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他心中陳浮生已經形成了一個心思堅定、刻苦求學、不受身外物滯累的高潔少年形象。
“敢問大人,您為何確定那些青年才俊就在您指的那幾處地方。”在一旁的監臨官瞅到了時機,見縫插針道。
微微自傲一下,便有好心的同考官為這位第一次監考的官吏解釋:“人的文學才識有如武功,武功,一招一式,坐立起臥,皆有氣勢,這位大人是習武之人,想必看到那些高手,不需要和對方交手演練,就自然而然地能夠分辨出來?”
“這是當然,習武之人,氣勢與常人截然不同。”
“我們讀書之人也是一般,隻不過平日裏比起武人氣勢外放,文氣就要潛隱深藏,隻有寫文章或者那些大師開壇講學的時候,心無雜念,精氣神全部融入其中,才會完全顯露出來,這時候如果文思之氣深厚的人便能夠心有所感,江大人乃是一朝傳臚,更是得了文老相國的真傳,學問精深,遠勝我等,自然而然能夠看到考生們的文思之氣。隻不過,我們比不上江大人,隻能隱約感覺,還真的對這些不太清楚。不知江大人看到了什麼景象,能否給我們講解一番?”
“不錯,這位大人所言不虛。”讚賞地看了這位同考官一眼,江源繼續為監臨官開口解釋,“上古之時,前賢倉頡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宇宙之勢,俯察龜紋鳥蟲之跡,從此石破天驚,字引人類,終止結繩,天降穀雨,鬼哭龍藏。這其中描繪的便是文字學問的力量,還有前朝杜聖稱讚謫仙人李青蓮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表示因為他看到了謫仙人寫詩落筆時的文思之氣,李青蓮出身蜀地,杜聖也曾經在這錦城草堂之中隱居,這一首詩你總應該聽說過吧。”
看到對方連連點頭,江禦史滿意一笑,繼續看向那三處,欣賞之意溢於言表:“我讀《漢書》,看到孟堅評論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又曾和洞明同朝為官,對於蜀中文家也頗為了解,你看那學舍儼然,風雨不動,果真是將杜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兩句讀到了骨子裏去。文翁教化,能夠延續千年,真乃難得。還有那個蘇過,眉山三蘇的名聲,哪個讀書人不曾聽聞,自蘇味道以來,蘇家曆代才子不絕,尤以東坡為最,赤壁兩篇,字字珠璣,哲理無盡,這個蘇過小小年紀,不經貶謫,不經生死,就能對這赤壁賦有所領悟,更是難得。”
“那麼那個陳浮生呢,他又怎麼樣?”聽得津津有味的一眾考官急忙開口。
“這你們倒把我難住了,”江源攤攤雙手,“這個陳浮生之前想必是在用心琢磨,不曾動筆,是在那兩人文章寫了接近一半的時候才插入進來。現在他的文章氣象還未形成,就連我也看不出來,不過氣魄之大,決不輸於兩人,我聽你們說,他父母雙亡,之前全是自學,學問精深,居然也能和家學淵源的蘇文二人相提並論,實在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