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方某地的一個小縣城。
縱橫交錯的街道在林立的高樓間穿梭著,鱗次櫛比的商鋪趾高氣揚地分列在狹窄街道的兩側,手機、服飾、首飾、化妝品等五花八門的商品在進行著令人目眩神迷的促銷,一家比一家更賣力的吆喝聲此起彼落,摻雜在高音喇叭那不知疲倦的嘶唱裏,變成了陣陣鬼哭狼嚎,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
熙熙攘攘的行人看似悠閑自在,其實人人都心浮氣燥地往裏鑽,總以為天上會掉餡餅,卻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裏一次又一次地迷失了自己。
小汽車一輛接著一輛,密密麻麻,清一色的豐田日產,烏龜般在擁擠的街道上爬行著,車裏坐著洋洋自得的國人,不停地按著喇叭,一聲高過一聲,耀武揚威地催促著。
這是這個小縣城裏最繁華、也是唯一的一條主街道。說是街道,其實它還兼著公路的職能:電動車、摩托車、小汽車、農用車、大小貨車、工程車等無數車輛呼嘯而過,行人在其間來回穿插,當真是驚險萬分!但,就是這樣的一條街道兼公路,兩邊商鋪的地價、租金卻被炒得高到了天上去。
這些年來,借著城鎮化的名義征拆房征地,隻知道把大片的土地農田變成了價格一再飆升的商鋪、商品房。可是,道路、排汙、綠化等公用設施卻遠遠跟不上,這是地方政府的一種通病。
一條巷子在一家德基漢堡和一家美國公牛皮鞋之間穿過,離開了鬧市中心,拐了個彎,延伸了二、三百米後穿了出去,與另一條主街道相接。
巷子裏的車輛和行人都明顯減少,安靜了許多,這裏不再是以商品交易為主,而是一些不成規模的私立學校,除了一、兩家書法和音樂學校外,其餘的全是英語學校。
在這條不到四百米的巷子裏,各種英語學校及英語培訓機構加起來竟有十幾家!不可否認,這些年來,我們推廣和普及英語倒是不遺餘力,力度夠深夠狠夠廣,付出的努力世人有目共睹。
一個前額微禿、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騎著一輛電瓶車,後座上載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輕快地穿過巷子,在一塊“國際東方英語學校”的招牌下麵停了下來。
中年男人叫方努,在一家私企打工,小男孩是他的兒子方小平,才八歲,剛上三年級,參加了一個英語補習班,今天是星期天,方努送兒子來英語學校上課。
“國際東方英語學校”隻是一幢三層半的小樓房,六間簡陋的教室,但是來學習的學生並不少,上午、下午都要分成兩批上課,現在三點半了,第一批學生很快就下課,第二批的已經有很多家長帶著殷切的表情伴著小孩在外麵等待著上課。
他們唯一的期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考得更高的分數,日後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在上大學之前,毫無疑問地必須學習再學習,補課再補課,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提高分數,隻要能上大學,那就萬事大吉了!
上了大學後就可以盡情玩縱情活,吃喝玩樂的一切費用則由家長們無怨無悔地供奉著,什麼富二代、養二代、啃老一族就是這樣養成的。
其實好玩是兒童的天性,該玩的時候不讓玩,反而到了十八歲,該承擔起一個成人的責任時卻放縱了,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家長們的一種通病,而且病得還真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