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奉獻為你的人生增抹光彩(2 / 3)

為了黨的事業,孔繁森把對家鄉、對親人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無私的愛奉獻給了祖國和廣大的人民群眾。221奉獻篇——第九章 奉獻為你的人生增抹光彩

沒有血緣的父親和兒子

孔繁森第二次入藏後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任職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的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辦、村辦小學,為發展西藏地區的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1年,孔繁森因為車禍,造成了嚴重的腦震蕩,顱骨骨折,高燒昏迷。住院治療期間,他得知一所學校出了問題,便不顧高燒騎著自行車趕到那所學校去處理。在孔繁森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了80%。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時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立即趕赴災區。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有三個失去父母、無家可歸的藏族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這三個孩子一看到孔繁森,就哭著喊著撲到他的懷裏。孔繁森看著他們心疼極了,於是他決定親自承擔起撫養這三個孤兒的責任,成為他們的父親。

孔繁森一個人孤身在外,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和勞累。盡管他自己的家庭負擔比較重,但每次下鄉,他總要把錢分給那些生活貧困的藏族群眾。往往剛過半個月,他的工資就花得所剩無幾,有時連交夥食費的錢都不夠。

在西藏工作的近十年時間裏,孔繁森幾乎沒有往家裏寄過錢。他節省下來的工資,大部分都花在了藏族群眾的身上。收養孤兒後,他在經濟上就更加拮據了。以前,他是一個人,生活上還能湊合,可現在他要照顧三個孩子,他不能讓孩子們受委屈。

1993年春天,孔繁森悄悄來到西藏軍區總醫院血庫,要求賣血。護士看著他那已經斑白的鬢角,婉言勸道:“您這麼大年紀了,不適合賣血。”孔繁森連忙懇求道:“我家裏孩子多,負擔重,急需要錢用。請你幫個忙吧!”護士見孔繁森如此懇切,隻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孔繁森的生活極其儉樸,他經常隻吃白飯和榨菜,工作忙的時候,開水泡饅頭和方便麵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許多衣服都打著補丁,就連塊香皂都舍不得買。每次去拉薩和阿裏,他總要買一些比較便宜的生活用品帶回家,因為有地區差價,這樣可以省一些錢。盡管對自己苛刻,但他對別人卻總是很慷慨大方。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桑達鄉的敬老院裏,有一個叫瓊宗的老人,到現在還保存著孔繁森送給她的一雙棉鞋。在一個寒冷的早晨,孔繁森冒著嚴寒來到敬老院。他發現老人的鞋破了,腳凍得發紅發腫,便心疼地把老人的雙腳抱在自己的懷裏,細心地嗬護著。

第二天,他就送給了老人一雙新棉鞋。不久,他又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半導體收音機。接過孔繁森自己掏錢買的收音機,老人們都非常感動。其中的一位老人激動地對孔繁森說:“還是新社會好哇!要是在解放前,我們根本就見不到像您這樣的崩布拉(當官的)!”

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薩市林周縣阿郎鄉的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當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腳因燙傷而潰爛發炎時,便打開隨身攜帶的藥箱,為老人擦洗塗藥。然後,他又用紗布將老人的腳裹好,還把自己穿的灰色風衣送給了老人。

臨走時,他掏出身上僅有的30多元錢塞到老人手裏。老人感動得邊流眼淚邊說:“孔書記真是比親兒子還要親!”

“你真是我們的活菩薩!”

後來,孔繁森要到阿裏工作。有人勸他說:“你是山東的幹部,已經先後兩次進藏,該吃的苦也吃了。憑你的政績和能力,回去一定可以幹得更好,進步得更快。”孔繁森聽後,神情頓時嚴肅起來,他說:“怎麼能說我是山東的幹部呢?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哪裏工作都是黨的幹部,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

為了深入了解阿裏的情況,孔繁森挨個縣、區、鄉不斷地跑。整個阿裏地區總共106個鄉,他的足跡遍布其中的98個鄉,行程8萬多公裏。

阿裏地廣人稀,隻有6萬多人。有時,他開著越野車在空曠的荒野奔波一天也看不到一戶人家。餓了,他就吃一口風幹的牛羊肉;渴了,他就喝一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由於過度勞累,他的直腸纖維瘤複發,疼痛難忍,可他一直瞞著別人。223奉獻篇——第九章 奉獻為你的人生增抹光彩

有一天,孔繁森到噶爾縣門士區檢查工作,看到前麵有幾間土坯房,聽說那兒住著兩位孤寡老人。他走進房間,看見一位藏族老阿媽有氣無力地靠在牆上。“阿媽,黨派我來看您老人家了!”說著,他用手摸了摸放在地上的袋子,糍粑不多了。他又搖了搖一旁的酥油茶壺,也快空了。原來,政府給老人的生活費不夠用。孔繁森馬上掏出200元錢給隨行的同誌,說道:“去給老人買些茶葉、食鹽、酥油和大米吧。”然後他又轉身走進另一位孤寡老人的家。老人病了,正躺在一張破羊皮上。孔繁森心情沉重地對區裏的幹部說:“馬上請醫生來給老人看病,另外再買張床墊來,要厚,要暖和。”

從那以後,隻要有人去噶爾縣,孔繁森必定要托他們給這兩位孤寡老人帶些錢、糧食和衣物。

1994年初,正當孔繁森帶領全地區人民為建設阿裏而努力奮鬥時,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席卷了整個阿裏高原。漫天的風雪,給阿裏地區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月26日,孔繁森來到受災最嚴重的革吉縣亞熱區曲倉鄉。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媽把外衣披在風雪中哀號的小羊羔身上,自己卻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凍得瑟瑟發抖。他的眼睛濕潤了。他用手捂住臉,強忍著不讓淚水流出來。他猛地轉身回到越野車上,脫下自己穿的一套毛衣毛褲,下車後遞給了那位老阿媽。老阿媽伸出已經凍僵的雙手,接過還帶著體溫的毛衣毛褲,嘴唇顫抖著說:“你真是我們的活菩薩!”

“我在哪裏遭遇不幸,就把我埋在哪裏。”

每次下鄉,孔繁森都要隨身攜帶一個小藥箱。他冒著風雪,走村串戶,慰問受災的群眾,給他們看病。他以前在部隊的醫院裏工作過,所以略懂醫術。來西藏後,為了解決當地缺醫少藥的困難,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每次下鄉前,他都要買幾百塊錢的藥隨身帶著,以便為農牧民們看病治病。

有一次,一位70多歲的藏族老人肺病發作,危在旦夕。經過孔繁森的及時搶救,老人最終轉危為安。然而,由於高原反應強烈,再加上持續不斷地超負荷工作,孔繁森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他有時會感到眼前陣陣發黑,身上不停地冒虛汗,但他還是堅持給凍傷的牧民做檢查。

有一天,孔繁森一直工作到淩晨2點多才躺下休息。狂風仍在不停地咆哮,他頭通得睡不著。淩晨3點左右,他感到心跳加快,胸悶氣短。有高原生活經驗和醫學常識的孔繁森,預感到死神正在向自己逼近。他勉強支撐起虛弱的身體,打開手電筒,在筆記本上給同行的小梁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小梁,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頭痛得厲害,怎麼也睡不著。人有旦夕禍福,萬一我遭遇了不幸,千萬不能讓我的家人知道。請你每月以我的名義給我家裏寫一封平安信。我在哪裏遭遇不幸,就把我埋在哪裏。”

幸運的是,這一夜,孔繁森堅強地挺了過來。

一腔熱血灑高原

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裏地區的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

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為了製定更有利於阿裏地區經濟發展的規劃,孔繁森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麵下功夫。為此,他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務返回阿裏的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看到兩件令人心痛的遺物:一是他僅剩的8.6元錢;二是他的“絕筆信”,是他去世前四天寫的關於發展阿裏經濟的12條建議。

孔繁森去世的消息令無數的人悲痛不已。在阿裏,在拉薩,在聊城,成千上萬的人在呼喚著同一個名字,那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著堅韌不拔的性格,為人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他將寶貴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的祖國,他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一腔熱血灑高原”的許諾。225奉獻篇——第九章 奉獻為你的人生增抹光彩

兩彈一星,高科元勳——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後,曆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製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製和科技管理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回到祖國

1935年,24歲的錢學森有感於當時國內豺狼當道民不聊生的狀況,萌生了赴美留學、學業有成後為國奉獻的念頭。到美國後,先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學習,一年後決定追隨當時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超音速時代之父”馮·卡門教授。在卡門教授的指導下,他的勤奮和創造力得到極大的發揮,著述甚豐,成果顯赫。二戰臨近結束時,錢學森已經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方麵的寶貴的科研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和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小組的元老,對二戰期間美國的火箭研究做出過重大貢獻。1943年,受美國軍方委托,錢學森與同事們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份題為《遠程火箭的評論和部分分析》的重要研究報告,為美國在40年代研製成功第一批地對地導彈奠定了理論基礎。1945年,他成為美國空軍顧問組專家。戰爭結束後,美國空軍讚揚錢學森對勝利做出了“無法估價的貢獻”。戰後,錢學森擔任了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貢獻和價值,多次得到美國軍方和官方的讚揚和確認,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成曾寫道,“錢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的一顆明亮的星”,是“製定使美國空軍從螺旋槳式向噴氣式飛機過渡,並最後向遨遊太空無人航天器過渡的長遠規劃的關鍵人物”。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正當錢學森加緊回國準備,以便實現他多年的報效祖國的夙願時,美國全國掀起了一股反共狂潮。1950年,美國情報機關指控他是共產黨分子,取消了錢學森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錢學森義憤填膺,他麵見美國海軍次長丹尼兒·金克爾,宣布返回祖國的決定。錢學森的鄭重申明讓金克爾大為光火。等錢學森走出他的辦公室,他幾乎吼起來:“我寧可把這個家夥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於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到哪裏,他都值五個師!”此後,美國政府將錢學森軟禁在美國加州的特米那島上長達五年之久,他的行動處處受到移民局的限製和聯邦調查局特務的監視。

錢學森的遭遇很快傳到國內,一直十分關注錢學森處境的中國政府,為他的回國問題進行了多方斡旋。當時,中美之間正在日內瓦舉行馬拉鬆式的大使級會談,錢學森的回國問題也成為這次會談的內容之一。經過不懈努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終於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說他可以離開美國了。飽嚐不公正待遇的辛酸後,錢學森收拾行裝,返回祖國。據王炳南回憶,50年代末,周恩來總理在一次會議上,非常滿意地對大家說:“中美大使級會談雖然長期沒有取得積極的結果,但是,要回來一個錢學森,就是這一件事情,會談也是值得的,會談是有價值的。”

金克爾對於錢學森的評價無疑並不充分,錢學森絕不僅僅值五個師,回到祖國懷抱的錢學森,煥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他參與部署並成功地組織了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的製造和飛行試驗,以及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飛行試驗;他在中國最早研究了星際航行理論的可行性,為中國第一顆227奉獻篇——第九章 奉獻為你的人生增抹光彩

人造衛星的研製解決了許多關鍵技術問題。他還在更廣闊的學術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對運籌學、係統工程、係統科學、現代科學技術體係理論、人體科學、思維科學、地理科學等,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91年10月,金秋的北京繁花似錦,江澤民、李鵬同誌簽署命令,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錢學森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