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動物知識(2 / 2)

因此,一到了發情期,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公雞的冠子就變得又紅又亮。

正因為公雞的冠子是通過激素的作用才變得又紅又大的。所以一旦摘除了公雞的精囊,它的冠子就會逐漸變小,色彩也逐漸變淡了。於是就變得和母雞的冠子差不多。像這種既沒有雄性特征也沒有雌性特征的動物,就是人們所說的中性動物。

兔子為什麼喝水少?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人類是離不開水的。而動物也一樣,它們體內含有60%包括血液在內的體液,也就是說水分占了體重的絕大部分。

兔子的身體中,有60%是體液,按理說它平時需要相當多的水分。可事實上平時它喝水喝得很少,於是人們便誤認為兔子是不能喝水的,如果喂它水喝,它就會死。

當然,這種說法是沒道理的。不信你就試一試,用不含水分的人工固體飼料喂養兔子,而不給它喝水,它肯定受不了。

實驗結果證明,給兔子喂不含水分的飼料時,如果室溫是在20℃左右,那麼需每天喂它們200~300毫升的水。

兔子之所以平時很少喝水,主要是因為它吃的是青草,而青草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水分,已經能夠滿足兔子的生理需要了,所以無需再給它喂太多的水。

動物的尾巴有什麼妙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大非常發達。鼠類的尾巴,特別是熊鼠,它的尾巴長得比它身體還要長。根據生物學原理,就身體本身而言,經常使用到的部位會越來越發達,而不經常使用的器官就會漸漸退化。

袋鼠的尾巴之所以發達,是它們生存條件造成的。在澳大利亞草原上,袋鼠的自衛能力較差,為了保護自己,它們就需要站立著觀察四周,而尾巴則起到了支撐身體的作用,因此就逐漸變得又粗又硬。

熊鼠的尾巴長,是因為當它向高處跳時,必須要用腰、後腿和尾巴使出全身的力量,才能夠跳上去。另外,它在通過電線等東西時,為保持身體平衡,也要使用尾巴,就如同雜技演員走鋼絲時一樣,手裏要拿把傘或是一根長竿。

鳥類的尾巴能起到掌握方向的作用,如同船上的舵。如果觀察在空中盤旋飛翔的老鷹的尾巴,就會明白這一點了。再如,燕子的尾巴形狀長得像剪刀,其作用是為了便於迅速改變飛行方向。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恐龍是生活在七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的代表動物。大多數恐龍的身體特別龐大,有的體長可達30米,體重可達50多噸,是當時地球上的統治者。可後來卻滅絕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那麼,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為什麼能大量繁衍,而後期為什麼會突然滅亡了呢?經過科學家們的長期研究,終於揭開了這一秘密。

原來,在中生代時,陸地和海洋中的食物豐富,氣候也十分穩定,恐龍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均向專一化發展,並且逐漸定型下來。

可到了中生代末期,地球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殼運動,經常發生火山和地震。地球上的氣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環境的改變從而引起了地球上植被的變化。正是由於環境條件改變得太快,使得恐龍不能適應,因此就被淘汰了。另外,恐龍身體寵大,反應也較為遲鈍,生殖力降低以及種群退化也加速了恐龍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