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衙裏,林如海和巡撫知府等人還在開會討論解決事宜呢,忽聽衛千總來報,周守尉已經打過去了。眾人大驚失色,趕緊帶著兵衛們也趕去現場。這群人基本上都是文弱書生,就是不再自持風度的緊趕慢追,等到達現場,也隻有善後的份了。
一街的殘垣斷壁,橫七豎八的攤在地上的身體支離破碎,分不清是活著的還是已經是屍體了。再遠一些的民居,隱約傳來呻吟聲,估計是受牽連的百姓。這樣一想,林如海心中更加不忍,轉頭再看同僚們,紛紛掩麵歎息,那膽小的竟是一邊吐去了。
此事,緣起作坊工人們不滿雇主苛刻而起,甚至官府都不是主要攻擊對象。雖是出現了暴力現象,但領頭鬧事的還是聽得進勸導,願意協商解決的。蘇州城的官員們,好多都是蘇州本地人,既是能談判和平解決的,自是不想發生爭鬥,從而破壞了蘇州城的繁華。這也是為什麼事發後,自巡撫以下官員們,都是緊急開會磋商,並不通知城外駐軍將領的原因。可偏偏漏想了這位蠻橫的二世祖,竟然不經巡撫同意,擅自調兵入城。知府帶人清查傷亡人數,竟有亡二百一十九人,重傷一百三十五人,另兵丁亡一百九十四人,重傷八十三人,輕傷皆不計。
真是叔叔可忍,嬸嬸也不能忍了。反正林如海是不忍了,回到衙門,就拿出奏折上疏。揮毫如墨,一一陳情,快馬加鞭送往京城。巡撫也很是惱火,你周毅後台硬,平時暗地裏讓著你也就罷了,可你竟公然藐視我的權威,惹出如此大禍,真是縱的你小子越發不知天高地厚了。周毅是正三品城守尉,高他半級的巡撫還奈何不了他。隻先與同僚們商議出具體善後、條款,督促下屬們用心實施,又召集各作坊雇主們,令他們增加工價,提升待遇,不可再無故虐待工人。
因為蓋著郵戳打著急件,五日後熙康帝就接到奏折,大為震怒。江南經濟發達,文風盛行,竟出了如此為官不仁的惡性事件,社會反響一定會很激烈,對官府的形象也一定會有所損壞,必須要嚴懲此人引以為戒,方能挽回政府岌岌可危的不良形象。皇帝又想,正好排位靠前幾個兒子也大了,下基層鍛煉去吧。大兒子好軍事,以後可專攻這方麵。二兒子是太子,萬不可隨意出京。三兒子文采好,正忙著編修文庫。四兒子像是能做實事的,就他去了。五兒子剛成親,以下皇子還小。又另派了督察院左督禦史,大理寺卿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