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公文歸檔
公文歸檔是將立卷後的公文按歸檔製度向檔案部門移交,作為檔案保存:
應建立歸檔製度,確立歸檔範圍、時間及要求。
一、範圍
歸檔範圍,就是公文立卷部分所述的立卷範圍,凡是反映本機關活動的工作情況,具有查考、保存、利用價值的公文都應該立卷歸檔,這些文件主要包括:本機關收進的文件、本機關向外發出或在內部使用的文件。歸檔的重點應該是本機關形成的文件。
應當準確地掌握公文的立卷歸檔範圍,既要防止“有檔不歸”,保證該歸檔文件收集整齊完整,又要防止“有文必檔”,保證不該歸檔的文件不立卷歸檔,屬於立卷歸檔範圍的文件材料,不管是永久保管、長期保管、短期保管的文件,都要向檔案部門歸檔。
掌握了公文歸檔與不歸檔的範圍,對保證案卷的質量,節省人力、物力、時間,確保機關檔案的準確、齊全、完整,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時間
歸檔時間即向檔案部門移交案卷的時間。“歸檔範圍內的公文應當確定保管期限,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部門移交。”(《辦法》)具體時間一般在第二年上半年(即7戶1日以前)向檔案部門移交。有些專門性案卷由於特殊需要,還可根據具體情況另行商定歸檔時間。
三、要求
即對歸檔案卷的質量要求,根據有關規定,向檔案部門移交案卷必須移交案卷(移交)目錄,清點核對,接收的案卷應符合下列要求:
1.“要保證檔案的齊全、完整,能正確反映本機關的主要情況。”(《辦法》)歸檔文件必須收集齊全完整,包括應歸檔的文件材料的種類、份數及每份文件的頁數都收集齊全完整,歸檔文件必須是經過整理、立卷、編目的案卷,能正確地反映本機關的主要工作情況和曆史麵貌,而不是一些散亂的文件材料,這是保證歸檔質量的前提。
2.文件和電報按其內容的聯係,合並整理、立卷。
3.歸檔的文件材料,保持它們之間的曆史聯係,區分保存價值,分類整理、立卷,案卷標題簡明確切,便於保管和利用。
4.“擬製、修改和簽批公文,書寫及所用紙張和字跡材料必須符合存檔要求。”(《辦法》)
5.“聯合辦理的公文,原件由主辦機關整理(立卷)、歸檔,其他機關保存複製件或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辦法》)
6.“本機關負責人兼任其他機關職務,在履行所兼職務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職機關整理(立卷)、歸檔。”(《辦法》)
四、手續
文秘部門按照案卷的排列順序,用鋼筆或毛筆填寫編製案卷(移交)目錄後,即向檔案部門辦理歸檔手續,交接時,檔案部門要對接受的案卷進行嚴格檢查,核對無誤,雙方可在案卷移交目錄的備考表上簽字蓋章並填明交接日期,交接目錄一式三份,一份留存文秘部門備查使用,另兩份由檔案部門保存使用。
第九節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指對公文從形成、運行、辦理、利用到存放、銷毀等過程的組織、監督工作。公文管理直接關係到整個機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及國家秘密的安全,是公文處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內容
1.發文辦理的管理
是對以本機關名義製發公文的過程的管理,包括:草擬、審核、簽發、複核、繕印、用印、登記、分發等程序。這一階段的管理,其任務是確保公文的質量。主要是把好三關:一是把好內容關,在公文內容上確保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其有關規定,反映的情況準確無誤,提出的措施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等;二是把好規範體式關,檢查公文是否符合行文規則,使用的格式是否規範等;三是把好文字關,對文字進行潤色修改,使文字準確無誤、標點正確、符合語法規範,寫作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直述不曲、篇幅簡短等。
2.收文辦理的管理
是對收到公文的辦理過程的管理,包括簽收、登記、審核、批辦、承辦、催辦等程序。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是確保公文辦理的效率,一是了解核實情況,把握政策依據,保證擬辦意見的正確性;二是及時傳遞,加強催辦,保證公文及時辦理;三是保證公文的安全運行。
3.公文歸檔過程的管理
是對辦理完畢後的公文的管理,包括將公文辦理完畢後的具有查考價值的公文及時整理(立卷)、歸檔;將不具歸檔和存查價值的公文銷毀,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是確保歸檔文件的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並能及時為機關提供有效的服務。
“機關合並時,全部公文應當隨之合並管理。關撤銷時,需要歸檔的公文整理(立卷)後按有關規定移交檔案部門。工作人員調離工作崗位時,應當將本人暫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關規定移交、清退。密碼電報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