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是“福貴人”李玉琴(1927—2001年),吉林長春人,漢族,1943年在長春被日本官員挑選入宮(因譚玉齡已死),和溥儀結婚。那年李才十五歲,天真、單純、幼稚,而這正是溥儀所需要的。溥儀看著胖乎乎的她說:“以後遇到什麼不吉利的事情,用你的福就可以克住了。”李出身貧苦,入宮後常常被人看不起。溥儀為了控製她,首先訂出讓她永遠不能翻身的二十一條(包括必須無條件遵守清王朝祖製;一切言行都要順從溥儀,即使和父母通信也要先得到批準;必須忠實地伺候溥儀一輩子,思想上偶然起了不該起的念頭也要立即請罪;不許回家和親人見麵;不許私蓄一分錢;不許打聽外事等)。溥儀高興時就讓李唱歌給他聽,或是做體操給他看;不高興時就申斥她,用笤帚打她,發完脾氣還不許她愁眉苦臉,強迫她破涕為笑。日本投降後,李玉琴生活在潰逃、流離和動蕩的日子裏。那時溥儀已到了蘇聯。1946年長春解放後,李回到娘家,又被送到天津的溥儀族兄溥修家居住。李在這裏生活了五年,做飯洗衣,如同奴仆,還常常挨餓,連手紙都不給。天津解放後,李玉琴先是靠織毛衣度日;後來參加了掃盲班,並回到了東北,參加了工作。1957年他倆正式離婚,李又重組了幸福的家庭。晚年她還當上了長春市政協委員。

第五個是李淑賢(1926—1997年),北京護士,原籍杭州,溥儀成為普通公民後唯一的合法妻子。溥儀得到特赦後,個人生活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他們於1962年結婚成家。他倆結婚時,李淑賢是個三十七歲的大姑娘,從小失去父母,當時在朝陽區關廂醫院工作。(據從少年時代就熟悉李淑賢的賈英華說,她曾當過舞女,還曆經三次婚姻。)婚後兩人相親相愛,幾乎達到不能分離的地步。李淑賢後來回憶說:“她對我像大哥哥對小妹妹一樣好。”文首所引溥儀對李淑賢說的那段話,正是他內心的真情流露。溥儀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妻子。1963年夏季北京暴雨如注,公共交通一時受阻。溥儀下班後,急忙從家中取了一把傘,冒雨趟水去接李淑賢。他在車站等了半天,不見李淑賢的人影,隻得往回走。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沒上蓋的水道口,生怕妻子路過那裏踩了進去,於是就在那裏直挺挺守了好一會兒。溥儀和李淑賢在一起幸福生活了五年。溥儀逝世時正處於“文革”期間,李淑賢在周總理和政協組織關懷下,生活一直很好。

“國父”有幸娶到宋二小姐——孫中山與宋慶齡

“在先生病榻之旁,三月未離一步,衣不解帶,食不甘味,以先生之精神為精神,使吾人永念不忘者,則為孫夫人。夫人之精神與勞苦,為吾輩所當敬愛。先生日語夫人,盼同誌繼續努力革命;今先生死矣,夫人尚在。我輩當念先生之言,隨夫人之後,共同奮鬥。”——何香凝在上海孫中山追悼大會上激動地說。

孫中山(1866—1925年),偉大的民主先行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建國元勳,一生為國操勞,1940年被國民政府追奉為“國父”。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出生於廣東香山(現改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孫中山是在華人世界受到普遍崇敬和尊重的革命家;他為推翻滿清、振興中華所做的努力,他的“天下為公”的高尚品質,贏得了天下人讚頌。

宋慶齡(1893—1981年),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領導人;國父孫中山的夫人,新中國開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唯一一位國家名譽主席。又名宋慶琳,英文名Rasamond,原籍廣東(今海南)文昌,生於上海。她的父親、牧師兼實業家宋嘉樹,是一位愛國人士,是孫中山的朋友和同誌,也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宋慶齡與姐姐宋藹齡(嫁給孔祥熙)、妹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成為中國現代曆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

宋慶齡1913年畢業於美國佐治亞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學院文學係。同年回國,即徑直到流亡革命黨人集中的日本東京,開始追隨孫中山,擔任其助手,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1915年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定和比她大二十七歲、正在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先生踏上捍衛共和製度的艱苦鬥爭曆程。1925年孫逝世後,繼續堅持其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在近七十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生活美滿幸福而殫精竭力、英勇奮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孫中山比宋慶齡整整大二十七歲,他們第一次在宋家見麵時,宋慶齡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後來一次見麵,宋慶齡也隻有七歲;但聽見孫先生與父親關於革命的談話,已在她心目中產生悠然神往之感。1913年宋慶齡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後,很快自美國抵達日本橫濱。她內心蘊藏著一種秘密。她隻覺得,中國革命在呼喚著自己。她是由父親宋嘉樹和姐姐宋藹齡(時為孫中山秘書)陪著去拜見孫先生的,這一際遇決定了她的一生。宋嘉樹早年漂泊美國,中年回國興辦實業,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和親密戰友。宋慶齡見到孫先生很是高興,很快就與姐姐一起協助他處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靄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宋慶齡就接替姐姐做了孫的秘書。據說宋靄齡曾經也愛上了孫中山,隻是孫對她根本沒有男女之情,這才接受了孔祥熙的求婚。

宋慶齡是宋家三姐妹中出類拔萃的老二,長得俊美異常,不僅皮膚白皙,晶瑩得好像透明的玉石;而且體態輕盈,風度翩翩。最漂亮的還是她那雙豁豁亮亮、嫣然動人的眼睛。親友們稱其為一朵花,不像牡丹和玫瑰那麼豔麗嬌媚,而像玉蘭和水仙那麼淡雅秀美。她具有東方古典的風韻,文靜、溫存,講話輕柔、舉止端莊,身材嬌小、線條分明。因為她很可愛,而且聽話,所以最得父母的疼愛;尤其是母親倪桂珍,簡直把她當做了掌上明珠。有人說,宋家三姐妹裏,老大靄齡愛錢,老三美齡愛權,老二慶齡愛革命。

盡管孫中山當時已是有妻室和三個孩子的父親,但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他們還是很快產生了愛情的火花,火熱、親密而和諧,後來便考慮談婚論嫁。宋慶齡曾好幾次看到孫先生力不自持,疲病交加。她雖然還是一個少女,但她立刻覺得必須給他以幫助。她曾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說:“我能幫助中國,我也能幫助孫先生,他需要我。”共同的理想縮短了年齡差異懸殊的距離,窈窕少女與將近“天命”之年的男子成了熱戀中人。多麼幸福而又多麼快活的時刻喲!

1915年宋慶齡返回上海,就婚姻問題征求父母意見。宋嘉樹一聽說愛女愛上了孫中山,震怒不已。其母更是反對。慶齡的婚事遭到了父母堅決的拒絕,並把她軟禁起來,甚至要為她另覓夫婿。經過好幾天內心的矛盾衝突,宋慶齡最終做出了偉大的決定,自己還是要一心跟著孫先生。迫於不得已,她趁晚上從窗戶爬出房來,在女傭的幫助下逃了出去,毅然不辭而別,潛回日本,完成了其婚姻和革命相結合的誌願。而孫中山也與老家的盧慕貞正式離婚,終止了他們本早已名存實亡的夫妻關係。結婚第二天,慶齡即投入為孫先生翻譯密碼和處理英文信件的緊張工作之中。

對他倆的婚姻,不管別人毀譽褒貶如何,事實上,孫、宋的結合,不僅是對舊禮教習俗的挑戰,是追求個性解放的象征,而且他們本人也感到婚後的生活極為幸福。婚後不久,宋慶齡給一位美國學友寫信說:“這次婚禮盡可能簡單,因為我們兩個人都討厭繁文縛節。我很快活,我想試圖幫助我的丈夫盡可能用英語通信。我的法文大有提高,現在已能閱讀法文報紙和流利地翻譯。像你知道的那樣。結婚對我來說,好比邁進一所沒有使人煩惱的‘考試’的學校。”其歡樂的心情充滿字裏行間。同樣,孫中山在1918年給老師——英人詹姆斯·康德黎的一封信中也說:“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合作者和朋友的女兒。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