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下了一道死命令,命令王貴等人上廬山請嶽飛下山,如果嶽飛不下山,當處死王貴和張憲等人。王貴和張憲來到東林寺後,勸說嶽飛下山,但是嶽飛堅決不同意下山。最後李綱派人對他說,你如果執意不下山,那就是跟皇帝作對,等於是逆臣。沒辦法,嶽飛這才下山。但這麼一來已經埋下了殺身之禍,高宗以前對他還隻是普通的猜忌,從此以後,猜忌升級為某種心病。
嶽飛雖然回到軍中,但宋高宗並不願意讓他北伐。君臣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如果說以前宋高宗還相信嶽飛的忠心的話,那麼現在他認為自己已經得罪了嶽飛,嶽飛在心裏一定恨自己。所以就更加不放心讓他北伐,他擔心嶽飛在北伐過程中會逐漸成為一個自己掌控不了猛虎。
為了支開嶽飛,高宗讓他回到湖北去布置江防。嶽飛雖然知道高宗是故意支開自己,但還是老老實實回到湖北。隨後,嶽飛獲知金兀術打算廢掉劉豫,立欽宗的兒子為傀儡皇帝,從而與南宋朝廷形成相抗衡的局麵。這個棋子的殺傷力遠遠比劉豫大多了,欽宗畢竟是正主,欽宗的兒子也就可以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
嶽飛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擔心,準備秘密給高宗寫一封奏折,請高宗趕快立太子。說到立太子,這裏麵有個問題。高宗當時正當盛年,隻有三十一歲,可惜不能生育。因為有一次他在淫亂之時忽然聽到金兵打過來的消息,當時驚嚇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後來,宋高宗在皇室宗族的壓力下,選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為養子。高宗雖然不能生育,但是很不甘心,他想盡一切辦法,求醫拜神,仍然希望能生子。
嶽飛入朝之時曾經見過趙昚,也許是緣分吧,嶽飛看到這個孩子就覺得喜歡,他覺得這個孩子非常聰明有天賦,將來必定能成為中興之主。所以,嶽飛想讓宋高宗盡快立趙瑗為太子。
張憲了解嶽飛的想法後,憂心忡忡地說:“立儲這樣的大事恐怕我們武將不適合參與其中吧!”
嶽飛說:“現在立儲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已經不是皇帝的私事了,既然是國家大事,我們做臣子的當然應該關心。”
宋高宗收到這個奏折,可以說心裏非常憤怒。嶽飛操心的是國家命運,但在高宗看來,這無非是在諷刺自己不能生育,更有甚者,莫非是希望自己早點死,好成為一個權臣。
高宗惱怒至極,但是不便對嶽飛發作,隻對嶽飛說:“你是手握重兵的武將,參與立儲之事似乎有些不妥吧!”
嶽飛事後也感覺有些不妥,心裏責怪自己考慮問題不周到,自己這麼做確實是為社稷考慮,但是皇上站在自己的角度,肯定會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