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增溫催花與製冷留花這個原理,盆花、鮮花都可仿照進行。對休眠的花芽、花蕾,可施煙熏催花法,體積小的可用大玻璃罩或透明塑料薄膜網罩,內擺上花,點上香後,把罩底四周密封好,使罩內充滿煙,讓花芽、花蕾煙熏24小時左右,然後放在陽光之處培養,芽蕾就會打破休眠,提早開花了。體積大的,數量多的,則可集中在密封的小房間內,用木片燃煙,進行煙熏處理。此法還需采取安全防火措施。
怎樣使花改變顏色
神奇的自然界裏,鮮花為什麼會有紅、黃、藍、紫、自以及彩斑等各種各樣的色彩,園藝家們潛心研究,終於揭開了奧妙。原來是花兒含有花青素、花黃素、類胡蘿卜素等物質的緣故。試驗還表明,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會變成紅色;在堿性溶液中會變成藍色;在中性溶液中會變成紫色。無色花青素則使花呈現白色。根據這個原理,一些園藝家通過試驗,使花改變了顏色,並從中選育了新的品種。他們成功的作法是:
1.變紅色。可用酸土變紅:例如,粉牡丹杜鵑和深桃寶珠茶花,在酸堿度(pH值)為6的土壤中,花色呈粉色,把它們栽在pH值為4—4.2的強酸性土壤中,花色就會變成淺紅、橙紅或玫瑰紅色。可用酸肥變紅:例如,對粉色杜鵑和茶花分別在8月、9月以及翌年l月和2月的下旬開花前各噴一次400倍的磷酸二氫鉀液,也會使花色變為玫瑰色或淺紅色。可用酸液變紅:例如,在盆花開花前噴施350~400倍的食醋液,即在9月、l0月、l2月和翌年l月、2月各噴一次,就能使花青素起變化,粉色的花會變成紅色、大紅、桔紅、玫瑰紅。
2.變紫色。靠土壤變紫:例如,把白色的菊花、茶花或粉色的杜鵑,栽在中性土壤中,就會出現紫色的花。靠陽光變紫:例如,把白色的菊花放在陽光下,每天照8~10小時,可變成紫色、白中串紫色或紅紫色。白色的大麗花,在陽光下也會呈現紅色或紫色。
3.變黃色。用類胡蘿b素變黃:把胡蘿卜煮熟,放在水中漚製20~30天,讓它充分腐熟,而後加水25~30倍,每月澆一次,連澆五六次,就會使粉紅的茶花、杜鵑出現橙黃、桔黃或桔紅色。
4.變藍色。用茶堿變藍:例如,白色的杜鵑,經常用茶葉水澆,茶水含茶堿、咖啡堿和其他生物堿,可促使出現藍色花瓣或藍條變種。
花卉為什麼要修剪
修剪花卉是為了使花卉枝條分布均勻,節省養分,整理樹形和控製徒長,是為了促使花卉多開花。花卉的花朵一般都開在新萌發出來的枝條,要使新枝長得迅速健壯,就需要修剪去一些老枝。如庭院中栽的榆葉梅、碧桃、木槿和盆栽的夾竹桃、扶桑等,很需要每年春天作一次修剪,把生長瘦弱的、重疊的、過密的和受到病蟲害危害的枝子剪去,這種修剪,一般在早春樹液尚未流動或剛開始流動時進行,叫作休眠期修剪,主要是對花卉作短截或疏枝。另一種叫生長期修剪,一般在夏季進行,對花卉作摘心、抹芽、疏花、疏果、剪除徒長枝等,調整植株的生長或發育。如倒掛金鍾、四季海棠等盆栽花卉,當播種或扡插小苗定植在花盆裏已長大時,應及時打頂摘心,促進多發側枝,使枝形整齊豐滿。對梅花、虎刺梅、雀梅、果石榴、碧桃等盆栽花卉,為了不讓其長得太高並使它株形美觀,還可以把各個側枝作彎整形(用塑料條盤紮),作彎整形多在夏季花卉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進行。作彎的前一二天故意不澆水,使花株枝條略見於萎,然後將枝條慢慢作彎,一般需分多次作分期、分段固定,待固定後再將塑料條剪去。
修剪的內容包括五個方麵:一是疏枝,即在夏季剪除枯枝和過於茂密的繁枝、重疊枝及弱枝。二是摘心,即摘去尚未木質化新枝的先端,以抑製枝葉徒長;若摘去結果枝的先端,可使果實肥大。三是剪梢,即剪去已經老化的枝條的梢部或全部,使植株條間有一定空隙,以利呼吸、透風。四是除芽,抹除枝上無用的新芽,免得它抽枝後浪費養分。五是摘葉,即摘除過密處的葉片,以免它遮擋日光照射和空氣流通,使花朵長得更鮮豔肥大。
花卉修剪有哪些技術要求
花卉不修剪不行,若亂剪一通也不行,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術要領才行。
1.要依照花卉習性修剪。對於畏寒的花卉,如扶桑、一品紅等,不宜在冬季修剪,應在早春氣溫回升、萌芽前夕進行;耐寒性強的花卉,如石榴、月季等,可在晚秋或初冬進行,但不宜過早,以免誘發秋梢。還有扶桑、花生於葉腋,順序自上開花,若行重剪、截枝,勢必不開花;再如茶花,不宜重剪,若疏枝過多,雖通風透氣,但會減少花量,有礙植株正常生長。
2.要區別生長期修剪與休眠期修剪。生長期修剪,為調節營養生長,多以摘心、抹芽、除掉位置不當的徒長枝或以必要的疏花、疏果為主,行輕度修剪,在生長發育階段視需要適時進行。休眠期修剪,多是花木整形,剪鋸粗枝或出予更新強行重剪,要掌握在早春樹液開始流動、芽即將萌發時進行。這是因為過早傷口難愈合,而且會刺激新芽萌動抽枝;太遲了出了新梢再剪,會浪費不少養分。
3.要舍得疏花、疏果。對觀花和觀果類盆花,一般養花者多期盼花開得越多越好,果結得越多越好,總舍不得進行疏花、疏果。殊不知,盆栽因攝取營養有一定局限性,花芽過多,座果過多,往往由於營養跟不上,結果適得其反,不單花朵小,果實小,甚至提前枯萎,大量落花落果。因此,要視樹勢強弱、營養多少,適當進行疏花、疏果,促使花大色豔,果實豐盛,達到理想的觀賞效果。
4.要及時摘除不留種的殘花。對一些不留種或果實無觀賞價值的花卉,如杜鵑、月季、紫薇等,在花謝後要及早剪除殘花,不讓結果。這樣可避免消耗過多養分,有利於來年開花。對於需留種的草花,如旱金蓮、牽牛花等,可在開花進入中後期時,按需要留足一定量種子,將多餘的花朵在花謝後全部摘除掉。
怎樣通過葉片判斷花卉的營養缺乏症
花卉生長需要各種營養元素,每種營養元素都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一旦缺乏某一種營養元素肘,就必然影響花卉植物的生長,並且表現出特征性的缺素症狀,並首先在葉片上反映出來。因此,可觀察其外形的變化作出診斷。
如果症狀始於老葉,說明所缺乏的元素在植株體內是可以移動的,如氮、磷、鉀、鎂、鋅等。如果症狀首先出現在新生組織上,說48小家養花樂登明缺乏元素不能移動,不會被再利用,如鈣、鐵、硼等。
缺氮時,整個植株呈深暗綠色,葉柄變紫,發育遲緩,老葉沒有斑點,但葉脈間出現黃色,葉片易脫落。
缺鉀或缺鋅時,在老葉上多出現黃、棕、紫等色斑(因花而異),葉頭焦枯向下卷曲,葉子由邊緣向中心變黃,但葉脈仍為綠色,葉緣向上或向下卷曲,葉逐漸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