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1日,星期五,天氣晴。

“你別找毛病了。你怎麼測都不可能測出毛病的。”

阿爾科恩自信的對他麵前的雷艾倫說。

“你不是很自信你能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設計的麼?”雷艾倫無限的鄙夷。

“這個嘛,我實在是沒想到改動設計會這麼麻煩,對我自己實力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高估了。恩,也就稍微高估了那麼一點點。”

“問題是你預估的時間跟最後完工時間相差了整整3倍!”

“啊,那個威爾遜也一樣的,他說2天完成,結果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完成,比預定時間晚了3倍半!”

……

“阿爾科恩,你說,你覺得再生產這樣一台機器,你大概需要多久?”

“我的話,不考慮采購這些雜項的話,大概在5天左右吧。但是其他人的效率我就不知道了。以其他美國工程師平均技術來看。三個普通工程師的效率跟我差不多吧。他們大概要120美元一周了,算下來他們仨加起來的周薪是360美元一天,足足一周比我貴了60美元,你招募我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那是自然,全世界的普通人都以為“諾蘭·布什內爾”是pong的製造人。但是真實的曆史可不是這樣的,諾蘭·布什內爾被催說故障的時候,隻有阿爾科恩能去解決故障問題。畢竟阿爾科恩·艾倫才是pong的真正發明人。

“阿爾科恩,你好好做,我決定激勵你,機器能賣出硬幣的1%歸你。換句話說,你造的機器,你就有1%的股份。”

“你說什麼?”阿爾科恩不敢置信的問道。

“我說,你是美國人最尊敬的工程師。理應參與更高一級的勞動分配。除了你每周300美元的薪水之外。你們負責的機器,收益你們提成1%。”話鋒一轉,“但是,我隻有一個要求,誰造的機器。如果出了問題,誰去負責修理。”

“路費誰出?”阿爾科恩當然很直接。

“油錢這麼便宜的今天,你找我要路費?美國公路全世界最發達好麼?不僅通暢還免費,現在全美國人民去哪兒都是自己駕車出行。鐵路都在拆了而不是建了,你能不能別這麼摳OK?”

“臥槽,你以為出門隻是油錢麼?好吧,我可不管,維修我就開你的小破皮卡去,反正髒了你的車我不用出洗車錢。”

“我幹,你去修理,好。我付你錢。但是你去修理的時間不算在你的工作時間之內!”

“得,當我沒問。”

其實,美國後期拆鐵路有兩個原因影響。

直接原因是美國發達的免費的州際高速公路網的迅速建成,讓很多地區的貨運成本發生了變化,火車開始低於了高速公路。還有美國人的正常出行,因為美國人汽車普及率太高,走高速公路也方便快捷。

第二個很少有提及的原因是,美國議員認為鐵路是打自出身那天起就打著社會主義烙印的產物(集中人力到一個地方然後軌道綁定不自由還外加一起運送),美國人怎麼能依賴鐵路呢。必須走私家車便利的汽車公路。美國免費高速公路法案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也是議員內心為了抗衡鐵路影響的產物(高速公路的法案的出台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這讓美國國會被徹底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