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後感的幾種方法
讀後感這種寫作體裁的彈性很大,形式多樣、可長可短,敘述與議論、分析與歸納、對比與聯想、反問與解答,等等。
光讀後感的題目的寫法就很多,比如《讀〈****〉有感》、《〈****〉給我的啟示》、《談〈****〉的語言特色》、《由〈****〉所想到的》、《〈****〉淺析》、《〈****〉告訴我》、《生活中的〈****〉》等。有時也常使用雙標題,如《生活告訴我——〈****〉有感》、《不可多得的好書——〈****〉讀後》等。
下麵介紹幾種寫讀後感的方法。
1.引述原文內容,加以聯想發揮
在你讀完一篇文章後,如果很有感觸,你便可以在簡述原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展開討論、評說,闡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緊緊圍繞原文的精神,不能“離題”、“跑題”。
對原文的敘述,你可以先議後敘,也可以先敘後議,或者夾敘夾議,隻要便於發揮你的“感”、展開你的“思”就可以。
有時,你也可以隻引用原文的某個段落,針對它的寫作特點與思想內涵展開論述。
2.列舉同類事物,作出綜合結論
由原文中心內容切入,再舉出一些事例、名人名言,歸納總結這些事例之間的內在聯係,進一步揭示原文的思想意義。
這種方法,強調了原文的思想,豐富了讀後感的內含量,加強了你的“感”的說服力。術
3.逐層分析原文,透徹了解內涵
在做原文結構提綱的基礎上,豐富“枝葉”,深入分析原文精神內涵。你針對的可以是原文的思想方法,也可以是它的語言色彩,或者是它的結構特點。
此外,這種形式屬於介紹性的讀後感,如《〈****〉賞析》,目的不隻是抒發自己的個人之“感”,而且也向其他讀者推薦這篇好文章(或好書)。
4.照應原文中心,聯係生活實際
聯係自己在生活中親身經曆或者耳聞目睹的事情,可大可小,可新可舊。但要注意,不能與原文思想有出入,應該保持一致,而且,要言之有物,戒絕假話、大話、空話、套話等華而不實的語言風氣。通過這些生活實例,挖掘它們背後的思想根源,發現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用這種方法,是理論聯係實際、讀書聯係生活的優秀的讀後感。
5.角度靈活多樣,形式豐富多彩
這種方法比較難掌握,但運用好了以後,會起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這既需要深刻領會原文的思想精華,又要具備豐富的讀書經驗和知識,善於抓住一點,尋找突破口,由點及麵,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現象到本質,由特殊到一般。還可以針對原文進行反問、對話等形式,談古論今,發人深思。
□針對什麼內容而寫
上麵談了寫讀後感的幾種方法,它們主要都是針對文章中心思想所出發的讀後感,本身就有一定難度,需要你首先讀懂原文的所有內涵量。
再就是你必須具有相當的知識基礎,不然的話,心裏有感也發不出來,正應了一句歇後語:“茶壺裏的餃子——倒不出來”。
當你實在覺得無從下手時,你可以從具體環節人手。下麵,介紹幾個角度,你可以任意選出一個,加以發揮。這種尋找“突破口”的方法,貴在“小中見大”,題目雖小但思想具有深度。這幾個角度隻是提供給你的幾條思路,這些從小處出發的讀後感也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也需要你具有必備的水平,不然,就空洞無物。
1.解析文章的標題
文章的標題相當於人的眼睛。除非是命題作文,標題是固定不允許改變的。另外,有些文章是寫好了以後才安置一個合適的標題的。
好的標題起的作用是畫龍點睛。“畫龍點睛”式的文章標題,能起到統帥全文結構和思想的作用,使全文生色,甚至還可以增添全文的“話外話”,使讀者領會文章的弦外之音、話外之意,餘味無窮。
讀後感從標題人手,是由點到麵的。就是賞析文章標題是怎樣統領正文內容的,或者標題是怎樣深化正文中心思想的,或者標題是怎樣使文章增色生輝的。
2.鑒賞文中的詞句
一篇文章中總會有幾處特別精彩的詞句,像京戲裏的“戲眼”,演員唱到“戲眼”處時,特別韻味十足,聲情並茂,令聽眾為之動容,擊掌稱妙。文章也一樣,幾處精彩的用詞造句就像“戲眼”,讀至此處令人精神為之一爽,拍手稱快。古人有所謂“一字師”,就是說別人一個字用得比你好,就可以做你的老師。至於名句,則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廣為傳頌。
從詞句人手,是點一線一麵式的。你從欣賞一句話開始,先是“就句論句”,分析它如何寫得好,然後,即可擴展到全局,著眼於通篇,分析文章的寫作風格。
3.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
針對同樣一篇文章,同樣的幾段話,組合方式不同,表達效果也就有了差別。正如蓋房子,磚瓦都一樣,隻是因為組合方式的不同而有了風格的差異。
文章中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等寫作因素。尤其對於說明或敘述性的文字,根據原文所突出的主要因素,抓住它也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整體脈絡和結構特點。
給人印象深刻的文章,除了它的文字有特別之處外,它的布局謀篇也是有技巧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主要體現在大塊結構上的安排有特色。
拿文章的開頭來說,有的開門見山、引入正文;有的先講別的,爾後引入正文,類似詩歌裏“賦比興”手法中的“興”;有的開頭一句話就是全文所要說的話,即主題思想;有的開頭引人注目,用問話的形式或感歎的形式;有的則從小處起頭,層層深入,漸入佳境。
再如文章的結尾,有的是一句話總結全文;有的則戛然而止,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有的則采用問話形式,帶有啟發性;有的則呼應文章開頭的提問,加深讀者的印象;有的似乎說了一句與本文不太相幹的話,實際上仔細品味起來,才感覺到寓意深遠。
42.由所讀的說開去——讀書隨筆
上一節介紹了寫讀後感,這一節再講一講讀書隨筆,它們都是麵對“寫作”的,即把讀書筆記應用於自己的寫作。
□什麼是讀書隨筆
讀後感一般針對的是某個具體的對象,如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幅漫畫等而寫的。有時,需要更靈活的形式來表達你的臨時感受,這就需要讀書隨筆。
你正在讀一本書,忽然想到了很多類似的問題和相關的事情,於是,你想拿起筆把它記下來。這種筆記是隨機而發的,你可能聯想到你曾經讀過的很多書、很多說法。這時,你也許下筆千言而意猶未盡,也許寫幾句心裏話,你的意思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了。
這種“隨筆”——隨機性的筆記,可以說是你平常所做的讀書筆記的一種進化形式。它雖然看似簡單、靈活,但卻可以培養你思考問題的獨特角度和深度、廣度,同時,反過來也會完善你讀書的方法,提高你的綜合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說,它是很有價值的。
這種隨手筆錄——隨筆,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特色是文字短小靈活,形式不拘一格,但別有生趣、舉重若輕。
“隨筆”的形式,在宋代已然興盛,所見所聞、讀書雜感等等,均可用此種形式。五四運動以後,隨筆更加流行,都是有感而發,或夾敘夾議,或借物抒情,其間既可以表現作者的文學修養,又能顯出作者的學術態度和學術水平。
□寫讀書隨筆的方法
1.歸納法
你平時可以留意思考和搜集某個專門的問題,在積攢了相當多的資料以後,把它們歸納起來,說明你自己對這類問題的看法,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讀書隨筆。
2.對比法
用對比法寫讀書隨筆,主要是把具有相反意義的現象或事例列舉出來,進行對比和聯想,從而發現帶有積極意義的啟示。
3.隨筆有學問
隨筆並不是“隨便”。雖然在寫作隨筆時可能表現形式很隨意,但隨筆卻是需要有內容的,它的“骨頭”還是要“硬的”,要有學問在裏麵,讓讀者讀後有所收獲。
古人有很多優秀的讀書隨筆。小說一類的隨筆問句輕鬆,裏麵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態度。而學術性一類的隨筆,往往在簡短的字裏行間包容了很多知識和見解,涉及很多典籍裏麵的詞句、說法。讀者在讀這樣的隨筆時,自然而然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它為你提供了很多書籍的線索,你若有興趣的話,可以根據這些線索去閱讀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