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勁所謂的‘集中全身力量於一點’,說白了,隻是一種宣傳手段罷了,它的威力其實相當有限,大約也就普通拳擊手一擊的4~5倍。
於是,為了追求更加高明的發勁方式,那個時代的人們繼續探索著未知的領域。
他們發現比起使用全身的肌肉,將注意力集中在幾個部分上,會使其精度大幅提高。
他們還發現根據肌肉使用順序的變化,其作用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甚至更進一步,呼吸頻率、深度的變化,內髒運作的節奏與方式,都影響到力量的流動與變化。
先人們的探索與發現,被後人們總結歸納。
一個個截然不同的武術流派,由此誕生。
埃伯特的這一擊也正是如此。
他由脊梁的細微顫動,配合獨門的呼吸法,聯動四肢腰腹的大塊肌肉,將一團團雜亂不堪的力量,精密的整合再一起,最終化為如雷如電的三記突刺。
孫異僅僅隻看到了埃伯特這一招的起手式,就能夠判斷出接下來的這一招很快,非常的快。
根據孫異的預判,接下來三下刺擊,每一擊的速度,都會達到秒速200米的級別。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伯萊塔M9半自動手槍的初速為每秒390米,大約是埃伯特這一招的兩倍。
但你別忘了,M9使用的9*19mm手槍彈,彈頭重量僅7.45g,而埃伯特使用的則是一柄騎士長劍。
即使這柄騎士長劍,隻有劍身最前段的一部分,能夠達到秒速200米的級別,可它所蘊含的質量,依舊在9毫米手槍彈的八倍以上。
質量*速度=動量。
埃伯特這一劍的速度,雖然比9毫米手槍彈的近距離射擊慢上一倍,但實際威力卻遠在其之上。
一些小口徑的突擊步槍也就這個威力。
——鏘!鏘!鏘!
鋼鐵與鋼鐵相撞,爆發出劇烈的聲響。
足以貫穿3毫米鋼板的三記連刺,全部被擋了下來。
時代的差距,由此刻開始顯現。
孫異僅憑埃伯特的起手式,就判斷出這三記突刺的攻擊軌道。
他一連揮出三劍,每一劍都精準的擊中埃伯特招數裏的最薄弱處,就仿佛他事先就見識過這招一般。
事實上也卻是如此。
現代的武術家,與古代的武術家是不同的。
古代的武術家,由於門派之別與國土的限製,僅僅隻能夠學到自家流派的招數技巧。
可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裏,除了四階以上的頂級秘傳以外,其餘的招數技巧,基本上都處於公開、或半公開狀態。
你隻有錢、肯花精力,無論是華夏的八極拳、八卦掌、十二路譚腿,或者是國外的新陰流、古泰拳、騎士劍法,你都可以學到其精髓。
在當今這個完全破除門派之別的信息化時代裏,古時候各大流派的優劣,包括背後的種種趣事,基本上都被各大專欄的武學家、運動學家,挖了精光。
你隨便在網上找一個古武發燒友,他都可以告訴你,真正八極拳應該怎麼打,閻王三點手有多少種變招,一刀流金翅鳥王劍的優勢與劣勢,太極魚龍變的具體應用,等等等等。
孫異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居民,理所當然的也接受過一些這方麵的熏陶。
再加上司璃在那十二天時間裏的針對性指導,孫異的眼界不說比這個世界的原住民強上十倍,八九倍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