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十一章 妖姬(1 / 3)

華貴妃的形象在宮廷之中總是最完美的,她溫婉有禮進退有度,優雅美麗,孝順貼心,縱使她最敬愛的太後曾經一度因麗妃身懷龍種而冷落了她、委屈了她,她依舊有如女兒一般默默地跟著她、照顧她、伺候她。

皇上一直恪守孝道天下皆知,但自寧悠然當上皇後以後後宮是非不斷,朝中更是時有風波,太後與皇上因為皇後鬧得十分僵硬,皇上寵愛寧後滿朝皆知,太後想廢後改立也不是秘密,有心人開始將這一切推到皇後的身上,更有人存心挑撥說寧後迷惑君王,這種情形她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她明白隻差那麼一點點的名目,一個不用很高明卻可以掌握人性脆弱神經的名目,說來這種靈感來源還得感謝那個一直與她相爭不下的麗妃。

但她是個聰明人自然要做聰明事,於是建議太後到清寧寺去上香禱福淨化心中的煩惱,太後自然是欣然答應。

清寧寺香火鼎盛往來不絕,太後化身宮廷貴夫人,華貴妃化身媳婦來此走在絡繹不絕的人群之中,“這裏的香火還真旺。”太後出宮之後心情逐漸放鬆下來,心情也平複了不少。

“夫人有所不知這清寧寺十分的靈驗,據說是有中原的高僧點化指引。”華貴妃溫婉一笑的解釋。

“哦,你倒是了解不少。”太後是信佛之人不由來了興致。

“冰兒還未入宮的時候,每逢初一、十五都會來這裏上香禱福,入宮之後來的也就少了點。”華貴妃解釋道。

“快多給哀家講講那位中原高僧。”太後拍拍她的手有些迫不及待。

“夫人別急,冰兒已經稍信給高僧但求一見,一會人潮散盡夫人便能與高僧得此一見。”

“冰兒你真是善解人意。”太後心中歡喜不已。

進了殿拜了佛,上了香,求了簽後,一位小沙彌走了過來,雙手相合,“這位施主師父想求此一見。”

太後聽後十分高興,“我也正有此意,小師父請帶路。”

華貴妃扶著她欲入後堂,小沙彌卻阻止,“這位施主請到偏殿相候。”

華貴妃還想說什麼太後卻笑盈盈的開口,“冰兒先去偏殿等我吧!”

看著太後進了後堂,華貴妃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天下沒有人比她更了解這位太後了。

清婉悠揚的琴聲緩緩的流瀉而出,寧悠然閑來無事彈琴自娛。

綠兒皺一下眉,娘娘十分喜愛這首《水龍呤》平日無事常彈,聽多了細心的她對這首曲子相當了解,但是今日娘娘怎麼會彈錯了一個音調,而且這是一首曲調清靈婉約柔平緩,能平人心緒的曲子,但今日娘娘彈出來的卻略顯低落,似乎隱著某種說不出來的不安。

“咚”弦斷指傷,一條長長的血痕自寧悠然的食指劃開,就連琴上也沾也幾滴鮮紅刺眼的讓人不安的紅。

“娘娘……”青兒迅速的衝上去抓過寧悠然的手指壓住傷處止血,“娘娘你怎麼樣?”怎麼傷的這麼重?

“沒事。”她歎她們大驚小怪,但是心裏染上了不安,斷弦是不詳之兆,方才她彈琴時就覺得心悶難受難以心平氣和集中精神彈曲,難道最近會有什麼事發生?

綠兒很快的自寢宮裏找來傷藥為她塗上,“娘娘你還好吧!”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娘娘的琴技世間少有怎麼會傷了自己。

“娘娘怎麼這麼不小心,皇上知道了可要心疼了。”青兒丫頭終於鬆了一口氣。

斷弦乃不詳之兆之說綠兒聽說過心裏不由同樣染上了憂鬱。

榻上激情正熾,宮晰雲的陽剛像凶猛的野獸一樣霸道的占有著嬌柔的她。

“太後皇上已經歇下。”小賢子的聲音回蕩在整個宮殿。

“哀家有重要的事速去稟報。”太後的臉上難掩急切的得意,雙目淩利嚇人,似乎天快塌下來似的。

“現在是亥時皇上已經歇下有什麼事太後可以轉告奴才,奴才代為通傳。”小賢子恭敬有禮,無視太後的威嚴與焦急盡職的將想要硬闖的太後擋在門外。

“啪”的一聲清脆的響聲在空蕩的宮殿裏回蕩久久不散,“事關重大,你這狗奴才還不快去稟報。”

宮晰雲,“性”致全無,溫柔的為寧悠然拭去身上的香汗蓋上錦段,“你先睡朕出去瞧瞧。”

不知為什麼寧悠然心中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她想到了今日早上的斷弦之事。

起身披上外袍草草的穿帶了一下,他的臉色難看到了極致,那個老女人越來越不識趣了。

“母後半夜三更來擾人好事還打朕的人,在肆雲宮大呼小叫未免有失體統與儀態。”宮晰雲勉強的看了她一眼打了一個哈欠。

太後一聽明白他那所謂的“好事”是指什麼,他不帶一點指責的指責讓她惱羞成怒,“哀家要你廢後。”

“你的聲音太大了咱們去禦書房相談。”免得擾得他的皇後不得安眠。

太後明白他意有有所指,咽下怒火驕傲的走向禦書房。

一到禦書房太後就放肆起來,“哀家要你廢後改立華貴妃為後。”想到那高僧的話她就嚇的寢食難安。

宮晰雲原本還有幾分溫淡俊雅的臉沉了下來,“朕可以當太後是在同朕開玩笑。”

“那個女人是個妖女,她八字全陰與中原商朝時的禍國妲妃同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是不祥之人,是禍國妖女。”太後難掩激動的說出原因,生辰屬陰之人本就屬不祥之人那個女人的生辰那麼可怕,不過總算有了這個名目可以不廢吹灰之力的讓皇上廢後。

宮晰雲臉色越發難看,“在朕不想同太後翻舊帳時請太後速回慈恩宮。”他沒有想到她會拿此事來做文章,一時間他明白了這件事的嚴重性,他猜明日一早舉朝上下都會逼他廢後,月離國並非迷信國家,這迷信之事定是傳自中原,這本無事,但此事經太後傳出隻怕到時眾臣會拿著雞毛當令箭,小題大做,本無事也被渲染成舉國上下的大事,那時他就會陷入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