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無公害病蟲害防治(3 / 3)

苗床追肥:當幼苗長出1片真葉後,結合澆水追施2次稀人糞尿或0.4%的複合肥水。

三、無籽西瓜露地栽培

1.定植

定植時期:無籽西瓜幼苗生長發育不耐低溫,尤其不抗霜凍。因此,露地栽培須在終霜後進行,且定植期應較普通西瓜略遲。華北地區定植適期為4月下旬至5月初,適宜苗齡為30~35天,具3片真葉的壯苗。苗齡過大,移植時根係易損傷,易造成僵苗而延緩其生長。

適當稀植:無籽西瓜植株生長旺盛,分枝多,坐果節位較高,成熟期較晚,因此種植密度可比普通西瓜小些。北方地區株行距為0.6m×1.8m~0.8m×1.8m,每公頃種9000株左右;南方多雨地區可更稀些,每公頃可種植6750~8250株。

配置授粉品種:無籽西瓜的雄花花粉發育不良,幾乎沒有生活力,不能刺激雌花子房的發育,必須借助於普通西瓜的花粉刺激後,才能長成無籽西瓜。因此栽培無籽西瓜的同時,必須間栽1/4或1/5的普通西瓜作為授粉品種。授粉品種宜選當地主栽優良品種,果實皮色應為與無籽西瓜皮色不同的品種,以便采收時分辨。授粉品種應選種子較小的普通西瓜品種,較無籽西瓜晚播5~7天,以保證花期相遇,便於授粉。

定植方法:定植前按預定株距開穴,每穴施土雜肥1kg,先澆足定植水,水將滲完時,穴內放入苗坨,封土按實,但不要蓋住子葉節。

2.瓜畦、串蔓畦“兩覆蓋”

首先,瓜畦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促苗早生快發,保水保肥防澇,保持土壤疏鬆,防止雜草叢生。無籽西瓜可較對照品種提前10天成熟,單產提高30%以上,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先移栽後蓋膜的方法,即瓜苗移栽後澆壓根水,然後邊蓋膜,邊在瓜苗頭上戳1個直徑約8cm的小孔,將瓜苗扶出膜外,四周用細土密封,有利保溫保墒。鋪膜時必須將兩頭和兩邊壓緊,壓嚴,保證地膜與地麵緊貼,無空隙。其次,當幼苗長至1m左右時,結合土壤中耕串蔓畦,鋪稻草、麥秸等以保水保肥,抑製雜草的滋生。同時,使瓜苗卷須纏繞草稈,防止風吹傷蔓及避免機械損傷幼果,而且使莖葉不與地麵直接接觸,防止果實表麵沾上泥土,引起爛果。采用“兩覆蓋”技術,投資不大,但經濟效益顯著。

3.雙蔓整枝

無籽西瓜露地栽培以雙蔓整枝較好,第1次整枝不宜過早或過遲。過早,葉蔓不茂盛,不利於“去弱留強”選擇側蔓;過遲,葉蔓扭在一起,整枝、理蔓時易受傷。一般在主蔓長至70cm左右時整枝,第1次壓蔓在主蔓50cm處,以後每隔4~5節再壓1次,主蔓一般壓3次,即第1次壓在瓜前2節處,第2次在瓜後2節,第3次隔4~5節再壓。側蔓一般可壓2~3次。壓蔓多在下午莖蔓變軟時進行,注意坐果前後2節內不能壓,以免影響幼果正常生長。植株生長旺盛時,適當重壓,可控製瓜蔓伸長,使節間縮短,瓜蔓粗壯,反之輕壓;若需促進瓜蔓生長,應於生長點較遠處壓蔓,反之靠近生長點壓蔓;坐瓜前重壓促進坐瓜,坐瓜後輕壓,以利養分輸送。當第1瓜坐穩後,以瓜控蔓,不必再進行整枝。

4.加強肥水供應

無籽西瓜植株生長旺盛,生育期較長,需肥水充足,一般吸收鉀最多,氮、磷次之。其中,氮∶磷∶鉀為1∶1∶1.5。需肥量幼苗期最少,倒蔓後增加,膨果期達最高峰,成熟期又較少。據此,首先應分層重施基肥,基肥占總肥量的60%,開瓜溝施優質圈糞2.25萬kg/公頃,餅肥750kg/公頃,過磷酸鈣900kg/公頃。定植前按株距穴施草木灰1.5~2.25t/公頃,氮、磷、鉀複合肥為375kg/公頃,效果較好。其次,追肥宜采用“兩促一控”法,即生長前期促苗,後期促果,坐果前控施速效氮肥。通常瓜苗移栽後、倒蔓前,酌情施提苗肥2~3次,每次施人糞尿4500kg/公頃,補充尿素30kg/公頃,促苗早生快發,使苗齊、苗壯;瓜苗側蔓後,正值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激烈爭奪養分之時,須控製氮肥用量,使植株壯而不瘋長;植株坐果率達85%以上,果實雞蛋大時,重施催果肥,要求氮、磷、鉀齊全,施尿素225kg/公頃,腐熟豆餅750kg/公頃,硫酸鉀肥150kg/公頃,順水澆施,同時葉麵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0.2%硫酸鎂加葉麵寶,促進果實迅速膨大。

無籽西瓜從定植到果實成熟,一般須澆水6~8次,開始澆小水及放大水時間均比普通西瓜晚5~6天左右。坐果後及植株生長後期應加大澆水量。

5.提高坐果率,改善品質

人工輔助授粉。無籽西瓜正常開花授粉時間一般為早晨6~9時,陰雨天約推遲1時左右,授粉時采集授粉株25節左右花朵,效果較好。昆蟲活動較少的陰雨天,雌花開放前,用指形紙帽先罩花,後授粉再罩花,能防雨,保果,提高坐果率。人工輔助授粉要完全,動作要輕,雄花質量以授粉株第15~25節當日開放的最好。

提高坐果節位。無籽西瓜坐果節位與西瓜商品價值關係密切。18節以下的瓜易出現果小、皮厚,著色秕子多,白色秕子大,果實空心,果瓤幹縮,有白筋等現象;在30節以上的果實則正值高溫、幹旱,肥水供不應求,易形成畸形果,喪失商品價值。因此,無籽西瓜應選留主蔓20~25節,側蔓15節左右的雌花,在第2、第3雌花上坐果,該雌花節位離生長點45cm,植株功能葉達60片左右。若植株有徒長現象,則在主蔓20~25節雌花出現時,及時進行人工授粉,並采用“扭龍頭”措施,即在該雌花前後2節扭傷瓜蔓,阻止養分向生長點運輸,抑製頂端生長優勢的發揮,促進坐果,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6.適時采收,確保果實品質

無籽西瓜果皮較厚,僅用拍瓜聽聲方法難以判別,應結合不同品種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天數綜合鑒別。一般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早熟品種為30~35天,積溫800℃左右;中熟品種35~38天,積溫1000℃左右;晚熟品種40~45天,積溫1100℃左右。無籽西瓜成熟適度,皮薄,味甜,瓤色好,風味佳;過早、未熟瓜,皮厚,味淡,瓤色淺,質地硬;采收太晚,過熟瓜瓤質變綿,易空心。因此,無籽西瓜應適時采收,以確保質量。就地銷售應采九成熟西瓜,外運則選果形圓正,帶果柄,無病斑、傷疤等外形端正、八成熟的瓜為宜。參考文獻

[1]呂家龍.蔬菜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徐坤.綠色食品蔬菜生產技術全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郭世榮.無土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4]饒璐璐.名特優新蔬菜129種[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5](蘇)B.A.魯濱.蔬菜和瓜類生理[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6]範雙喜.現代蔬菜生產技術全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7]馮輝.蔬菜優良品種與使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8]陶正平,潘洪玉.綠色食品蔬菜發展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9]吳錦鑄.蔬菜加工[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