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3(2 / 3)

因見無論許閎如何恐嚇威脅都撬不出那二人口中一字,葉增這才下馬走近二人身前,令人撤去刀槍,注視著二人道:“我是葉增。”

兩名均兵聞言臉色又是一變,身子明顯僵硬了。

葉增臉色平靜,聲音不高也不低:“一年前兩軍初交戰,我與一名同袍奉命過河刺探敵情。那天晚上風極大,回去時一匹戰馬眼睛被碎石刮傷,發起癲來,招來了均軍守兵,我僥幸攜報脫身,同袍卻被連人帶馬生擒。”

無人知道他說這些是何意,卻也無人敢打斷他的話,被俘的兩名均兵更是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下麵將要說的話上。

葉增俯身,離那二人近了些,繼續道:“當時我雖脫身,卻不願孤身旋走,因藏匿於不遠處的石碓中,意欲借機救我同袍。均軍守兵既得我同袍人馬,便逼其說出淳軍屯兵機要,我同袍自然不肯輕易屈服,結果想必你們應當很清楚。”

他看著兩個均兵嘴唇開始發抖,又道:“均軍的手段,你們定是比我更了解。先是斷手腳,然後割耳鼻,最後剖心肺。等人死後,又將其身上的肉一片片削下來,直待見骨才收手。那一夜我從頭看到尾,看得很清楚。回營之後我一宿未睡,滿腦子都是那人那馬。”

許閎站在旁邊,聽得臉色大變,抬眼去望張茂,卻見張茂嘴角抿得僵直,想來河北大營遠探斥候軍中喪身於均軍之手的士兵應該不在少數。

葉增摸了摸腰間的刀柄,最後道:“自那一夜之後,我便下定了決心,倘是將來能俘一二均兵,定要好好問上一問,這些手段施展起來是否果真那般爽快?”

兩個均兵早已被嚇得涕淚橫流,一人顫聲道:“葉將軍欲知何事,我二人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還望將軍饒我二人性命!”

葉增臉色有些暗,卻仍是平靜道:“你二人方才所言蔭山糧營已於三日前撤空,此為何故?”

那均兵張了張嘴,可神色卻極猶豫,半晌才下定決心咬牙道:“天啟皇室內變,陛下已攜精兵撤離菸河前線,日夜兼程趕回帝都。”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雖已猜到均軍定有大變,否則也不會無端撤空蔭山糧營,可誰能想到竟會是裴禎親自率軍回師!

饒是葉增再鎮定,也抑不住眼底驚色:“天啟皇室內變是為何意?”

另一人憤聲答道:“大皇子裴沂奉詔監國,卻於日前賄通侍中劉仁翰,在天啟自立為帝!”

眾人聞言愈驚,是未想到當此兩軍大戰未定之際,均庭皇室竟會出此內亂。

許閎驚訝過後,臉上又露喜色:“將軍,此正我軍難得之良機!”

葉增飛快一思索,又問那均兵:“裴禎回師共率精兵多少?何時拔營南下的?”

均兵答:“走了已有十四日。因事出倉促,陛下僅抽走一萬人馬,全師輕裝南下回京。”

葉增直身,眉頭輕陷,“既如此,你二人身為裴禎親兵,為何會出現在此處?裴禎遣你二人回菸河又是何意?”

二人一聽此問,竟是麵麵相覷,無人肯答。

張茂二話不說便拔刀出鞘,幾下便將二人衣甲割開,上下搜了一遍,摸出幾張裴禎手令,轉而呈給葉增:“將軍且看!”

葉增接過,借著月色粗粗掃了一番,見是裴禎命均軍菸河大營餘兵近三萬人馬盡數撤入南岸所占之淳國重鎮,堅壁清野,謹防淳軍出兵重奪故鎮的親筆手令。

——這竟像是裴禎短時間內都不打算再度出軍進擊淳國。

但此令未於他率軍回京前下達,卻在回師途中命親兵持令回營傳諭,倒顯得格外古怪。

若依裴禎一貫作為,當初既隻抽調一萬兵馬隨之回京,定是打算在平定天啟裴沂之亂後再度北上繼續伐淳;以其征伐多年運籌之度,絕無可能在短短十數日內做如此反複。

葉增一瞟二人的神情,忽道:“你二人未說實話。”

二人聞言,臉色又變得慘淡了些。

張茂持刀的右手突然虛劃過一人耳側,帶斷其一縷鬢發,雪亮鋒刃映出一點淡淡的血色。

便聽那人頓時鬼哭狼嚎道:“莫下手,我說!”

張茂慢慢地收刀入鞘。

“菸河冬日潮冷,陛下舊疾又犯,自二月末便寢疾在營,遲遲未動兵馬。”均兵的聲音陣陣發抖,不知是在怕張茂的刀鋒,還是在怕自己說出來的這些話:“此番既聞天啟劇變,陛下更是氣血攻心,不顧病體執意親自率軍回京,不料回師途中病亟,因恐身後事不保,才令我等回營傳諭的!”

葉增臉色暗沉,在月夜下看起來愈發冷硬,“還是未全說實話。”

均軍數月來未有所動,若是因裴禎寢疾在榻,倒也能說得通;可因恐身後事不保才令親兵傳諭所留兵馬盡數撤回城中,卻絕非裴禎會做的事。

張茂皺眉,頗有不耐煩之意,衝葉增道:“將軍休與此二人多言,直接交由屬下處置便是!”

刀刃觸鞘方錚叮一聲輕響,另一人便已嚇得大聲道:“將軍聽我之言便是!裴禎寢疾是真,途中病亟亦是真……隻是其率軍回師路行不過七日,便已身薨於軍中!至於焚棄蔭山糧營、令南岸兵馬撤回城中、於菸河一帶堅壁清野等令,乃是出自裴沂之手!”

話音落後許久,都沒人再出聲。

所有人都為“身薨於軍中”五字所震驚到了。

誰都無法這般輕易相信,那個當年縱統麾下大軍橫掃瀾州晉彭二國、勢懾天啟文武百官、令賁宣帝因懼其威而親筆下詔讓位的休王裴禎,竟就這般死了。

夜風輕涼,吹動葉增手中捏著的數封手令。

他這才回過神來,飛快地將手令折好,回頭遞給許閎道:“且將這二人捆了,連夜送至大營中軍帳下,並將今夜之事細稟三殿下,仔細莫出差錯。”

許閎領命,卻是遲疑道:“將軍令屬下回營,自欲何往?”

葉增轉身命張茂先行整肅兵馬,口中道:“不過隻十四日而已。裴禎既死,兼之天啟又起大亂,而菸河戰事未定,均軍上下人心定有所浮,大軍必行不快。我未攜輜重,倘以輕騎速進,未必不能將其追上。”

許閎聽後驚怔,急忙上前攔道:“將軍今夜自將千人出營,南下均軍卻有一萬兵馬。此事若叫三殿下得知,必會責將軍輕進。”

葉增整甲上馬,手中長槍銀尖一挑,出令前行,待見兵馬已動,才低頭望向許閎道:“那便替我向三殿下奏稟:殿下果欲於朝中以軍功得人心,此千載良機,斷無可失之理。”

·

·

【六】

·

“他欲領著千餘人馬南進豁命,你便也一言不勸、由著他去豁?”

孟守文的聲音不冷不熱,緩緩自帥案後響起。

燈苗如豆,隱約照出他如巒墨眉,一張臉繃得僵硬,目光筆直凝在案上攤著的那數張紙上。

許閎在前單膝跪地,垂首道:“屬下已進言相勸,無奈葉將軍心意已決,非屬下所能左右。”

孟守文忽而抬眼,怒道:“輕進!”他起身,在帳中飛快地踱了幾步,“他果真以為自己威名在外,均軍聞他葉增之名便不敢與他交戰?!隻領了區區一千人馬出營,卻也敢如此自作主張!是嫌命太短了不成,怎就如此不怕死!”

許閎老老實實地跪在地上,由他發怒,過了會兒,又忍不住小聲道:“葉將軍固非尋常用兵之輩,殿下應比旁人更清楚才是……”

孟守文站定,怒氣猶然未泯,聞言欲斥,可腦中卻陡然憶起那一夜菸河之上血火衝天,那個滿身髒塵血汙的年輕校尉一臉鎮定地將他背下敵船,然後告訴他,隨其而來的隻有不過百餘親兵而已。

許閎偷偷望他一眼,又道:“另,葉將軍著屬下替他向殿下奏稟:‘殿下果欲於朝中以軍功得人心,此千載良機,斷無可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