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湘楚中部,有一個地方,多山,但這兒的山既不挺拔也不秀麗很是一般,隻是數量多而已。在山與山之間有很多的穀地,分布了很多的小溪,稻田菜地,以及一個狹長的水庫,也就有了一些村莊。比如說,居於前方位置的高塘,中間位置的碳山東邊,靠後位置的梅塘等等。在這數個村莊之間有一所中學,東邊中學。學校座落在一片菜地上,僅兩座三層的房子,一座是教學樓,一座是師生共用的宿舍樓。學校的周圍沒有一磚一瓦的圍牆,隻有一塊又一塊的菜地,以及一個布滿野草高低不平的操場。校門口雖有一條蜿蜒去鎮上的小路,但一到下雨天就是泥濘不堪。學校雖有公廁,但是無人打掃的惡臭尤其是夏天的炎熱更是讓那些蛆蟲們肆無忌憚地到處亂爬。
(2)阿默中師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這所鄉村中學東邊中學,在阿默的眼前,剛開始的這裏既新鮮又荒涼,既刺激又寂靜過頭。這裏的空氣裏夾雜著泥土與菜兒的清香,沒有大城市裏的廢氣尾氣,是比較好聞的;這裏的水喝的都是山溝溝裏的泉水或井水,清涼加清甜,是很爽口舒心的;這兒的人兒,樸實熱情,簡單大方是比較好相處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阿默的心裏越發地沉重,臉上的愜意越來越少。
(3)這裏一共有六個班,初一初二初三各兩個班,每班50多人。阿默帶初二的英語兼初一的地理,每周16節課。這裏的老師有十幾個,年輕的老師約占一半,但奇葩的是僅有一位女老師,而且是待嫁閨中卻已名花有主的女性。學校校長姓李,倒是個年輕人,比阿默大上個七八歲的樣子。一日,碰見阿墨,非常熱情地用當地土話說道:“阿默,還習慣麼?有什麼生活上的難題麼?”看來是個平易近人的人呀,“沒有”,阿默羞羞地答道,“隻不過,想問下這上課是用普通話還是土話呢?”“這個嘛,上麵是要求用普通話,不過在這裏隻要學生聽得懂,怎麼上都可以的。”阿默是個實實在在的教育專業畢業的老師,腦袋裏滿是教育應該這樣或那樣的想法,但是在這裏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上,卻是有點茫然,大家講話都是土話方言,課堂上所聽到其它老師上課發出的聲音也是土話方言,阿默也是本鄉鎮的人,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呢?還是堅持普通話教學吧,也許有些另類,但阿默堅信這樣做對學生的好處。
(4)英語並非阿默的專業,物理才是他的專業,但不知為何這裏要他教英語和地理。英語的學習,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是比較苦逼的事,很少的聽力,沒有信心地去讀,極少地去說,幾乎是零的英語交流,取而代之的事大量地做題,大量地閱讀。阿默認為這樣學英語是不對的,語言不聽不說不交流,怎麼能深入人心呢?於是阿默找到學校主管教務的元老級人物王主任。“主任好,請問這個英語教學有什麼練聽力的東西麼?”阿默問道。“這個嘛?好像有,我去找找看哈。”慈祥的王主任跑去了學校的小倉庫,翻了半天,找出了一台布滿灰塵的錄放機。嗬嗬地說道:“這個,你先用用哈,看可以用不?”阿默心裏一喜,忙說道:好得很,應該可以用的。那,有那同步的磁帶麼?“”“這個嘛,應該是有的,我再幫你找找哈。”耐心的王主任在那雜物堆積的倉庫裏又翻了好一會兒,總算把這個學期用的英語磁帶找了出來。阿默的心裏多了一份教好英語的希望,也不由得噓了一口氣:要教點聽力可真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