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把盆景引進家庭(一)(2 / 3)

樹樁盆景,貴在“高不盈尺”、“小中見大”。矮化就成變造型和保持成型株姿的關鍵技術。為使株型矮化,樹姿美觀,可采取如下矮化措施:

1.截幹蓄枝。這一整形矮化術,方法是對選留的主幹,逐節向下修剪,每剪一節,既蓄養分促於粗壯,又促萌發新枝,每年反複整剪三四次,每次都留下壯枝,截除徒長枝、細弱枝、多餘枝,經三五年時問,就造成千老節短,曲折多枝,雖咫尺樹樁,恰似參天古樹的觀賞效果。

2.蟠紮作彎。它對矮化盆景樹木尤為明顯。若把一較高的徒長枝,通過人為蟠紮技術,把它彎曲成二彎半或三彎,就可以一下子矮化嗎!同時,多種多樣的曲於,會造成植株養分輸送困難,壓抑了營養生長,使植株生長緩慢,幹不易長高,枝不易伸長。

3.小盆淺植。為限製根係吸收營養和水分,對未矮化的盆景樹木,采用小盆淺植或淺盆栽植的措施,可使植株生長明顯緩慢,促進矮化。若再輔以矮壯素藥物處理,更能起到矮壯樁景的作用。

4.控製水肥。在維持其生命活動最低需求的範圍內,用比較瘠薄的土壤栽植,在生長發育期,控製水分,不施肥或少施肥,特別是氮肥。人為地限製水分和養料,對不少樁景花木,都能不同程度地收到矮化效果。

通常講盆景,指的是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隨著盆景創作的發展,水旱盆景悄悄興起,逐步形成自已的風格,獨樹一幟,為盆景愛好者所關注與喜愛。

水旱盆景,是在同一盆中,既栽樹木又布山石,相映成趣;既有水兩,又有旱景,相輔相成。它要求作者兼具樹樁與山水盆景的製作技藝,巧妙反映大自然的景色,以純自然為佳。

水旱盆景中的樹木,一般占據主體位置,應注重呈現形態自然,不求單株造型,力求組合完美。山石是樹木的陪襯,比重不必大,應在點石成景上下功夫,宜用同一種石料,水邊、水麵以平滑為好,旱地散點應與樹木相協調。水陸分隔的水岸線,不可筆直平淡,以呈現曲水環繞、幽深無比的意境為佳。惟須注意,石與石之問,石與盆底之間,應嚴密無縫,以免泥汙泄漏水麵。若在旱地、水麵合適配置農夫、漁船等,更能增添水鄉的景觀和自然的情趣。

小中見大,咫尺於裏是盆景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由於盆缽大小有限,盆景所應用的材料一般都不大,但一個小的景物所表現出來的景觀必須是大的,即所渭“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裏”。這就要憑借特殊的藝術手法而得以實現。

1.運用透視學的原理,巧妙布置遠近景物,形成近大遠小,近濃遠淡的效果。把盆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大體分為近景、中景、遠景等幾個層次,每個層次所安排的景物在體量、大小、高低、色彩等方麵各有區別。例如,近景樹木宜大,山石輪廓清楚,刻堿較強,石材顏色宜濃;遠景樹木宜小,山石紋理模糊,線條較粗,石材顏色淡雅。通過加強透視效果,使景物顯得更加深遠,取得了小中見大的這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2.運用縮景的手段進行對比烘托,盆景中的景物,如山石、樹木、配件等,都是按一定的比例進行處理的,若運用不同比例,榍互對比烘托,可以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如《畫論》所述:“文山、尺樹、寸馬、分人”就是講的尺度比例關係。運用小山丘來襯托主峰的高大;用小亭、小橋襯托山的雄偉壯麗和溪流的曲折流長。宋郭熙在《林泉離致》中寫道:“山有三遠……。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衝融而縹縹渺渺”。山下水中小舟點點,岸邊以小亭點綴,山上有小塔依稀可見,遠山隱隱約約,雲樹如煙,給人以一望無際的感覺,這樣一個小的空間便創造了一個無限深遠的藝術效果。

3.應用特定的景物來引起聯想,使人觸景生情,以情寓意,擴大意境,起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如利用淺水盆創作一件以水景為主題的山石盆景,遠山如黛自然伏起,近景柳暗花明,在水中點綴三兩隻小舟,漁歌互答,題名為“太湖漁歌”,會使人浮想聯翩,似乎來到波光浩淼的800裏太湖,聽漁歌人歡快的歌聲,從而起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瓶景就是把細小的植株種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而製成的一種特殊的裝飾品。容器內空間較小,要選擇羊齒類、綱紋草、長春藤或珍珠草等體積小的植株。另外,小葉型的無花果、秋海棠、小棕櫚、千年木、淑草等植物也可選用。

選擇植物時,應考慮到植物葉型和高矮的搭配與錯落,箭形葉、圓葉、大葉、小葉可以相互映襯,這樣其造型就會更加美觀,裝飾效果會更佳。瓶景內培養土的土質也有一定的講究,其底層是粗砂或細碎石片,以吸收掉多餘的水分。上層土壤按一份沙土、一份腐質土和一份消毒土的比例配製,另外還可酌情加些額外的腐質土和其他養料,以增加培養土的營養。

栽種時,用夾子將植物一株一株地輕輕插入容器土壤中,然後在植物的根部蓋上一層薄土,再用水噴灑植物葉片及土壤,最後蓋上瓶蓋。開始幾天內要避免強光的照射,待瓶中植物能夠適應瓶中的土壤環境時,才可移到陽光下。

由於植物的呼吸和水分的蒸發作用,可使瓶中的氧氣和水分達到平衡,如水氣過多,可將瓶蓋打開,透透新鮮空氣。如發現有枯葉或葉片過大等情況,要注意及時修剪。此外,還要盡可能保證陽光的充足照射,隻要管理得當,這種瓶景可保持幾年之久。

珍珠岩泡沫保溫瓦是一種建築材料,瓦質輕、鬆軟、吸水性好,易於加工,經適當加工可模仿各種各樣的山石盆景。製作工具為一段廢鋼鋸條和一個大鐵釘。

泡沫瓦表麵光滑,不符合盆景要求,必須用鋸條或鐵釘雕刻出類似自然山的形狀和紋理,然後用水浸泡一下,凡需黏合處先塗上糊狀水泥,再撒一層加工時鋸下來的粉末,這樣,水泥幹後就自然渾為~體而看不出黏合用的水泥了。黏合後4~5天即可拿動,注意要拿基部,而不要拿頂峰,以免折斷。

泡沫瓦顏色淺灰並有白色小顆粒,如嫌不逼真,可用茶葉水浸泡l2小時,這樣景物的顏色就會更為濃重而自然。顏色的深淺與茶水的濃度成正比。泡沫瓦質很輕,但吸水後質量可增加一倍左右,置於盆缽中很穩,無須擔心景物歪斜。

製作盆景沒有石料,可自己動手做假山石,這方麵的辦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