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家人的普遍性格——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要想對一個人好,那是真好。憑你怎樣鐵石心腸,也能將你冰山融化。若是不好,憑你怎樣千靈百巧,他隻當自己眼瞎,視而不見。時不時還要疑一疑你,是否又別樣心腸起壞心思,隻攪得你肝腸寸斷、不死不活。
到底是跟了自己幾十年的舊人,太後心情一直不佳,保養的良好的麵龐,整個下巴瘦的尖成錐子。上皇看了頗是心疼。他固然更愛江南削肩細腰美人(代表人物——榮太妃甄氏),可是雍容華貴太後也是他的菜。
這便罷,隻要上皇不把腦子係在寵妃裙帶上,內閣便也睜隻眼閉隻眼。不想這位有個怪癖,做啥事,總喜歡講究個公平,在朝堂如此,回到後宮,對待正妻與寵妾也是一樣。總要兩人均衡一些,再均衡一些才好。哪個占得少了,委屈了一絲兒,都要心疼。其中,又以甄氏為先。
譬如當年元後病故,迎娶繼後,上皇恐愛妃甄氏因出身所限受貴女委屈,便選了出身高貴但最講究規矩的大崔氏為繼後,又挑了可愛單純的小崔氏為妃。賢妻、美妾、真愛——全活兒!
等到崔氏姐妹前後腳入宮,上皇一看膝下三子,長子為太子——生母元後;二子、三子、長女——生母榮妃甄氏,甄氏當時剛巧又診出身孕,不拘男女,總是又懷上了;連多年不孕的賢妃都有了,獨繼後膝下空空,無子亦無女,他又覺得繼後很是可憐,恐受寵妃轄製(當時甄氏已代掌後宮數年,上皇堅信愛妃溫柔美好識大體,卻疑心狗奴才狗仗人勢拜高踩低,暗地裏作怪),便一心與其生了嫡子,又生嫡女,幫其坐穩後位。
好嘛,這一來,可把榮妃委屈的不行。人家眼熱儲君位很久了!本朝雖無後妃上位成皇後的先例,可是卻有後妃之(養)子當皇帝的例。當不成太後,當個下任皇帝的太妃親媽,也是好的。到時她的兒子是皇帝,誰敢虧了她這個皇帝親媽?還不是她想怎樣便怎樣?
皇家的妾,最是占了便宜還要訴委屈的。知道大崔氏規矩甚嚴,變著法兒顯著自己賢惠懂事又淒涼,挑著太子思念亡母元後,道大崔氏治宮太嚴,苛待後妃及皇子女。
我去,皇子女除了太子,其餘皆是甄氏所出。榮妃這一招,擺明就是告訴上皇,繼後針對她。
跟榮太妃做對頭,沒點心胸還真不行。大崔氏索性擺起主子娘娘款兒來,該賞則賞,該罰就罰,倒勾得上皇一百個憐惜。正妻就要有正妻的樣兒,何況這個正妻還是國母,自然要有威嚴氣度。上皇自己心裏也有數,元後就是太綿軟,光賢惠了,缺乏果敢,心胸鬱結才死得早,反倒站在了大崔氏身後,卻又護著甄氏,不叫其太過委屈傷懷。
如是作為幾十年,崔氏姐妹未能送榮妃甄氏替上皇去某世界伺候先帝先太後盡孝,甄氏也未能將死對頭繼後擠兌的空有皇後之名,而無皇後之實。雙方打平,誰也不服誰。宗室大臣背後常笑“果然一物降一物”。
不想,上皇這次又想“公平公正”了。
上皇既想給大崔氏臉麵,便選擇性遺忘了皇帝兒子在小崔氏莊太妃逝世時頒發的那道“有爵之家,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諸皇子服孝一年,禁飲宴遊戲”的旨意,著內務府大肆舉辦,怎麼奢華體麵怎麼來。又恐內務府辦事不仔細,過分拘泥行事章程,不能完美體現他老人家一片“愛妻之心”,便處處都要親自查看一番。這一看,便看到了禮部所定之官員及其內眷出席名單。
壞了!
越是那種曆經百年不倒的世家,越是注重族中子弟教育。因家世之故,出身一等世家的太後的母族崔氏族中後輩自然比榮太妃娘家甄氏出挑的要多。禮部定下“三品及以上”,名單上洋洋灑灑幾百人,光姓“崔”的就占了十分一二。這還僅算太後血緣親近的子侄輩。再便是京兆五大家——韋杜陳周王,又占了大半。可憐的金陵甄氏,僅僅排在世家之後外戚勳貴之末,孤零零兩戶人家四個人——榮太妃甄氏之胞弟——甄應嘉、甄應榮兄弟倆及其妻,其餘——零。這還是因為這兩貨的親姐姐是上皇寵妃之故。若光憑官位,別說得見天顏了,連角落一個站的地兒都輪不上。
上皇瞬間傷心了,想到愛妃為了大老婆過生日都累病了,立馬不平衡了。這不公平!
於是,素愛彰顯“公平公正”的上皇一道恩旨,名額原限定三品以上,現在變成五品,出席人數便多了一大倍。當然,不討人喜歡的人也得到了出場機會。比如說:甄家醬油黨,再比如說:賈家醬油黨。
內務府及禮部如何哀嚎,如何忙手忙腳,雞飛狗跳,上皇充耳不聞,隻一心希望——大老婆有個開心的生日,小老婆也不要太過傷心。
不過這位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崔氏姐妹年歲不同,可生辰卻在同月同日同時。太後被上皇這一突襲虐的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