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

規劃是減少後悔的良藥。

“72%的老人後悔年輕時不夠努力以致事業無成。”

“67%的老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擇了職業。”

上麵是比利時一家雜誌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排在前兩位的都跟“事業”和“職業”相關,可見人的一生中,在職業方向、事業進步方麵的後悔率最高。

這世上有後悔藥嗎?有的。但這藥要事先服用才有療效,事後服用沒有效果,這劑良藥就叫“規劃”。

該項調研中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自認為事業成功,那麼你的奧秘是什麼?”有90%的人回答:“進行了正確的職業規劃。”

目前,年輕人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但能夠真正理解並付諸行動的人卻很少。古人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很多大型外企會做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的發展計劃,有人覺得可笑吧?西門子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曾說:“絕不為短期利益出賣未來。”這個企業價值觀,伴隨著公司一個半世紀的不斷發展,一直延續至今,體現了著眼於未來的長遠目標和戰略。

企業的規劃、國家的規劃和個人的職業規劃是同一個道理,不做積極的規劃,幾乎等於規劃失敗。規劃不保證一定成功,但可以保證提高成功的概率。上帝曾經告誡他的信徒:要走窄的路。之所以不走平坦大路,是因為那樣的方法不能通向神聖之地,必須曆經磨難和反思才會得到真正的眷顧。這條路的艱難之處在於,你必須否定自己。我們要在職場取得成功,就要重新評估自己走的到底是什麼路—是雖然平坦但注定一事無成的大路,還是雖然顛簸卻收獲不斷的窄路?

1994年9月,當我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我就開始認真考慮一個問題:我現在所學的這個專業,是否是我真正的興趣所在?是否屬於將來我要從事的職業領域?

經過一個學期的自我思考,我認為將來我可能做不好一名機械設計師,我應該去從事商業領域,例如銷售和市場類的工作,這個比較符合我的興趣。於是從第二個學期開始,我的所有課外兼職、暑期的社會實踐以及平時所看的書籍,都跟銷售和市場領域相關。這即是我最早的個人職業規劃。

在大學畢業後,根據我自己設定的職業方向,我進入了某保健品集團的市場策劃部,正式開始了我的職場之旅。

在初涉職場最初的幾年,雖然做著以個人興趣為導向的銷售和市場類工作,但由於工作經驗不足,職場閱曆尚欠,常常感覺工作壓力很大,甚至懷疑自己選擇的這條路是否是對的,要不要換個輕鬆好做的職業領域去試試。

我不是個很聰明的人,但我還不算太懶,有一定的思考力和學習力。在我職場最困惑的那幾年,工作壓力大,看不到美好清晰的未來,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到底適合做什麼?怎麼做才能獲得職場上的平穩發展?那些成功的職場人士是怎麼做到的?

從此,職業規劃這個內容成了我業餘時間所研究的課題,並實踐到我個人的職業成長當中。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認為,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係統地計劃的過程。隨著個人職場閱曆不斷積累,職場經驗逐漸增加,通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自己頓悟”,我學到並悟到很多職場理念,並總結出一些實用方法和工具,我把這些理念、方法和工具應用到自身的職場當中,竟然收獲連連、獲益匪淺,而這些業績和收益也即印證了這些職業規劃策略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後來,我用這些職業規劃的相關理念和方法,幫助近百位職場新人做個人職業規劃谘詢,受到谘詢人的積極反饋和讚揚。這也鼓勵了我,使我有了將這些職業規劃的“道法術器”寫成書的想法,分享給更多人的職場新人,甚至是資深職業人,相信或多或少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職場生涯占據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職業人應積極學習職業規劃的理念,並利用這些理念幫助自己順利地在職業之路上前行。但願你看過這本書之後,能夠目標清晰地信步職場,踏入更高的職業平台和層級,獲得更多來自工作上的價值收益和樂趣!

規劃就像駕車遠行,出發前研究好路線和方案,開車時,心係遠方目標,眼觀中短目標,手足操控並調整每一秒的方向和速度,穩步前行……駛向你心中的理想和夢想之地,而不是後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