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摸魚兒》([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楚王巫台會瑤女,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情啊情,一個情字,令古今中外多少偉男佳人纏綿悱惻,蕩氣回腸。或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或一波三折、魂牽夢縈。那屋簷下的私語、星空間的呢喃、夢魘中的囈音、衾帳裏的歡娛、劍光外的一瞥、灞橋畔的淚別……實可謂百般滋味,各有千秋。

最近讀到一本引進版權之作《男人的女人》(陶樂絲·卡耐基著),再聯及時下紅得發紫的作家型學者易中天也著有一部暢銷書《中國的男人與女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著名作家張賢亮亦曾寫過一部引起文壇與廣大讀者強烈反響的長篇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法國女學者、作家西蒙·波夫娃則在更早的時候著有其傑出的《第二性》,我不免想,是啊,世上之人分男女二性別,女人影響男人,男人影響女人,影響一個男性人物的會有他的妻子、母親、嶽母、外婆、奶奶,或女性情人、朋友、老師、同學、老板、領導、同事等;影響一個女性人物的會有她的丈夫、父親、公公、外公、爺爺,或男性情人、朋友、老師、同學、老板、領導、同事等;而且,影響一個男人的也許還會有好幾個女人、影響一個女人的也許還會有好幾個男人,而一個男人也許會影響好幾個女人、一個女人也許會影響好幾個男人……異性的力量真是無窮啊!

我們常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樣,異性的力量也是無窮的,情愛的力量更是無窮的。造世主把人類分成兩種——男人與女人,就是想讓他們互相學習、彼此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合作,這才能幹成一些事情,也才會成為一個世界。一個人在漫長的人生中,要是沒有來自其他人的影響、幫助、協作,想要成長、成熟、成功,那是無法想像的,也是不可能的。並且,他(她)所受到的外來的影響、幫助、協作,更多的還是來自異性的,而不是來自同性的。我們常常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正如我上文說的那樣,既然影響一個男性的有各種女性、影響一個女性的有各種男性,一個男性會影響各種女性、一個女性會影響各種男性,而這種異性之間的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同學情、同鄉情、同事情等,便很有關注、描述的必要。

但我想,其中影響最大、最深、最久遠的,主要還是同輩的、並有男女特殊情感關係的異性。這種異性之間狹義的男女之情,其實就是本書的主要目的和內容。君王們的縱情聲色、英傑們的豪情幹雲、文士們的旖旎多情、另一類的畸零私情……本書寫盡了中國曆史上的各種男女人,寫盡了男女人之間的各種情感。它對中國曆代近兩百位各類名人隱秘、經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曆程與影響進行了真實、生動、細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讀。而本書的口號就是:談曆代名人,著圖文經典。撥千年煙塵,見愛河滄桑。歌飲食男女,狀生死情緣。

另外我要說明的是,男人與女人在各個方麵並無高低、好壞、優劣的差別,隻有性別本身帶來的各種不同而已。他們之間的這種影響、促進是相互的、對等的、雙贏(也可能雙損)的。我們常常說,婦女半邊天,同樣男人也是半邊天。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同樣女人的一半是男人。每個成功(失敗)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女人,同樣每個成功(失敗)的女人背後都站著一個男人。其間並無尊卑之別,他們隻是具體分工不同而已。

這本稿子的書名叫《問世間情為何物:中國曆代名人情感解讀》(而原定名便叫《異性的力量是無窮的》或者《情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該書有兩個目錄:一個是按曆史時代,分為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兩漢三國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元明清時期、近現當代時期五章;一個是按人物領域,分為君王們的縱情、英傑們的豪情、文士們的多情、另一類的私情四章。一部書有兩個目錄,這種做法可能也是不多見的。但這隻是粗略的分法。下麵再分出數十篇獨立的文章,說是故事也好,是紀實也好,是傳記也好,是隨筆也好,是散文也好。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大眾普及社科讀物,文史性、勵誌性特征,小故事、大道理意圖。

自然,這古往今來、各種類型的人物,包括君王、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曆史名人、遠古人物、社會明星、各界名流、反麵角色等。其中人物有正有反,正的就肯定、反的就否定;異性對其影響有正麵有反麵,正麵就接受、反麵就抵製。既然說“力量是無窮的”,當然應該既包括建設的力量,即好的、正麵的;也包括破壞的力量,即不好的、反麵的。

而這些個案,我初步確定要選取古往今來、各種類型裏最著名、最有個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近兩百位,力求廣泛、全麵、典型。我本來還想選取相當數量的國外人物;隻是篇幅有限,若寫的人物太多,分到每個人物上的文字與內容就太少,又會少很多的看頭。若是讀者諸君感興趣,我將來還可以另寫一本“國外版”的。

好在古今中外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文史材料讓人眼花繚亂,取之不盡。相關的人物、相關的故事、相關的資料、相關的文章非常多,執筆起來倒並不難。但我給自己立下兩個要求:1,必須用鮮活、個性、統一、再創作過的自己的語言,可引用少量資料,但必須要化為自己的東西;2,每個故事都是一篇獨立、完整的文章,要有盡可能多的原創成分,不是詞典,不是說明書,不是一般性的介紹。

此外,我還力求該書故事精彩、人物鮮明、情感充沛、內容豐富、語言優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並借古寓今、古為今用,從而具有有趣、博識、勵誌、教育等功能。另配插大量相關原版珍貴曆史圖片,圖文並茂,版麵漂亮,直觀性強,而收藏價值也高。

但這隻是我個人的要求,究竟情況如何,最後還得看讀者您的評判了。

昏君寵麗妃,玩命丟江山——夏桀與妹喜、商紂與妲己、周幽與褒姒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小雅》

夏桀王、商紂王、周幽王分別是先秦之前,夏朝、商朝、周朝三個朝代的最後一個君主。他們都是亡國之君,都是昏君,都是因寵愛漂亮的妃子,不理朝政,荒於國事,甚至昏庸暴戾、欺壓百姓、朝剛大亂,最後既丟了江山,又掉了腦袋,愛情也沒了,還弄得遺臭萬年。後世對此有“紅顏禍水”之說,即他們的毀滅完全是寵愛美妃的緣故,是女人壞了大事。其實這自然是那些封建道學家們的虛偽之見。他們這既是對女人的誣蔑,同時又過於抬舉了這些寵妃們的本事。要不是昏君暴君們自己骨子裏壞了,甘於墮落,光靠幾個寵妃是不可能垮得如此之快的。問題主要還是出在男人們身上,外因總要靠內因起作用。但是,要說與寵妃們毫無幹係,她們完全是冤枉的,那也說不過去,至少說她們也算是一個幫凶。若說昏君是火藥桶,那她們便是導火索了。

夏桀王的寵妃是妹喜。夏桀生卒年不詳,夏發之子,為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五十三年。國亡後,被放逐而餓死,葬於南巢臥牛山(今安徽省境內)。

桀力大無窮,能空手拉直鐵鉤。他仗著這股蠻力,經常無端傷害百姓。他為政殘暴,破壞農業生產,對外濫施征伐,勒索小邦。他即位後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部落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他十分寵愛妹喜,對她言聽計從,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玉床,供他倆荒淫無恥地享樂。妹喜聽煩了音樂,想聽撕裂布帛的聲音,桀便向民眾征集大量布帛,全堆在宮裏,令人撕帛來博得妹喜的笑聲。

桀十分講究飲食,一心想吃山珍海味,常吃的有西北出產的蔬菜、東海捕撈的大魚,並且要用南方出產的生薑和北方出產的海鹽作為調味作料。為供應他一個人飯菜,需要成百上千的人種菜、運輸、捕魚、烹調。桀又特別喜歡喝酒,是個十足的酒鬼。他喝酒還有個毛病,就是要喝十分清澈的酒,酒一渾濁,他就將廚師殺掉。桀酒醉以後還要拿人當馬騎著玩耍,誰要是不肯讓他騎,就要挨一頓痛打甚至殺頭。這一切負擔都落在了老百姓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