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海棠除單瓣種外,常見的還有紫紅葉或綠葉帶紫暈的重瓣花種,但不如單瓣花種的耐粗放管理和容易栽培。
四季海棠雖扡插易活,又能當年花滿盆,但植株易衰老,3年後就要更新,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習性健壯,分枝性強,易以基部萌發新枝,易培育成叢生性株型。且實生苗葉色純、光亮,花後過長的枝梢從基部剪除,又可萌發嫩枝,繼續生長開花。實生苗與扡插苗易於鑒別,前者枝葉翠嫩,基部葉片大而完整,葉腋多具萌芽或枝;後者葉片常焦邊,枝葉萎縮老化,基部葉小或缺,葉腋多不具新梢,要購買實生苗為好。
海棠為薔薇科落葉花木,有喬木,也有灌木。葉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頭5~11厘米,寬2~4厘米,葉柄長2~3.5厘米,葉緣有平鈍鋸齒。早春開花,嬌豔多姿,可分為5類:
1.海棠。喬木高5~6米,為觀花及產果兩用花木,樹勢挺拔豐茂。幼枝疏生絨毛,花多單瓣或半重瓣,初放時紅色,後轉淡白。變種有開粉紅的紅果海棠與開淡白花的白果海棠。
2.垂絲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也有叢生的。花葉同發,花梗細長,花初開向上,後開則下垂,花瓣叢密而嬌豔,花色如胭脂稍帶粉白,較西府海棠略勝一籌。
3.西府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枝密挺直,樹形峭立。葉、花均較海棠稍大,著花亦多,但結果率極差。花蕾嫩紅,嬌滴可愛,及至盛開顏色變白。
4.木瓜海棠。高5-6米的大型灌木,老樹株有樹皮剝落特征。花單生粉紅色,葉先開放。果外徑約l0厘米,成熟時,色澤金黃,頗具幽香,除置室內聞香觀賞外,亦為中藥材。
5.貼梗海棠。2米高的小灌木,有高不及1米者。分枝開展,小枝有刺,花葉較大。花單生或數朵叢生,花色有猩紅、白、粉、灑金等。花柄極短,花兒貼近枝梗,而得名。花未開時,略向下,形大,作磬口狀,開花早而豔,不及西府海棠之動人。可供觀賞,宜作盆栽。
海棠類花木均為陽性樹,喜充足陽光,不耐蔭蔽,喜濕潤,怕漬水。能耐暑熱和嚴寒,適陽台盆栽生長。對土壤適應性強,但以深厚肥沃的黏壤土生長最好。性喜肥,尤以秋後基肥可促春花繁茂。如無結果需要,可於花後修剪,將長枝條剪短,使其多萌新枝,疏剪內膛枝,通風透光,注意外向枝的保留和培養,以達到株形開展,姿態景觀,生長健壯。有如裂樹葉片的赤星病,應將落葉燒毀,3月問,葉初發幼嫩,可噴淡波爾多液,至6月,用濃波爾多液噴灑l~2次,即可防治。
竹節秋海棠因莖節酷似竹節而得名,又稱茨菰海棠、洋海棠。屬須根類海棠,是秋海棠中較耐寒的種類之一。夏季適溫為25℃。怕強光直射,宜稍加遮蔭,冬季適溫為l5℃,需充足陽光,但應控製水分,不宜過濕。
用扡插法進行繁殖,扡插時間以5~6月為宜。扡插時選取健壯的頂端嫩枝做插條。插穗長15厘米,帶2~3個芽,插人河沙中,麟籮第四章各種花卉培育要領187注意遮蔭,一般20天生根,約1個月可以上盆。盆栽土壤要肥沃、疏鬆。地栽要排水良好,切忌積水,土壤過濕會引起落葉。
夏秋季除澆水外,每天應灑液葉麵1~2次,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冬季晴天中午,也需在葉麵噴水以保持其清新。每l0天左右施l次腐熟液肥。每年春季結合換盆進行修剪,保持良好株型,植株過高,可重剪栽短,以利萌發壯實新枝。
家庭盆栽玫瑰海棠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可矗接曬太陽,否則葉黃皺而花易謝。一般隻需窗邊的散射光即可。
2.玫瑰海棠對植土的適應性很強,但忌膠結不疏水,更忌含有過多的石灰質或過於黏性,最好以肥沃的輕質土為主,配以泥炭土。、
3.澆水不宜過多,夏天隻宜保潤,植土不要經常太濕,花期將過,花朵快凋落時,更應逐漸減水。當葉片變黃,應停澆水。花期過後,葉黃乃正常現象,這時球根要休眠,我們必須挖起球根,放在通風處吹幹,然後藏於於冷之處,待下季再植。盆栽者亦可把球根留存在盆內,不必挖起,但土一定要幹燥,否則,球根易腐壞。
4.種植球根海棠,基肥比日常施的化學液肥更重要。通常在新根及新芽出現後,可施稀釋2000倍的平均肥。在花期前亦可略施磷鉀化學肥。二者都每隔l0天施l次,施3次左右即可。日常切忌施濃肥,會醃壞球根。
5.溫暖和潮濕期間,每月應噴防菌藥於全株,但不可噴花。
茶梅,也叫早茶梅,常在元旦春節期間花凋零時盛花怒放。它終年常綠,株形矮密,頗易盆栽。因此,近年來養花者購養興趣甚濃,但市場上往往有人以油茶冒充茶梅,必須小心加以提防。
茶梅與油茶都是山茶科、山茶屬的木本植物。於1~2年生的幼苗階段,兩者在枝、葉等外形上十分相似,若稍為粗心,是很容易弄混的。
要識別這兩種幼苗,一要看葉緣的鋸齒形狀;二要看老葉的中脈;三要看新葉背麵的顏色。油茶幼苗不論葉片新老,其葉緣的鋸齒都粗糙不齊,齒尖銳明顯突出;而茶梅之葉緣鋸齒細圓而分布均勻,齒端較鈍、不突出。油茶苗葉片上麵沿中脈無毛;而茶梅老葉葉麵的中脈往往生有細毛。油茶新葉之正麵呈綠色但背麵往往呈粉紅色,至少中脈處是粉紅色;而茶梅之新葉正反麵均呈綠色,或新葉正麵呈紅色,但葉背僅有淡紅暈,中脈仍為綠色。隻要掌握以上特征,兩者是完全可以辨別的。若是嫁接苗則更易區分,應先看嫁接的接口部位,如果幼苗是在接口以下的砧木上長出來的,則可以肯定不是茶梅了。
臘梅喜光,宜放置在向陽背風處或稍有庇蔭處生長。新出室時,為避免風吹沙打損傷葉片,可先在背風處放置一段時間,然後再移植露天養護。ll~12月份要入室或放予陽台上。冬天為保護花盆不被凍裂,可將花盆周圍用土培實。溫度保持在0~3℃即可。臘梅雖耐寒,但孕蕾期間如遇連續低溫或風吹,可受凍害,影響開花。
臘梅抗旱能力強,極耐幹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臘梅怕澇,切忌積水。平時寧可旱些,也不可過濕,特別是在夏季花芽進入分化階段,應當采用扣水措施,僅澆八成水,保持濕潤即可,否則會影響花芽的形成。一般春秋季每天下午澆水l次;夏季上午澆水1次,下午澆透水;冬季每周澆水l次。
臘梅喜排水性能良好的疏鬆土壤,不適宜黏重或堿性土。臘梅喜肥,特別是花後要及時施有機肥料,出室後施l次醬渣於肥,平日每周施1次液肥。夏天隻澆稀肥,秋後花芽已形成,可追施磷肥,人室後停止施肥。
臘梅每2年換盆1次,在3~4月換盆,每次要更換大l號的花盆,墊上培養土,並用牛蹄片作底肥,同時剔除土球上部的陳土和部分惡根,以利於新根生長。
臘梅分枝多,耐修剪。春季換盆時,每枝可留3—4個芽,其餘剪掉,並疏剪過密枝係。花後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促使花芽分化。夏季新梢長出l0厘米時摘心,以便枝條健壯,樹冠圓滿。也可通過重剪,培養老樁。再通過換盆逐漸使其栽得越來越淺,使疙瘩外露,形成別致的疙瘩梅。
臘梅的主要蟲害是避債蛾。可人工摘除,或噴灑40%的樂果1200倍液。
梅花為我國千古名花,其枝疏影橫斜,其花暗香浮動,如果家有梅樁1盆,使它年年開花,歲歲報春,該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根據各地老花農的實際經驗,要使梅樁年年開花,那就必須掌握以下幾個環節:
1.翻盆。每年3月間,於花謝時應適時翻盆。翻盆在於更換新土,改善營養狀況。換上的培養土應含有一定的腐殖質,最好用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肥分濃淡要適中為妥,過濃則植株容易徒長;過於貧瘠則植株生長發育不良。
2.曬根。一般均與翻盆同時進行。即在翻盆時將梅樁連同泥球從盆中脫出後,直接放在露天接受陽光烤曬7天左右,若連續陰天則多曬幾天,曬時應將泥球轉動幾次,使其均勻受曬,直至曬到8、9成幹燥為止。也可以脫盆後用竹簽將泥球外側的陳土剔除一些,然後再烤曬2~4小時。曬畢應對枯根、黴根、部分粗老與過長的根作適當修剪。原來泥球的陳土隻保留l/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