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其帶來的快感將比物質上的獲得更強烈。讓企業的普通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活動,也是精神激勵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激勵方式的升華。

(2)用企業精神激勵員工。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德魯克認為,管理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種“文化”,他有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和語言。現代企業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逐步過渡到運用“企業精神”激勵員工,把外激勵轉化為內激勵,以實現激勵的最高境界。

其原因有二:一是外激勵有它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點。外激勵隻對一部分職工起到激勵作用,而對另一些職工則可能是無效的。外部力量激勵,隻不過能維持一般的工作效率,維持企業的一般運轉,而不能發揮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難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並開拓企業工作的新局麵。二是內激勵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依靠職工認同的目標、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去強化自己的工作動機,激發自己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造出出乎人們意料的奇跡。

(3)把自我實現作為激勵手段。自我實現是滿足需要的最高境界,采用適當的激勵方式,使員工滿足這一需要,則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既不是以物質利益為刺激,也不是以精神理想為刺激,而是以個人與個人或組織與個人之間的感情聯係為手段而采用的一種激勵方式。情感激勵主要是通過調節人的情緒,來實現激勵的目的。

美國某機械公司成功地運用情感激勵方式,使該公司2萬名員工中,既無工會組織,也無罷工、怠工和勞工糾紛的現象。他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無解雇之憂,視職工為一家人。不想幹的職工也不解雇,而是介紹給別的公司,假如離開公司的職工想回來的話,也隨時歡迎;

(2)不限退休年齡,也不存在職工老齡化會使公司跨台的擔心;

(3)沒有出勤簿。因為勞資之間互相信任,自然就沒有考勤的必要;

(4)員工不計較工資的多少。公司能夠使職工能夠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不根據製度發工資,而是以父親發給子女生活費的形式發放;

(5)工資是保證和穩定生活所需,而不是勞動代價的標誌;

(6)公司無所謂加班不加班。因為員工具有大家庭成員意識,他們把加班當成了自己的家務事;

(7)公司裏沒有工會。

凡此種種,使該公司的職工並不覺得自己是公司賺錢的工具,而把自己視為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員,從而樹立了與公司同舟共濟的觀念。

118.控製好日常開銷

節儉是創業之初便應養成的習慣

李剛果敢能幹,手下網羅了一批精英,辦了一家網絡公司。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公司財運興隆。可李剛生性愛交際,大手大腳慣了,常常是“揮金如土”;下屬也養成了一種講排場、大手大腳的作風。這在平時還沒什麼,當網絡公司普遍不景氣時,李剛的公司業績也持續下滑,而費用開支卻居高不下。沒過多久公司便開始出現赤字,走起了“背字”。

精明的老板,總是把一元錢當兩元錢用,該用的時候,就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該用的,一元錢也不多花。作為一名老板,任何時候都要對開支精打細算,考慮怎麼樣去降低成本,減少費用。如何去控製不必要的花銷?

隻買非買不可的東西

一般人的消費心理,總是存在著“可買可不買”與“非買不可”兩種心理。節儉的人隻買非買不可的東西,將每一分錢花到實處;鋪張的人經常買那些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他們為了一時方便,可能購進某個價值不菲的東西,隻用過一次後便讓它一直閑置。這種用錢方法,好比不關閘門的水庫,怎麼也蓄不滿水。

慎防攀比之風

在一個公司中,“我也要”的攀比綜合症主要表現在辦公用品的購買上。公司人事部的經理對行政主管說,辦公室需要購買1張桌子、6把椅子和1個茶幾。對人事部來說,這些辦公用品的添置有助於完美公司形象。假如你批準了,那就有可能惹下麻煩了。沒過幾天,其他部門的主管會不約而同地前來,向你報告,他們也需要改善一下辦公條件了。如果同意了,可能各部門的下屬也會說,我們的桌子也早該換了……依此互相攀比下去,那樣老板就慘了,你不得不去派人購買這些東西,否則將無法平息各部門的怒氣。這種購買活動,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親自審定報告

假如公司的某項費用如滾雪球一樣無法控製,必然會影響到公司的其他開支。辦公室秘書部門與電腦配套,購買了3台打印機;財務部門則購買了最新的財務軟件,其價格大大超過了整機價格;為總經理和兩位副總經理購買了3個隔音罩。結果,一段時間後,財務部門發現,為電腦的配套開支已大大超過購買設備主機的費用。

所以在購買新設備的時候,作為老板的你最好親自審定報告,決定買與否,為防止這種滾雪球似的開支出現,要避免那種互相攀比的風氣發生。

119.讓產品能打開市場

公司銷售前景如何,關鍵看開拓市場的能力。

英國和美國兩家鞋廠的推銷員,幾乎同時來到赤道附近的一個島上做市場調查。兩天後,英國那家鞋廠的推銷員發電報回總部說:“這個島上的人們都是光腳的,這裏沒有鞋的市場。”而美國那個鞋廠的推銷員經過幾天考察和分析研究後認為,這裏的人們習慣不穿鞋是因為鞋商沒有來開發需求和市場,因此,他發電報回總部說:“這裏的人沒有鞋子,這個地方有大市場。”果然,美國這家鞋廠在該島大做廣告宣傳後,使那裏的人們發現了穿鞋子的好處,很快就打開了銷路,獲得了極佳的盈利。

市場猶如汪洋大海,競爭的波濤無時無地不存在。經營者在這驚濤駭浪的大海中,怎樣才能把經營的航船駛達成功的彼岸並從中盈利呢?經過古今中外無數經營者的實踐和探索,大家發現了一條賺錢之道——創造市場。怎麼創造市場呢?

製造需求

市場與需求是相依為命的,沒有需求就不會有市場。假如經營者能“製造”出需求,那麼市場即應運而生了。一種產品有了殷切的需求,那麼它的市場前景則十分廣闊了。因此,經營者要學會如何製造需求。

向好的方麵看

市場浩大無邊,無時無地不存在市場,隻要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則會唾手可得,勝似囊中探物。而有的人則“睫在眼前常不見”,原因在於他們不善於發掘和思索。

有一則笑話: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一個賣傘,一個賣鹽。晴天老太太愁無人買傘,雨天愁無人買鹽。有聰明人點撥:“老太太,天有陰晴,如果你這樣想,晴天有人買鹽,雨天有人買傘,你的兩個兒子豈不都有飯吃。”

引導消費

眼睛隻盯著消費者的日常需求還遠遠不夠,應該設法引導、發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口,隱藏著各種各樣的需求和市場,有些需求本來未出現,隻要經過經營者的誘導和開發,它就會噴薄而出。所以,作為經營者要學會開發“噴泉”和善於開發“噴泉”,市場定會有其一個位置,財源將會像噴泉一樣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