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心(1 / 2)

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更精確的方式來表達藝術和生活帶給人們的原始感動,產生共鳴並且更為珍惜。

我自小很能坐,大概屬於不太靈動聰明的孩子,少言喜靜,幾張紙、一排彩色筆,即可在一方世界裏快樂一下午。6歲開始習中國山水畫,生命走過的大部分時光都和繪畫結緣,它帶給我體味和感知生命原始初相的美好。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裏。?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質素,隻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雖然繪畫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並未真正走向藝術之路,和普通人一樣一路考學然後就業,做著朝九晚五的活兒,惦著夢想的事兒。

但某種感知一直縈繞。所以有時候和跟了二十幾年的國畫老師聊天,他十幾年前毅然辭掉國企穩定的工作回家畫畫,周圍人唏噓不已。開始幾年他走得非常艱辛,但咬牙還是堅持下來了。筆耕不輟了40年,真是一件充滿勇氣的事。而更多在我身處的上海藝術圈裏,很多長輩前輩,都已在經濟開放的浪淘沙中,跟隨賺錢的事而去。回眸時,會有人因為看了人家的精品畫展,感慨“若當年再堅持一下”而潸然淚下——馬雲那句“永不放棄,今天很黑暗,明天也是,但堅持過了明天,後天的黎明曙光就即將來臨,而大部分人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裏”的創業哲學也適用於藝術圈。很多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因為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而放棄理想去追隨糊口的事,而夢想漸行漸遠。所以,從事媒體經營多年的我就萌生想法,想為那些有潛質的藝術家做點什麼。

有一天,和行業夥伴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籌謀著等到自己三十多歲、資曆人脈漸長的時候可以開始著手做夢想的事兒。那位友人是個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僅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在缺資金的情況下啟動了自己的創業項目,堅持了十多年終於在行業裏脫穎而出。所以他反問我:“那為何不趁著年輕的歲月去做呢?”心中霎時充滿了可能是伴隨著刺痛的狂喜,也可能是一種神聖而又甘美得無法言傳的激動。恍如重逢那消逝已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最初始對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識的鄉愁——我為什麼不跟隨內心的想法去試一試呢?於是毅然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工作莽撞投奔藝術界做藝術經營。

但二十六七歲的年紀,思想單純,閱曆、資金、人脈、格局都極其有限,經曆兩年多風雨慘敗,堅持不住,還是回歸媒體。當時隱隱傷感,深深體會到大部分人創業是“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裏”。但回顧後竟也欣然歡喜這份特別的經曆,安慰著自己“What can’t kill us make us stronger”,卻也真實感受著內心的蛻變。都說30歲前要把愚蠢也好莽撞也好的事情都經曆一回,等老了就沒機會了。我不知道多少人是有想法沒勇氣,而我是無知者無畏、真誠地當回事兒去做了,而且有點壯烈——在經濟浪潮裏,大部分中國人認為有錢才是王道,而我卻輸錢買教訓,但不變的是始終熱愛著這一領域,而華光的流逝,也更多了對藝術行業的理性認知。我想,這是金錢所難買的,媒體資訊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