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喪失話語權的稀土貿易(1 / 1)

稀土是高科技產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其戰略價值遠遠超過原油和有色金屬。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無論是資源儲量、產量、出口量,都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長期是國際市場重要的生產者和供應者,但卻不具有稀土貿易的國際市場定價權。因此出現了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近年持續暴漲,而稀土價格卻遠遠落後,甚至一度下滑的反常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資源大國都在注意控製使用和保護戰略資源。

金融危機對歐美國家的工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一些國家開始大量印發紙幣,用貶值的紙幣跟中國換取他們賴以發展的稀有資源。

自2006年中國首次削減稀土出口以來,受到其他各貿易夥伴國家的強烈批評,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已經習慣於依賴中國的廉價資源產品。

美國、日本與歐盟未能說服中國削減出口關稅並提高稀土等戰略資源配額。他們就中國限製出口稀土等稀有資源問題向WTO提起訴訟,聲稱中國限製出口幾種主要的稀有資源違背了國際貿易準則。

2012年1月30日,1X0上訴機構就美國、歐盟、墨西哥訴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製措施世貿組織爭端案發布裁決報告。中國商務部表示,中方政策目標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3月13日,中國又收到美國、歐盟、日本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製下提出的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請求。

關於稀土的競爭將一直存在下去。

缺乏定價權的原因

除了資源大國注重資源保護這個原因以外,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落後是際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出口到日本的稀土產品屬於低附加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在日本進行加工之後又以更高的價格再銷往中國,表明中國處在整個價值鏈的低端。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日益加大其在中國稀土資源豐富地區的投資,在進行初步加工之後,其產品被送往國外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中國有必要采取三個方麵的措施:一是像美國、俄羅斯那樣,盡量封存礦山、惜采本國資源;二是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有效控製國內稀有資源的開采和出口;三是借鑒美國、歐盟和日本,建立稀有金屬的戰略儲備。中國略調控稀有金屬出口、保護戰略資源,才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資源產品的定價權,並由此逐步形成在其他能源產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