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徐庶舉薦(3 / 3)

“皇叔,聞元直將赴許都,可有此事?”

劉備本為此惆悵,見孫乾動問,隻點了點頭。

孫乾得到確切消息,更急。

“皇叔,元直乃天下奇才,此赴許都,必得重用。彼久居新野,盡知我軍底細;若助曹操,我其危矣!我當苦留,方為上策呀!”

劉備聽了,搖了搖頭,無奈地說。

“其母為曹操所執,不去必死,吾其奈何?”

孫乾一聽,反露喜色,說道。

“皇叔,元直若知母死曹操,必為母報仇;其終為我用,豈不更好?”

劉備聽了,斷然否之。

“不可!使人殺其母,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強絕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軍破命喪,不為不仁不義之事也!”

聽劉備如此一說,孫乾隻好不言語了。

離別之日,劉備神色黯然,相送長亭,舉杯為徐庶送別。

“劉備份淺緣薄,不能與先生共成所願。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

徐庶聽了,淚如泉湧,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酒杯,哽咽道。

“徐庶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徐庶此去,縱是曹操相逼,亦終生不為一謀也!”

徐庶說完,一飲而盡,含淚轉身,上馬而去。

劉備淚流不斷,默默目送,徐庶遠去,隱於前方的一片樹林後。

劉備突然大怒,鞭指樹林大吼。

“與我盡伐此林!”

劉備此舉,令身後的關、張、趙、孫等人無不詫異。

關羽連忙問。

“兄長緣何伐林?”

劉備聽了,怒道。

“此林擋我之目,不能遠送元直!”

說話間,徐庶又驅馬回來了。

劉備見了,轉悲為喜,帶淚笑了,拍馬便迎。

二人相聚林邊。劉備仍喜不自禁,翻身下馬相迎。

“元直!去而複回,莫非不忍相棄?”

徐庶也下了馬,說道。

“此前心亂如麻,忘卻要事,特回馬相告。”

徐庶回馬,僅為一事,令劉備頓失所望。但他仍十分客氣,問道。

“不知先生欲告何事?”

徐庶道。

“襄陽城外二十裏,有一曠世奇人。使君若得,有如周之得呂望,漢之得張良也!”

劉備一聽,頓生喜色,請求道。

“敢煩先生代我求之?”

徐庶聽了,搖了搖頭。劉備以為徐庶不肯,徐庶卻道出了別的原由。

“此人不可屈至,使君當親往求之。”

劉備聽了,忙問。

“此人才德,比之先生若何?”

徐庶立即道。

“直如駑馬與麒麟,寒鴉與鳳凰。此人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難及。其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第一人也!”

劉備聽徐庶如此推崇,更喜,忙說。

“願聞此人姓名。”

徐庶聽了,講出了此人大名。

“此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因居隆中臥龍岡,自號‘臥龍先生’。”

劉備聽了,頓時喜出望外,欣喜而言。

“水鏡先生曾薦臥龍、雛鳳,稱得其一可安天下。此臥龍可是其一?”

“正是。”

劉備終於探得了臥龍是誰,喜不自勝,又急忙問雛鳳。

“那,雛鳳又是何人?”

“雛鳳乃襄陽龐統也。龐統道號鳳雛,世與臥龍相並,稱之臥龍、雛鳳。”

劉備聽了,欣喜若狂,雀躍著擊掌歡呼。

“哎呀!大賢竟在眼前!若非先生指點,劉備有眼如盲呀!”

徐庶聽了,再次叮呤道。

“臥龍乃絕代奇才,使君宜屈駕速求,勿使錯過。若得此人,天下可定,徐庶亦無愧使君矣!”

劉備興奮不已,倒身便拜。

“多謝先生指點!”

徐庶趕緊扶起。

“使君請起!使君若得臥龍,徐庶心下自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