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把盆景引進家庭(二)(3 / 3)

1.借助根蔓美,製作附石樁景。挑選根係發達、須根粗壯、上部彎轉的榕樹,備好石料,並切平底部,用水泥沙漿固定於適宜的盆內,在石四周填上薄土。將榕根散開,按立意構思包在石料的適當位置上,力求自然,切忌橫嵌,可用棕絲將根緊紮石上,將留植盆內的附石根尾部,依石料向盆內四周散開,薦填上培養土,壓實,澆透水。為了保證附石根與石料緊貼,防止枯萎,還可用濕泥漿或苔蘚縛於根、石,用尼龍布包裹好,防止幹燥脫落,經常噴水,保持濕潤。一般半年後植株就可成活,根緊貼於石,即可去除包紮物與泥漿,薦經修枝整形就製成附石樁景了。

2.培育和保養榕樹氣生根。榕樹氣根,不僅天然美,而且可以須造型,,應學會培育氣生根,防止於枯。想在所需部位促發氣生根,可用鐵絲圈紮或環割,使樹液不再流通,並增加空間濕度,經過一段時間,被綁緊或環割的枝幹就會長出懸垂的氣根來。為防止氣根於枯,應適當增加肥力,增大空問濕度,盆土不宜過於,並在炎夏適當遮蔭即可。

3.播種育苗,培育塊根榕景。用扡插、壓條的植株均難於形成椿樹塊根。惟獨采用播種法才易於育成。播種,是在榕果成熟時,采集果實,去其果肉,種子最好拌沙磨搓過,然後播於苗床,稍覆薄土,保持濕潤,約半個月發芽,待長出2片真葉後,即可通過移栽或定植培育出塊根來。

身價不凡的福建茶,質樸而有生氣,同時生長緩慢,適於作樁景,為嶺南派盆景中的主要樹種之一。

福建茶,常見有大葉、中葉、小葉三個品種。大、中葉晶種生長較快,體形較大,葉形亦比較大,不適合單獨作樁景材料。小葉種不僅葉小,且枝葉婆娑,風姿最好,但由於生長緩慢,要製成盆景需要很長時間。所以,若把小葉品種的枝條嫁接在大葉品種的樹樁上,通過優勢互補,可達到粗幹細葉的完美樁景。

養護福建茶盆景,要依其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肥沃疏鬆土壤,喜陽也耐半陰,怕寒冷的習性進行養管,並注意如下幾點:

1.春天雨季前及夏末秋初各施肥一次,忌施肥過多,新枝徒長,葉片變大,有礙觀賞。

2.它萌芽力很強,春、夏、秋三季需抹芽整枝,以免枝葉過密,擾亂樹姿,並可減少植株養料消耗。

3.福建茶易遭蚜蟲、介殼蟲侵害枝葉,可用藥荊防治。

4.適時翻盆,可每隔2、3年進行一次,更新培養土。

雀梅,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生性強健,枝葉斜展,疏密有致,飄逸豪放,是製作樁景的重要材料,素有樹樁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

樁景,人們傳統偏愛蒼古奇怪。山野裏既古老又枯朽的雀梅樁頭不少,可是挖回這些樹齡高、體質弱的枯老樁,即使催芽、催根成活,在養護造型過程中,仍有不少難點,必須引為重視。

1.既要養根,又要護葉。俗話說:“根深葉茂”,其實還得補充一句:“葉茂根繁”,因為根與葉是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雀梅枯老樁剛成活,一般是出芽後開始發根,這時,不宜重剪,應保留一定的枝葉;不宜過陰,要逐步增加光照,讓葉進行光合作用,吸取和製造養分,來促進根的生長。同時,要鬆土透氣,見於見濕,促進生根;盆土不過濕,不施肥,防爛根,養根反過來又能護葉,以期達到根葉並茂,促進枯老樁複壯的效果。

2.要保枝防枯枝。雀梅性本粗野,生命力強,可是蟠紮易出現的弊病不能不注意,蟠紮造型,當鐵絲陷入雀梅皮層深處,會很快在陷入處形成剝腫瘤狀,從而切斷植物賴以生長的篩管,造成枝枯死亡。同時,用鐵絲蟠紮,鐵鏽滲入木質部分,也會使枝條失去應有的韌性,稍有不慎即脆折斷枝。因此,對於剛成活的雀梅枯老樁,第1、2年以不過早蟠紮造型為宜;待複壯進行蟠紮時,亦不宜用鐵絲,最好用銅絲,並經常觀察,及時放絲,防止陷絲造成枯枝。

此外,對於剛剛成活的雀梅枯老樁盆栽,由於樹勢衰弱,第一年和第二年以不翻盆為妥,以免傷根敗葉,影響正常生長。虎刺盆景,小巧玲瓏、輕盈飄逸、富有野趣。它以“三小”著稱,樹高不盈尺,葉小如瓜子,夏開小白花,是家庭小翁景的難得樹種。

采挖和購買虎刺樁,以選枝奇、形怪、主幹粗壯為佳。它根係發達,靠根節在淺土內延伸萌發新枝,二矮挺拔,自然成叢。造型多取叢林式,可選3、5株,按布局要求栽植在卵圓形的淺盆裏,並稍加整枝,隻要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即可,便能呈現自然山林的景觀,若適當輔以奇石、人物作配景,更是一盆生氣盎然、富有情趣的盆景。

蒔養虎刺盆景,促其成活的關鍵技術是修剪,整枝疏葉宜重不宜輕。修剪後若發現枝葉枯黃,就說明修剪得不夠,應立即再修剪。事實,隻要修剪得法,用疏鬆肥沃的泥栽植,置涼爽濕潤處,並保持鹽土濕潤,不積水,均能成活。

梅樁,樁花兼備,在盆景中是獨具一格的藝術品。製作多以野梅樁為砧木,選名花品種作接穗嫁接而成。進而,按直幹式、斜幹式、自然式進行修剪,為了呈現古樸蒼勁,常以扭曲、腹劈、刻傷等手法造型,以曲、以疏、以朽為美,深得盆景愛好者的鍾愛。

養護梅樁,要提醒的是:盆土忌積水、防爛根,盆土忌太肥、防徒長,以及6、7月花芽分化時要控製水等,其關鍵環節還在於不同時期的修剪技術。

1.花後短截。梅樁每片葉腋多有芽,有強盛的萌芽力,若讓它都萌發成枝,勢必短、多、密、弱,失去神姿妙態。在花後須行重剪,可按設想的構圖意境,先將多餘的枝從基部截除,然後就留下的枝進行短截,一般每枝留2~3個芽。尚須注意,短截枝頂端芽的生長方向,是外向還是內向,是上向還是下向,均需符合構圖的要求。

2.抽芽調整。當發芽長葉抽枝時,應根據部位、強弱、疏密等狀態,及時抹除不理想的芽。對於不必要的新芽,砧木萌發的芽,要隨發隨抹,以節省養分消耗,有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發生,促使枝葉發育健全。同時,亦可達到調整樹姿、完美樹型的目的。

3.落葉定型。梅樁在深秋落葉,此時可按以疏為美的原則,作最後一次定型修剪。把那些不合構圖需要的當年生枝條徹底清除掉,對於多年生的莖幹,亦可按藝術構思作全局調整,以便創作出更加引人入勝、富有詩情畫意的樁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