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體中包含的化學元素(1 / 1)

我們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而動植物就是由各種化學物質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每時每刻都有成百上千的化學物質在進行著化學反應。如果這些化學反應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人的生命即將結束。所以現在有一門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叫生物化學,正在方興未艾地蓬勃發展。

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由化學元素組成,人體也不例外,人體內至少含有60種化學元素,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元素被稱為生命元素。這些元素對我們的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我們的體內到底有哪些化學元素呢?這些元素對人體分別有什麼作用呢?人體中的必需元素有那些呢?微量元素又有哪些呢?

據報載,美國的化學及土壤局花了不少錢來計算人體所含的化學和礦物質成分,所得結果如下:65%氧、18%碳、10%氫、3%氮、1.5%鈣、1%磷、0.35%鉀、0.25%硫、0.15%鈾、0.15%氯、0.05%鎂、0.0004%鐵、0.00004%碘。另外,還發現人體含有微量的氟、矽、錳、鋅、銅、鋁和砷。這些元素雖然很少,可是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創造的生命卻是無價的。

按質量分數計算,人體內的主要化學元素為碳、氫、氧和氮,占人體重量的96%。這4種化學元素是有機化學的基礎物質,所以可以說人體的96%是有機物。人體的剩餘部分由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其中大部分是礦物質。碳、氫、氧、氮和鈣(1.5%)加在一起,總共占人體的97.5%。其餘的2.5%包括40多種元素,如磷、硫、鉀、鈉、氯、鎂、鐵、鋅、氟、銣、鍶、銅、碘等。其中前6種占體重的0.5%~1%;從第七種以後,在人體裏的含量分別隻占0.1%以下,被稱為人體裏的微量元素。一般都認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9種:鐵、氟、鋅、銅、鉻、錳、碘、鉬、鈷。體裏必需的微量元素,對生命的正常新陳代謝是重要的,缺了不可,多了也會出現病態。所以,人體的元素組成和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注意攝入食物的元素組成,消除環境汙染。

在天然的條件下,地球上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90多種元素,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多數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種,包括氫、硼、碳、氮、氧、氟、鈉、鎂、矽、磷、硫、氯、鉀、鈣、釩、鉻、錳、鐵、鈷、鎳、銅、鋅、砷、硒、溴、鉬、錫和碘。

硼是某些綠色植物和藻類生長的必需元素,而哺乳動物並不需要硼,因此,人體必需元素實際上為27種。在28種生命必需的元素中,按體內含量的高低可分為宏量元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常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上的元素,如氧、碳、氫、氮、磷、硫、氯、鉀、鈉、鈣和鎂。這些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均在0.03%~62.5%之間,這11種元素共占人體總質量的99.95%。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鐵、矽、鋅、銅、溴、錫、錳等。這些微量元素占人體總質量的0.05%左右。它們在體內的含量雖小,但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知識點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隻由一種原子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分解,並且能構成一切物質。1923年,國際原子量委員會做出決定:化學元素是根據原子核電荷的多少對原子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把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稱為一種元素。

延伸閱讀

人體概況

人體表麵是皮膚。皮膚下麵有肌肉和骨骼。在頭部和軀幹部,由皮膚、肌肉和骨骼圍成兩個大的腔:顱腔和體腔。顱腔和脊柱裏的椎管相通。顱腔內有腦,與椎管中的脊髓相連。體腔又由膈分為上下兩個腔:上麵的叫胸腔,內有心、肺等器官;下麵的叫腹腔,腹腔的最下部(即骨盆內的部分)又叫盆腔,腹腔內有胃、腸、肝、腎等器官,盆腔內有膀胱和直腸,女性還有卵巢、子宮等器官。骨骼結構是人體構造的關鍵,在外形上決定著人體比例的長短、體形的大小以及各肢體的生長形狀。人體約有206塊骨,組成人體的支架。人體空間醫學是通過調整人體內部存在的各空間部分之能量場的運動和功能,淨化人體內部空間,為細胞的輻射與吸收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同時推動與撞擊各細胞群體,激活、改善細胞的活力,恢複細胞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發揮和調整人體本身的潛能狀態,進而達到防治疾病及健康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