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從《北京的樂與路》來看,諸如江湖藝人一類的內容正越來越受到關注,不用說吳文光的紀錄片《江湖》,就是故事片中,像賈樟柯的《站台》,還有陳果的《榴蓮飄飄》也有這個內容,老的電影中像《霸王別姬》等也是的,這證明這樣一個問題,因為戲班子江湖藝人更有戲味,更有江湖風塵味,所以才頗得導演的喜歡。我覺得比較新鮮的是,有張婉婷這樣一個女性導演來導本是很剛烈的搖滾題材,這就很有意思了。縱觀片中的人物,耿樂還是蒼白,吳彥祖和舒淇也沒有新的突破。對於吳,我更喜歡他在《美少年之戀》中的扮相,演一名同性戀的警察。
《美少年之戀》是楊凡的作品,2001年有《遊園驚夢》問世,仍是同誌題材。戲班子中的同性戀,早兩年就有《夜奔》,是黃磊的戲。
張婉婷的問題是有時太過溫情,不夠大氣,這一點上不如另一位女導演許鞍華。許鞍華和徐克都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許的電影很文藝很女性,《客途恨秋》《人到四十》《千言萬語》,都較張的要有深度。不過香港導演都不是在一棵樹上吊死的那一種,像許鞍華開始導鬼片,張婉婷涉足內地題材,這都是需要勇氣的。
第八章徐俠客讓男人威猛了一把
看導演的臉相有時也很有意思,侯孝賢和陳果都有點胖墩墩的,但卻很講童年很講詩意而且時時藏著尖銳的東西;王家衛上央視也戴著墨鏡,成了時尚的標簽;李安幹幹淨淨的一點也不誇張,宛若新好男人;而徐克不管戴不戴鏡都是一副俠客相,瘦而很有道骨的樣子。
提香港電影不提徐克是不行的,他執導和監製的好電影實在是太多了,所以要講最喜歡哪一部,反倒說不出了,環肥燕瘦都是我所欲也。我感興趣的是三樣東西,一是徐克乃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二是他把中國的武俠槍戰搞到登峰造極,三是他到好萊塢的發展不順,不如吳宇森。由此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新浪潮或什麼獨立製片、藝術電影的導演,不完全是票房毒藥,隻要有一天“改邪歸正”他就有可能成為商業英雄;華語片的英雄放到好萊塢去還得適應他們的套路,即去拿他們的學分和文憑。徐俠客該低頭時也低頭,但終未成正果,這恐怕跟徐某人的脾氣和觀念有關,我們知道和他分手的導演也不止吳宇森一個,都是好漢就看怎麼在圈子裏混了。陳凱歌當年給同學張藝謀寫文章時還是從高處入手的,但沒想到這位秦人的後代不僅和他平起平坐而且在某些方麵還超過了他,且受到官方的重用。
而我對徐的一個情結是在於那種文人的吹毛求疵,也就是說徐的電影好看是好看的,但那裏麵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卻也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這是我以前的看法。比如我覺得《黃飛鴻》就是很好看的,一是他活在近代,已經有火車也穿西裝了,不像那些武俠片雲裏霧裏的,還有黃兄跟十三姨太的戲和跟洋人的戲,都能讓人會心一笑。有時覺得男人做到這種程度雖也苦也累,但有功夫又有美色環繞,應該也是不錯的。不過這樣一個開藥鋪的人成了民族英雄,好像心中也有點耿耿於懷,而且又因為有李鴻章孫中山等曆史人物,不怕有誤導之嫌?後來看多了笑多了也就想通了,難道人家的南北戰爭二戰大片就都是忠實於曆史?我們腦子裏的一根筋似乎從來就講生活的真實而不講藝術的真實,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此簡單的推論,當然讓我們戴起了有色眼鏡,當初意大利人貝爾托魯齊獲奧斯卡獎的《末代皇帝》也讓我們心中不快,因為它不根據溥儀的書改編。當然也有人從《黃飛鴻》係列中得出如此“印象”,說帝國主義比土匪要好——如此眼光真的很毒,但我想徐克會這麼認真?或者這還有著片子出品前後中英草簽關於回歸文件的背景。總之,不僅李連傑要感謝徐俠客,我們所有看電影的男人也要感謝徐俠客,他讓我們有了三妻四妾無往而不勝的威猛感覺。
徐俠客不僅要加進主義,還要解構什麼的,這在《青蛇》和《梁祝》中更為明顯。在今天看來這些都是雙刃劍,不像《倩女幽魂》這樣單純的鬼片叫好。現在留在我記憶中的,隻是張曼玉演的小青的身影以及蛇遊動的樣子。法海的戲是加強了,加強的目的似乎想說明統治者借平定天下之名來塗炭生靈。小青有一句話能說明問題,她說“都說人間有情,情為何物?你們人都搞不清!”這也就是在質問:統治者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就可以不顧人民的死活了嗎?可惜的是,這樣的解讀當然很累,我隻是想說明,徐克其實是很想表達他的想法的,隻是觀眾有時並不太買賬,以為他是一慣的胡編亂造。
《梁祝》呢,梁兄和英台在下山之前早已經做過愛了,這就完全顛覆了原來的意義,不過也跟羅密歐朱麗葉接軌了。我想想也是,女扮男裝的戲實在是太假太假了,假得來可以不顧真實而達到美好,這讓人怎麼相信呢?內地的電影市場有很大一部分是打工者,你讓他們相信愛情的什麼呢?
作為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徐克早期也有很憤青的作品。他後來想在商業電影中注入思想觀念,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特別是在《黃飛鴻》中。隻是後來的人隻知道他技術好,不知道他也玩觀念。他在好萊塢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我想跟他扔不掉他的觀念有關。不過他調整槍法也是很快的,很快拿出了《蜀山》,也是他二十年前的一個重拍片,否定之否定,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作為一個電影俠客,我不知道徐克的黃金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畢竟“之二”“之三”的類型片比單本獨打要容易得多。雖然類型片係列片一到最後有可能會很濫,但是有這個市場在,沒辦法呀。
第九章王晶:搞笑的人是有福的
講周潤發如果不提吳宇森和徐克,那就是常識性錯誤;講周星馳如果不提王晶,那同樣是常識性錯誤。王晶初一看讓人想起曾誌偉,但仔細看又覺得比老曾要儒雅一些,雖然王晶的搞笑有時是多麼庸俗低級乃至色情。不過你轉而一想,很多人看電影不就是好這一口嗎?所以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兩點,一是多虧了王晶,他讓香港的電影人有飯可吃,特別是在前幾年經濟和電影都很不景氣的時候,二是搞笑的人是有福的,你看他怪不得長這麼胖。
王晶是那種很全能的人,中文係出身,先是做編劇然後是導演和監製,我覺得他的定位很準,就是香港和華語市場,並不想人家海外奧斯卡碗裏的那塊肉,商業就商業低俗就低俗,馮小剛好像也想這麼做,隻是我們的市場還有點問題,即市場監管太多。在十八般武藝中,王晶最拿手的還是賭片,乃至今天我們朋友幾個在小搞搞中還會想起周潤發劉德華萬梓良等人的絕世神功。西片中也有賭片,但總覺得不如我們的好看——可能是那種洋玩法我們不會,有隔閡。在賭片中當然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而主要的是還把人物的情、義、俠都放進去了,賭隻是一個外殼,用套話說不是為賭而賭。有一句話叫作錢到了賭場就不是自己的錢了,但是誰能超然於錢外呢?誰都做不到,無論好人還是壞人,而區分好人壞人的標準之一就是對待錢的態度。
賭片之外,能留下溫馨記憶的,應數《最佳損友》,一臉嚴肅的劉德華也讓人捧腹,後來這一類片子竟也成係列,如《最佳損友闖情關》等,連“最佳損友”這四個字也成了朋友間開玩笑的話。不過要說印象最深的還是與周星馳合作了一把的《鹿鼎記》,金庸的書本來就是熟悉的,現在加上王晶天馬行空的發揮,一個韋小寶的形象才真的活了起來。所以我在想,要是沒有《逃學威龍》《九品芝麻官》《逃學英雄傳》等的市場造勢,那麼也就不可能有劉鎮偉《大話西遊》的叫好(事實上出來的時候並不叫好,後來的票房也比較一般)和周星馳的燦爛星光。至於說周演韋小寶好呢還是演至尊寶好,我想觀眾自有定論的。
王晶當然還有不少濫片,如果有心情,看濫片也是一件快樂的事,特別是跟朋友在一起看,因為這種時候,好像你的智商要比電影人高,片中人物的台詞尚未出口,你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好多時候你們會想得一模一樣,就像你是編導一樣。這個時候就像回到非常時期看樣板戲看那種動輒哈哈大笑的國產片一樣。濫片之外王晶還有一點點色情、成人的東西,基本上是口淫的成分,這大概也是忠於生活忠於市場吧。何況一年近十本電影的產量,每本都成為精品也不可能。我們這裏倒有十年磨一劍的,但出來的結果還是類似於豆腐渣工程。
所以我說,搞笑的人是有福的。這從王晶的體態上就可以看出來,另外據說他還兼有商人、網絡人的身份,這方麵的業績我知道得就少了。不過現在有人擔心,擔心他和徐克的疲軟,擔心香港電影市場的疲軟。
第十章把最後的愛獻給舒淇
終於等來了舒淇。知道《肉蒲團》吧,其中的《玉女心經》是一定要看的。最好玩的是床上的機械裝置,還是很有想象力的,如果古人能這樣想,我們就是科技強國了。這就是舒淇的處女作,同時還出道了李麗珍。還有那個徐錦江,除了做作也沒什麼好演的了,這也是一般三級片所碰到的問題。舒淇以此成名我覺得很自然,就像張曼玉是港姐出身一樣,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且所謂三級片也隻是搖搖床哼哼哈哈一番,或者像舒淇這樣的,洗洗澡而已。成人看這些東西,自然像小兒科一樣,大可不必談三級而色變。既然到處都有左中右,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好的三級片實在太少了,這讓一部分想脫而不得脫的人犯了難。
舒淇的魅力在於長得比較野,有一種天然質樸的氣質,還有一點點現代風塵味,這一點與伊能靜有點相似,伊的問題是在身材上吃虧了些。再類比下來就與寧靜有某種相似,但寧靜的問題好像是沒有找到愛惜她能開發她潛質的導演,不知這是不是跟她嫁了個美國的無名演員有關?舒淇給人的感覺是傻傻的,也很少演戲的成分,但又偏偏“演”什麼像什麼,演那種與自己角色近的像《色情男女》,就讓她一炮打紅,在1997年的金像獎上有了名份,一個配角獎就夠了,從此不到四年時間,她就欲把張曼玉取而代之。你數數看,香港的名導差不多都找她拍戲了,還有台灣的侯孝賢也把《千禧曼波》的寶押在了她的身上。
就說氣質與她截然不同的《玻璃之城》中的角色吧,要演淑女氣很濃的大學生,要跨越二十年,而且是跟黎明配戲——黎明這廝經過了《甜蜜蜜》就不折不扣成了一大演技明星了,這難度夠大了吧,但是風中雨中打電話教室裏麵躲貓貓,演得還真像一回事,起碼我覺得她比麥當娜和莎朗?斯通要強,至於說演古惑女這樣的就沒什麼難度了。2000年舒淇在一本叫《小百無禁忌》的戲裏演三個角色,跨度很大。也有的片子,舒淇戲不多,像在楊凡的《美少年之戀》裏,舒淇是作為偶像出現的,而在《半枝煙》中,與謝霆鋒與曾誌偉的戲就重了。當然也有比較一般的,像與成龍演的《玻璃樽》。
喜歡舒淇當然喜歡她的性感氣質,網上有她大量的寫真,跟好多玉照豔照不同的是,即使她是有所裸或全裸的,氣質上仍是純潔無邪的,雖有野性看上去放蕩不羈的,但感覺上還是另類的。所以在香港這個地方,三級片也好,選美也好,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種途徑出來,跟我們的學生考中戲北影是一樣的。舒淇還屬於前途遠大的人,張曼玉章子怡周迅鞏俐再加上鍾麗緹,這些華語女影星的優勢,年輕、性感加演技,差不多她都具備了,除了張已經不可撼動之外。我愛舒淇。我想,你愛一個女演員,必然要愛她本人,而不是她演的角色。
把最後的愛,獻給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