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五種毒物)普查後,衛生部要求全國各廠礦企業做到“一廠一檔,一人一卡”,全國普遍建立起勞動衛生檔案和工人健康卡。《檔案》、和《健康卡》,真實地動態地反映勞動衛生評價的客觀數據,是製定管理和規劃的客觀依據。用它來掌握工業衛生與職業病的基本情況,有利於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盲目被動局麵是進一步對工作增進預見性和取得防治工作主動權的有利管理手段。因此,勞動衛生檔案是勞動衛生管理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基礎資料,它是防治機構的基本業務建設。
第一節勞動衛生檔案內容與要求
一、勞動衛生檔案內容
“一廠一檔”的檔案基本內容主要分為六部分:①廠礦基本情況,包括企業簡史、性質、生產工藝勞動條件、主要產品名稱、產量、總產值;廠區示意圖、職工總數(男、女)接觸有害作業工人數,粉塵、毒物、物理因素及其它醫療衛生機構,安技機構、工會勞保、環境保護等;②有害因素分布情況、車間、工種、有害因素名稱、來源;接害人(次)數(男、女)實際人數(男、女)時間;以車間為單位,按粉塵、毒物、物理因素及其他分別統計點數人數、統計工種人數;③作業場所有害因濃度(強度)測定時間、結果及簡要評價;④從事有害作業工人的健康檢查及職業病登記,體檢日期、工種、有害因素名稱接害人數(男、女)、體檢人數、體檢率I發現職業病及患病率,按“職業病病例登記表”登記性別、年齡(工齡)工種;⑤工業“三廢”排放情況及對企業勞動衛生學評價;⑥下廠(車間)工作記錄、防治機構人員下廠對車間檢查時,提出具體改進意見署名時間。
上述項目內容裝訂成活頁冊,將有關廠礦車間基本情況,監測、體檢結果逐項填入檔案,使之成為完整的、係統的勞動衛生檔案資料,為勞動衛生管理信息的收集、儲存的基礎資料和動態觀察資料。
“一人一卡”即將每一名接觸有害物質的作業工人的就業前和定期健康檢查及職業危害普查建立起職工健康卡(檔案),對職工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健康卡”是職工健康狀況的基礎資料。為了掌握工人健康狀況、便於開展健康監護和疾病防治工作,廠礦企業醫療衛生機構應收集工人健康檢查結果和日常一般醫療的有關資料,建立健康檔案。職工的健康檔案應包括就業前健康檢查、定期健康檢查和非職業病醫療機構的診治和醫療的有關材料。
建立“一人一卡”的健康檔案,可杜絕有害作業禁忌症,早期發現職業病人,使各級防治機構和廠礦企業積累大量的動態觀察資料,保證職工健康。根據“一廠一檔、一人一卡”的基礎資料,經彙總整理、數據統計可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從而反映一個廠礦、一個工業係統、一個地區直至全省的工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概況,借以指導職業危害因素的治理和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勞動衛生檔案的要求
勞動衛生檔案是彙總了勞動衛生學調查、作業環境有害因素的監測數楞,工人健康檢查結果,塵肺病及職業中毒登記等大量原始資料。這些資料揭示了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的現狀;對動態觀察治理規劃和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一廠一檔、一人一卡”可集中反映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的全貌和現狀。對開展勞動衛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主動服務。為此,就需對勞動衛生檔案的內容、指標、範圍、整理歸檔格式以及填報方法和管理程序等都需有統一完整的規定;①檔案內容、項目、指標、格式及收集的範圍應統一規範化,統一記錄,使原始資料建立在可靠性、準確性、完整性、科學性的基礎之上;②對作業場所監測定時定點及動態觀察點的要求做到監測方法的規範化和適用性、普遍性;以工業係統統一職業體檢項目和要求把檔案與職工健康同時統計分析評價;④檔案記錄的動態性和及時性按時間、動態要求進行統計分析;⑤建立檔案、監測分級管理製度,各負其責;⑥開展檔案利用、分析、定期總結評價統計上報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