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推動上海實現更高質量就業(4)(1 / 3)

三、國際大都市促進就業對上海的啟示

從一般規律而言,國際大都市在轉型期一般總麵臨就業總量下降、第二產業就業減少、失業率上升的問題。如果這個一般規律是所有城市在步入國際大都市過程中必須經曆的階段,上海在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過程中也要經曆這個痛苦但也不得不經曆的階段。在城市轉型期受產業結構急劇變動以及勞動力並非同質化等因素的影響,第二產業變動過程中釋放的勞動力並非總是能被第三產業的發展所吸納,而且第二產業所釋放的勞動力與第三產業所能吸納的勞動力的總量與結構也有較大的不同,在城市轉型期難以避免大規模的失業問題。上海在轉型的過程中尚未出現大規模失業的情況,或許意味著上海城市能級尚未達到向國際大都市衝刺的階段,同時也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期上海可能會經曆其他國際大都市發展過程中麵臨的突出的失業問題。

從國際大都市促進就業的做法而言,為有效促進就業有必要重點從加強培訓、提升勞動力就業能力與職業轉換能力,努力擴大就業新的增長點不斷吸納新的勞動力,積極降低企業負擔不斷擴大勞動力需求,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積極保護勞動者權益等途徑入手,通過多種努力有效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推動上海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對策與機製

一、推動上海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總體策略

為推動上海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有必要通過健全完善促進就業的積極政策,持續發展教育與職業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與勞動力引進相結合,切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中高端勞動力的需求,更有效地通過加強高素質勞動力投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勞動力市場、企業與勞動力的合力,以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不斷提升就業質量,持續擴大就業總量。製定中長期就業促進規劃,在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同時,著眼於從中長期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不斷緩解與解決就業問題。深入推進城市空間結構調整,有效加快郊區新城建設步伐,充分發揮郊區新城分流人口、擴大就業與推動增長的應有作用。繼續健全完善創業環境,構建鼓勵創業的城市文化與社會氛圍,深入促進新興業態發展,切實發揮創業促進就業的作用。針對包括青年勞動者、高校畢業生等就業群體在內的特殊就業群體,采取量體裁衣的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其就業與職業轉換能力。進一步健全完善就業托底機製,在推進就業托底機製的基礎上有效發揮勞動力的主觀能動性,切實轉變就業觀念。努力健全完善就業預警機製,針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突發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進一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努力維護勞動者權益,適時製訂修改完善勞動政策法規,推進勞動合同簽訂與工資集體協商機製,充分發揮失業保險與社會保障體係推動就業的應有作用。

二、推進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具體措施

(一)努力提升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切實發揮勞動者作為促進就業第一責任人的作用

有效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深入推進教育體製改革,努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構建崗前培訓、在職培訓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的健全完善的培訓體係。引導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參與培訓,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行業和企業組織開展在職培訓,完善企業主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職業培訓格局。完善和提升已建成使用的公共實訓基地的功能,提高麵向社會開放使用的利用率與實際效果,有效推進公益性、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更加充分發揮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與職業轉換能力的作用。

實施分類培訓,對就業困難人員重點開展定向培訓或每年開展一次技能等級培訓,在校大學生健全完善“雙證書”製度,對在職職工著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對在崗的外來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與安全生產知識相結合的職業培訓,積極吸引青年農民工來滬就業,有效應對部分行業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有序加大高等職業教育向外來常住人口子女放開的幅度,積極培養藍領勞動力。

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以需求為導向的政府補貼培訓機製,及時調整培訓補貼範圍和補貼標準。健全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補貼培訓機製,有效提升市場化培訓水平,根據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等情況及時調整培訓補貼範圍和補貼標準。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加快開發新職業及提升職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