博的區別在於微博是一個基於弱關係的複雜網絡,而微信是一個基於強關係的P2P網絡。無論這一理論是否成立,但無疑微信在信息傳播中正在起到微博難以達到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締元信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用戶同時使用微博和微信”,“近1—2年微信用戶發展速度高於微博”,“微信的使用頻率高於微博”,“使用手機上微信的用戶較多”,“微信更適合隨時隨地使用,使用的時間更長,黏性更強”。

“微信更注重朋友圈子、口碑傳遞效果更好”、“微信用戶更注重圈子溝通、更喜歡聊天、更強調即時溝通”、“微信用戶更偏年輕”都是一段時期以來微信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主要特點。

(來源:《社會化媒體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微博和微信用戶比較分析》,締元信網絡數據,2013年6月)

通過對微信用戶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到,接近40%的微信用戶其周圍朋友也非常多地使用微信,這一比例大大高於微博用戶。因為“周圍的人都在用”而使用微信的用戶的比例遠高於微博用戶,說明微信用戶更注重朋友圈子的影響和溝通。由此可見,微信用戶的朋友圈子更強大,這與微信的即時溝通和聯絡的功能和作用有關,也正因為如此,微信在信息傳播時更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優勢。

微信流傳虛假警情愛心傳遞反成謠言幫凶

2013年7月19日,一個網友在論壇發帖《今天在微信上看到的,是真的嗎?》:“緊急通知,分水出事了!分水出事了!張家烏,老烏……後岩,新安廟,都相繼出事了!大家一定要互相轉告,有幾個人拿著香皂,到人家裏去推銷,說你聞這香皂,等你一聞,一兩分鍾的時間,就暈過去了,他就把值錢的東西都拿走了,大家一定要轉發到群裏,並且告訴我們的親人和身邊的人!……”此消息發布後,桐廬警方通過媒體發布稱這一消息並不屬實,桐廬根本沒有發生這樣的案件。

事實上,從2013年5月開始,雲南、深圳、福州……全國各地都有這種謠言在傳,且流傳的消息本體沒變,隻是把地名換了換。“我也在微信朋友圈裏見過類似的謠言。”餘杭區公安分局的一位民警說,“微信朋友圈不比一般的論壇、網站,都是由自己的朋友組成的,這裏麵發出來的消息,特別是假消息,就比一般的網傳消息迷惑性更強,更容易讓人相信”。按規定,對於在互聯網上散布不實信息,如造成社會惡劣影響的,公安機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對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的責任人給予行政處罰。雖然如此,但如此假消息在社會上造成的負麵影響卻已經形成,如何對微媒體言論進行有效監管成為擺在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麵前的現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