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無公害病蟲害防治(2 / 3)

6.瓜蚜

可用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重點噴在葉片的背麵和嫩莖新葉處。

7.黃守瓜

成蟲咬食葉片和幼瓜,該蟲耐熱不耐寒,南方比北方發生嚴重。發現成蟲,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噴殺。

第五節采收

中、晚熟品種在當地銷售時,應在果實完全成熟時采收,早熟品種以及中、晚熟品種外銷時可適當提前采收。在一天中,10時至14時為最佳采收時間。采收時用剪刀將果柄從基部剪斷,每個果保留一段綠色的果柄。

第六節無籽西瓜的栽培技術

我國目前生產上栽培的無籽西瓜均是三倍體西瓜,是以四倍體西瓜為母本,普通二倍體西瓜為父本,雜交配製成三倍體種子,經播種而獲得的果實。由於三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是畸形的,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具有高度的不孕性,子房在父本花粉刺激下發育成正常的果實,而胚珠卻不能發育成成熟的種子,從而形成無籽西瓜。由於三倍體無籽西瓜具有多倍體植物所共有的巨大型和雜交一代優勢的雙重優點,除食用方便外,還具有抗逆力強、豐產、優質等特點,深受生產者及消費者喜愛。栽培麵積逐年擴大,產量穩步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栽培麵積達0.67多萬公頃,尤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栽培麵積最大,達0.33多萬公頃,其中薛縣達0.23多萬公頃,成為我國最大的無籽西瓜出口基地。其次是廣東省0.21餘萬公頃,湖南省邵陽、漣源、嶽陽等地為0.07萬公頃,其他零散種植0.07萬公頃左右。盡管今後幾年西瓜總麵積將日趨穩定,但優質高檔、調節淡季供應、瞄準國際市場的無籽西瓜栽培麵積將會穩步擴大。

一、無籽西瓜主要特性

1.形態特征

無籽西瓜葉形較小,葉片較寬,葉尖呈圓鈍,葉形指數小,呈短圓形,顏色濃綠,無蠟粉;蔓粗壯,節間較長,分枝力強;雌、雄花較普通二倍體西瓜肥大而色深,但較四倍體稍小;果實略帶三角形或四角形,果皮略感粗糙,且稍厚;瓜瓤中部有時開裂,出現空心,果實多汁,味甜,糖分分布均勻。

2.生育特征

發芽困難,成苗率低。由於種皮厚而且硬,種胚發育差,不飽滿,子葉大部分異常,致使種子發芽率低,頂土出苗能力弱。用常規方法催芽播種,發芽率僅20%~30%。種子發芽溫度較普通西瓜的高,發芽適溫在33℃~35℃,種子出苗溫度也較高。

幼苗生長緩慢。無籽西瓜胚軸較粗,子葉肥厚,但由於種胚子葉折疊,出苗後子葉較小,大小不對稱,苗期同化麵積較小。加之溫度要求較高,適應範圍狹窄,導致幼苗生長緩慢,出葉速度也不及普通西瓜。

抽蔓期生長較快。植株在5~6葉以前,由於前期幼苗生長較弱,根係發育不良,外界溫度較低,因此,生長仍較普通西瓜慢;植株在5~6葉之後,倒秧時,生長逐漸轉旺,主、側蔓生長均較普通西瓜強。據測定,三倍體無籽西瓜最大功能葉出現較普通西瓜晚10節左右,即最大葉片主蔓在第30節,側蔓在第25節,這說明無籽西瓜生育期較長。同時,其主側蔓長度、功能葉片數、單葉麵積、下胚軸粗度均顯著高於普通西瓜,植株生長旺盛,需要肥水量大。

開花坐果期長勢較強。與普通西瓜相比,無籽西瓜更易出現蔓多、粗壯、葉片大、坐果難等徒長現象。一般同等條件下,無籽西瓜自然坐果僅為普通西瓜的一半左右,且兩者果實發育規律也不相同。無籽西瓜果實膨大,第1高峰期出現在開花後7~8天,第2高峰期在開花後15天左右,到開花後25天左右果實定個。普通西瓜果實膨大則在授粉後第4天出現高峰,8~16天出現第2次高峰,兩次高峰均較無籽瓜小,以後增長甚微。由此說明,無籽西瓜生長後期長勢較強,坐果能力較強,結果持續時間較普通西瓜長,加之耐病、耐熱力強,應加強後期管理,增產潛力巨大。

二、無籽西瓜育苗技術

1.種子處理

浸種:前先將種子浸泡7~8小時,再用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鍾,然後用飽和石灰水泡洗5分鍾,以中和硫酸銅去除滑性,再用清水衝洗幹淨,用幹毛巾擦去種子表麵的水液。浸種過程中,每隔1~2小時攪動1次。

種子破殼:無籽西瓜種殼堅厚,種胚發育不良,種子雖能吸足水,但仍難衝破種皮而正常發芽,必須進行人工破殼。一般用牙齒輕輕嗑下種臍,最好將種子垂直,立著嗑種子嘴,使其略開一個小口,占種臍長度的1/3左右即可。也可用指甲刀輕輕把種子軋開,或用克絲鉗輕輕將種子嘴夾開,注意種皮開口宜小,不要傷及種仁。

高溫催芽:種子破殼後,按不同品種及用種量多少分放在不同規格的預先消毒後的紗網袋中。在濕潤的沙盤中鋪蓋1塊消過毒的濕毛巾,將種子平放在毛巾上。紗網袋口折疊,用曲別針封口,再蓋上1塊濕毛巾,上加蓋薄膜,防止水分蒸發。將沙盤置於恒溫箱內變溫催芽,開始用37℃高溫催芽,待50%種子芽已突出時,將溫度降至32℃~33℃,約36小時,芽長1~2cm時即可取出播種;也可以用土法催芽,將沙盤置於木箱內,箱中放入60瓦電燈泡加熱,根據箱蓋開閉大小調節溫度。此外,采用糞堆釀熱催芽、體溫催芽等均有一定效果。

2.播種

無籽西瓜幼苗生長緩慢,應較普通西瓜早播種、早育苗,一般宜提早3~5天。同時其苗期需溫度較高,耐熱性較普通西瓜強,最好采用電熱溫床培育壯苗,每公頃需用種750~900g。播種前1天用0.1%托布津溶液澆透營養缽,然後用木棍或竹簽在營養缽中紮1個小孔,深約0.8cm,將發芽種子的胚根向下輕貼於小孔壁上,每缽放1粒,隨播隨覆土,要求覆土細而均勻,厚度一致,均為1cm。播後在日光溫室或大棚苗床上覆扣小拱棚保溫。

3.苗床管理

無籽西瓜出苗時所需溫度略高於普通西瓜,在30℃左右的溫度下,2天即可齊苗。此時若溫度偏低,則需5天以上,且出苗率低。因此出苗前保溫保濕是保證出苗早、苗齊、苗壯的關鍵。特別是剛播種後幾天內應采用多層覆蓋的方式密閉保溫,防止低溫危害。若在晴天中午床溫超過40℃,可短期回蒲席遮陰降溫,以利幼苗健壯生長,幼苗出土後則進入以植株健壯生長為中心的苗床管理,主要有:

及時摘帽:無籽西瓜由於種胚不充實,頂破力小,種殼常常夾住子葉,造成子葉黃化,甚至黴爛,輕則子葉無法伸展,重則致使芽苗死去。應每天早晨趁種皮潮軟時,用雙手將種皮輕輕取掉,不要傷及子葉和幼莖。結合摘帽,苗出齊後,覆1層厚約1cm的濕土,以促使下胚軸形成不定根,增強抗風固苗能力。

溫度調控:種子破土出苗至第1片真葉初現,適當降溫,保持晝溫在20℃~25℃,夜溫在15℃以上,防止下胚軸過分伸長,形成高腳苗。此時,晴天氣溫較高時,逐漸放風。夜間、陰雨天及寒流侵襲時,加強覆蓋保溫力度;第1片真葉展開到定植前1周,適當提高床溫,促進葉片生長,晝溫25℃~30℃,夜溫15℃~18℃較宜;定植前1周,床溫應降至20℃左右“煉苗”,晝夜揭膜通風,夜溫可降至12℃左右,但遇雨應閉棚,以免浸透營養缽,造成定植時散坨斷根,降低成活率。

水分管理:播前應澆足底水;出苗到第1片真葉展開須控製灌水,以免低溫高濕,誘發猝倒病或漚根;真葉展開後,若發現營養缽下部泥土變硬,幼苗白天萎蔫,晚間恢複,又無其他病症,表明幼苗缺水,可用太陽曬過的溫水進行噴壺淋水,最好選晴天上午澆水,並保證一次澆足,澆透;育苗後期控水,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定植前5~6天停止澆水,提高幼苗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