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難理解,無論哪家修行,本質上都是修心,那些追求長生或者殺伐手段其實都不過是修行途中的護法罷了,隻不過後來是人都有欲望,這些才會取代最初的真諦。
不過這樣也因此出現了瓶頸或者走火入魔的問題,修行之人需要體味紅塵百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糾正已經走上偏移的修行之路。
而那些專注學問的人,神魂剔透,在某些有傳聞中說某個大儒入廟參拜神像,神像不能承受一拜,並不是隨便說說。
事實上在修行史上確實有那麼幾個出名的人物,乃是半路出家,修行速度卻堪稱一騎絕塵。
“可惜了,我前路已定,這個文洞明看起來也是打定了純做學問的念頭,否則將他引薦給師父,倒也算是小功一件。”這個想法剛剛升起旋即就被陳浮生打散,現在的他哪有心思去管這些。
搖搖頭,陳浮生看著這一節課正式結束,文洞明走出去,一個新的先生走入房間。
第二堂課就要開始,陳浮生展開手中的書本,認真聽著這個新來的講解中庸之道。
畢竟他之前大多自學,雖然看得東西雜而博,想得也算深,但偏偏沒有一個正式的老師也沒有交流的同伴。
這些都無形之中限製住了他的思想,學問這種東西和其他財富不同,彼此交流就能獲得雙倍,更不用說那些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靈機。
修煉講究一個財侶法地,基本上每個修行有成的人都多多少少沾了一些。
財法地陳浮生暫時都不怎麼缺乏,倒是侶這一項,在可遇見的長期,他都隻能一個人走。而現在雖然不是什麼修行的同道好友,但對他思想的完善,眼界的開闊也不乏好處。
更何況這些人出身堪稱蜀地最為精華的那一批次,單單聽著他們無心的交談,就能幫助陳浮生將這個世俗了解的更加清楚。
想要了解世界,還是從高處看才能一目了然。
從低處了解,雖然更加詳細,有時候卻會隻緣身在此山中,錯過真實。
能夠在這錦江書院擔任教習的人,都不會太過普通,這個江先生也是如此,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儒家的微言大義確實娓娓道來,時不時還聯係一下其他學派的精義進行橫向比較,令原本因為他的相貌有些輕視的學生,不由得悄悄收回了輕慢的態度。
“看來自己來這書院果然是來對了。”陳浮生連連點頭,腦海之中已經迅速閃過看過的程文,將這些與先生們的講課聯係之後,原本枯燥的東西,頓時鮮活起來。
“照這樣看來,順利地通過科舉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陳浮生估量一下自己的進度,“看起來可以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來了。”
他之前相信自己不會在這上麵失利,但終究不是太過自信,經過一場講課總算能夠把心放到肚子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