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二是,劉家大嫂。按說劉家大哥與小妹才是一母同胞,這大嫂也應該與小妹更好,聯合一起對抗繼母才對,可恰恰相反了,這大嫂與繼婆婆處得不錯,對小姑子就意見多多了。劉家大哥隻比小妹大兩歲,十六歲娶妻裴氏。裴氏在家是長女,服侍臥病在床的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妹,練就一手好針線後,閑時還給人家縫縫補補貼補家用,這樣勤勞孝順的好姑娘,遠親近鄰沒有不誇的。嫁入劉家後,得了夫君囑托要照顧小姑子。行啊,身為長嫂理所當然的,裴氏很用心去辦了。卻看到小姑子專注練就醫術,繡房廚房壓根不去,搖頭歎息,這可不好,女子出嫁後,這兩樣才是婆家看重的。裴氏在家管教弟妹威嚴慣了,直接就與小姑子說了此事。
話說劉穎小姑娘也很悲催,親娘去的早,與後娘關係還壞了,雖有親爹疼寵,哥哥待她還不錯,可小姑娘某些纖細的心思就隻能自己悶著了,悶著就悶著吧,總是長大了。可忽然新來了大嫂,雖不懂醫術吧,掌家理事樣樣不錯,父親哥哥都滿意誇讚的,小姑娘心裏就有些不是滋味了,以前可隻有小姑娘一個被親爹親哥哥誇得啊。
正別扭著呢,大嫂來說教了,還那麼凶,驕傲的小姑娘受不了了,心一橫,你竟然如此看低我,你是被王氏收買了吧,你一邊厲害去吧,我也不跟你好了。裴大嫂看小姑子如此不受教,心裏也不樂意了,我也是好心呢,你竟不識好歹,未來有你苦頭吃的。恰好也懷孕了要養胎,正好撩開手不管,公公夫君也沒話說,兩下就這麼僵下去了。
劉穎在被自己看上的少年郎毫不留情的拒絕後,隻覺得街坊鄰居繼母嫂子都在看她笑話呢。小姑娘都已二十了,在古代那是齊天大聖級別的剩女,名聲還不好,真是很難找到良人了。在娘家終老吧,又和繼母嫂子關係都沒處好。幹脆吧,我也不要看你們臉色過日子了,出家做姑子去,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聽完庵主的囑托,劉穎默然不語,點頭應承下來。這麼些年了,她也讀了不少經書,可她打小學醫,跟閻王爺搶命的,要說她多麼信仰佛家經義,那純屬蒙人。至今還呆在這裏,隻是找不到出路,劉穎心中絕望後的選擇。現在,侄子給她指了一條路,她完全可以倚靠自己的醫術,給女眷們看診治病自立自強,前途霎時明媚起來。
且不說劉家姑姑歸家後,劉家一家的相聚情形。就說一說林如海這一天下來的驚心動魄。有句話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今日倒是沒見識到那麼大的場麵,可也是血染一條街了。
要說自古以來吧,民告官,不管有理沒理,先打民一頓板子,你有幸活下來後,才跟你繼續掰扯,不得不提的是,還不能保證一定還你公道。當然,那時可沒有先進人士宣揚什麼民主正義,大家統統活在封建專製統治下。可忽然間,低賤的民眾竟敢串聯一起暴動,謾罵官府,打砸街市,不管你有何冤屈,辦出這樣的事情,也沒什麼可饒的了。
蘇州城守尉周毅,出自京城周家,乃是國舅爺的妻侄,下基層踱金來的。周毅此人,仗著背靠大樹很是耀武揚威,連高他一級的上峰都禮讓他三分。忽然間,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被如此打臉,很是惱火,調出留守部隊就開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