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_血濃於水(2 / 2)

肖婭出生就是體弱多病,後來肖父被下放,肖母跟著一同到了農場,三個年幼的孩子都是由年邁的祖母帶大的。好在作為新四軍烈屬,老祖母有足夠的政治資本,迫使那些造反派不敢來老宅搗亂,但是經濟上的壓力可想而知。父母的工資收入沒有了,單憑老祖母的烈屬費,後來幾乎變賣了老祖母所有的東西-----除了房間裏的雕花大床,這種床江南的工匠稱之為“千日床”,不僅木料的選擇考究,單是那些木雕工藝,需要最成熟的師傅,大約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與其說是生活用品,倒不如說是工藝品。祖母留下這張大床的原因,估計更多的是想留住跟床有關的記憶吧?美麗的新娘,養育一雙兒女的年輕母親,丈夫被戰友背回來一直昏迷的最後的晚上,她靠在床邊,一直拉著他的手輕輕的跟他說話…三個孫輩從繈褓到幼年的笑臉…

勉強度過了三年最艱難的日子,羸弱的肖婭身體底子愈發差,直到高三,被醫生確診為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由於罕見,所以幾乎沒有治療手段,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考體檢的項目顯然不會檢查這些,因此,肖婭憑借自己的高分,順利進入師大讀書。

天分極高的姐姐肖媛當年已經被保送讀博士,但是她反複斟酌之後,還是跟導師說明了情況,主動分配到師大的附屬醫院,當一名臨床醫生。目的就是可以就近照顧妹妹,她從小學醫的夢想就是一定要把妹妹的身體治好,尤其是小時候大家玩耍得開心的時候,小婭一個人坐在角落裏,小手裏握著疊的方方整整的花手帕,不敢靠近瘋鬧的孩子們,她不能受傷,也沒有足夠的體力,隻是微笑著看著大家玩耍,藏不住的孤獨落寞的眼神,讓肖媛很心痛。從本科讀書開始,她就開始獨自的摸索,查閱了大量的古代醫學著作,民間偏方,準備找到治療妹妹的藥物,說是獨自有點不準確,因為還有一個人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就一直陪著她做同樣的工作。這個跟她本科、研究生都同學的男士盡管仍然攻讀博士,但是每周都會跑來跟她一起研究妹妹的臨床報告,並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實驗。姐姐首先是為了妹妹在竭盡全力,然後是為了科學一絲不苟;而跟她一同努力的李航來說,第一顯然是不舍得自己心愛的姑娘這麼辛苦,第二也絕對是對研究的熱情促使他們堅持不懈。

肖婭跟小越分到了一間宿舍。

肖婭每天按時足量的按照姐姐的吩咐服藥,盡管不知道那些藥物能否打破命運加在肖婭身上的魔咒,但是肖婭努力地吃下那麼多令她各種惡心的不同藥片,還有姐姐根據查閱的古方而配製的各種藥水和藥膳,姐姐每天都會準備好,肖婭為了姐姐的苦心,必須吃下。

大學第一學期就這麼過去了,沒有像醫生最初預言的那樣,活不過一年,肖婭還活著,但是病況依然可以隨時奪走她的生命。

除了小越,幾乎沒有人知道肖婭的病情,檔案中既然不會記載,驕傲的肖婭更不會用自己的病來換取任何的特殊照顧。包括體育課,她都沒有耽擱,盡管每次體育課,簡直都是她的災難。

大家隻是知道,這個經常臉上掛著微笑的小姑娘,美麗、單純,有點嬌氣,但是那麼容易快樂,容易滿足,那麼願意幫助周圍的人,這令肖婭收獲了不少的朋友,比如小楠,就成了她最聊得來的朋友,跟與小越的姐妹情深不同,小楠與肖婭屬於那種精神世界很接近的姑娘,每當讀了一本好書,彼此都會分享書本,也會分享感受。或者這跟兩個人的成長背景有關,小楠的父母也是知識分子,學建築的,家裏也有海外關係。有人會覺得這段描述中帶著點敏感的血統論色彩,親愛的讀者,門當戶對不僅會減少婚姻中的摩擦成本,也會使友誼變得容易和單純。老祖宗的話是值得信賴的。

當然,肖婭最鐵杆的閨蜜死黨還是小越。跟肖婭完全不同的小越,進入大學如魚得水,各種活動使得她也交到了很多朋友,而且她的朋友五花八門,哪個專業甚至哪個院校的都有,比如,林生就是其中之一。

林生是文學社的社長,大三的學生。而小越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竟然也開始喜歡寫作,當然作為中文係的學生這是必修課,但是小越對文學社表現出的熱情似乎超過了文學本身。

林生就這樣,走進了小越、肖婭的生活。

有些相遇,就像久別重逢,就像你聽到了那個人的呼喚,所以你義無反顧的來了;可是啊,有些相逢,究竟是要延續前生的美麗緣分,還是償還曾經的傷痛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