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無公害病蟲害防治(1 / 3)

病害以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為主;蟲害以種蠅、瓜蚜、瓜葉蟎為主。

一、農業防治

育苗期間盡量少澆水,加強增溫保溫力度,保持苗床較低的濕度和適合的溫度,可預防苗期猝倒病和炭疽病。重茬種植時采用嫁接栽培或選用抗枯萎病品種,可有效防止枯萎病的發生。在酸性土壤中施入石灰,將pH值調節到6.5以上,可有效抑製枯萎病的發生。

春季徹底清除瓜田內和四周的紫花地丁、車前草等雜草,消滅越冬蟲卵,減少蟲源基數,可減輕瓜蚜危害。及時防治蚜蟲,拔除並銷毀田間發現的重病株,防止蚜蟲在農事操作時傳毒,可有效預防病毒病的發生。葉麵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增強植株對病毒病的抗病性。

二、物理防治

糖酒液誘殺。將糖、醋、酒、水和90%敵百蟲晶體按3∶3∶1∶10∶0.6的比例配成藥液,放置在苗床附近誘殺種蠅成蟲,並可根據誘殺量及雌、雄蟲的比例預測成蟲發生期。

此外,選用銀灰色地膜覆蓋,可收到避蚜的效果。

三、生物防治

與麥田鄰作,使麥田上的七星瓢蟲等天敵遷入瓜田捕食蚜蟲,可降低瓜蚜的蟲口密度。

四、藥劑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不允許使用劇毒和高殘留的農藥。

1.猝倒病

本病是西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可造成大片幼苗死亡。尤其在育苗床內受害最為常見。

症狀:猝倒病病菌的寄生性都是比較弱的,隻有在幼苗生長衰弱或其幼莖尚未木栓化時,才能侵入為害。苗期發病,幼苗莖基部產生水漬狀病斑,接著病部變黃褐色,縊縮成線狀。病害發展迅速,在子葉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後接觸病部的表麵極易脫落,在子葉下發病的成為卡脖子。有時幼苗尚未出土,胚莖和子葉已普遍腐爛。有時幼苗外觀與健苗無異,但貼伏在地麵而不能挺立,檢查這種病苗,可看到其莖基部已收縮似線條狀。濕度大時,在病部及其周圍的土麵長出一層白色菌絲體。

化學防治:出苗後發病初期可噴灑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瑞毒黴(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鋁(疫黴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一般7~10天噴1次,視病情而定,連續噴灑1~3次。每次噴藥後要結合放風,降低棚內濕度,可收到較好的防效。

2.枯萎病

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分布十分廣泛。其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多者發病30%以上,甚至絕產。

症狀:西瓜全生育過程均可發病。西瓜幼芽受害,在土壤中自行腐敗死亡,不能出苗。出苗後發病,頂端呈失水狀,子葉和葉片萎垂,莖蔓基部萎縮變褐,猝倒。病蔓發病,基部變褐,莖皮縱裂,常伴有樹脂狀膠汁溢出,幹後呈紅黑色。橫切病蔓,維管束呈褐色。後期病株皮層剝離,木質部碎裂,根部腐爛,僅見黃褐色纖維。天氣潮濕時,病部常見到粉紅色黴狀物,即病原苗分生孢子座和孢子團。

嫁接育苗用黑籽南瓜或葫蘆做砧木嫁接。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或發病前進行藥劑灌根治療,常用的藥劑有50%速克靈1200~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黴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000~6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株灌藥液0.25kg,每隔5~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3.炭疽病

炭疽病是西瓜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發生,在多陰雨天氣和南方多水地區發生尤為嚴重,是影響西瓜穩產高產的主要原因。本病除為害西瓜外,還為害甜瓜等。

症狀:西瓜葉、蔓、果均可發病,葉部病斑,初為圓形淡黃色水漬狀小斑,後變褐色,邊緣紫褐色,中間淡褐色,有同心輪紋和小黑點。病斑易穿孔,病斑直徑約0.5cm,外圍常有黃色暈圈,病斑上的小黑點和同心輪紋都沒有蔓枯病的明顯,病斑顏色較均勻。葉柄和蔓上病斑梭形或長橢圓形,初為水浸狀黃褐色,後變黑褐色。果實受害,初為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後擴大成圓形,暗褐色稍凹陷;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長橘紅色黏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西瓜腐爛。

種子處理:對生產用種可用50℃~51℃溫水浸種或用種子重量的0.3%~0.4%的50%多菌靈粉劑拌種;或用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30分鍾,用清水衝洗幹淨後催芽。

農業措施: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間積水,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瓜類作物收獲後要及時清除病殘體等。

化學防治:大棚或露地於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黴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000~6000倍液,或2%抗黴菌素(農抗120)水劑200倍液等,間隔7~10天1次,共噴藥2~3次。

4.白粉病

白粉病俗稱“白毛”,是西瓜生長中後期的一種常見病害,除西瓜外,還為害甜瓜、黃瓜及南瓜等瓜類作物。

症狀:白粉病發生在西瓜的葉、莖、果及花蕾上,以葉片受害最重。發病初期,葉片正、背麵及葉柄上發生離散的白粉狀黴斑,以葉片的正麵居多,逐漸擴大,成為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嚴重時葉片枯黃,停止生長。以後白色粉狀物轉變成灰白色,進而出現很多黃褐色至黑色小點,葉片枯黃變脆,一般不脫落。

在生長前期噴灑2~3次50%硫懸浮劑300倍液或硫磺粉,可預防白粉病的發生;發病初期選用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液,或20%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每隔6~7天噴1次,連噴3次。為了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藥劑宜交替使用。

5.疫病

疫病又稱疫黴病,俗稱死秧,除為害西瓜外,也為害甜瓜及其他瓜類。各西瓜產區均有發生,為害逐年加重。一般在苗期和生長前期發生,是高溫多雨期發生的重要病害。

症狀:幼苗、成株均可發病,為害葉、莖及果實。子葉染病先呈水浸狀,出現暗綠色圓形斑,中央逐漸變成紅褐色,近地麵處縊縮或枯死。真葉染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之後迅速擴展,濕度大時,真葉腐爛或像開水燙過,幹後為淡褐色,易破碎。莖基部染病,生紡錘形水浸狀暗綠色凹陷斑,包圍莖部且使其腐爛,患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實染病,則形成暗綠色圓形水浸狀凹陷斑,後迅速擴及全果,致果實腐爛,發出青貯飼料的氣味,病部表麵密生白色菌絲,病健部邊緣無明顯病症。

發病初期可噴灑病部或灌根,常用的藥劑有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5%瑞毒黴(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40%乙磷鋁(疫黴靈)可濕性粉劑200~25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甲霜鋁銅可濕性粉劑250~500倍液,一般每7~10天噴1次,可視病情而定,連續噴灑或灌根3~6次。病情嚴重時可隔5天灌1次,效果較好。設施栽培每次用藥後要結合放風,降低棚內濕度,可收到較好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