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歸公
雲南省威信縣紮西小學 楊白蕾
暑假裏的一天下午,媽媽帶我到弟弟布達朗家玩,我親眼看到了一件事。
那天下午,天氣炎熱極了,花兒被曬得低下了頭,小樹苗被曬得彎下了腰,連平時不怕熱的小朋友也熱得不敢出屋,在家裏躲著乘涼。這時,農場裏拉來了許多稻穗,拉稻穗的人一不小心,撒了許多在地上,平時從不幫助別人的弟弟看見了,飛快地跑回家拿起罐子到農場拾稻穗。拾了一半,弟弟已經很累了,可是他仍然堅持著,直到把地上的稻穗全部拾完。五隻大白鵝看見主人拿著罐子,以為主人來喂食了,一起圍著弟弟“嘎、嘎、嘎”地叫,好像在說:“小主人,快點給我們喂食吧,我們都快餓死了。”弟弟一點兒也不理睬大白鵝,隻是用手把罐子舉起來,大白鵝看見了,以為弟弟不給它們喂食了,就伸長脖子去搶。差點兒稻穗就被貪吃的大白鵝搶去了,弟弟急中生智,一隻手舉起罐子,另一隻手從兜裏抓出幹糧扔了出去,大白鵝爭先恐後地跑過去搶幹糧,弟弟趁機拿著罐子從家裏跑到農場,氣喘籲籲地對場長說:“場長,這是我剛才從地上拾到的稻穗。”場長直誇弟弟是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這是一篇通過一件事寫人的作文。一件事是“弟弟”在暑假中的一天幫助農場拾稻穗,反映的是“弟弟”愛農場、愛惜糧食的好品質。開始寫天氣很炎熱,小朋友都“熱得不敢出屋”,巧妙地襯托出“弟弟”愛集體的精神;寫五隻大白鵝搶“弟弟”手中的稻穗一節饒有情趣,文章和人物因此而活了起來。
愛打門球的爺爺
湖南省瀏陽市嗣同路小學 陽世微
說起打門球,爺爺就神采飛揚,眉飛色舞,津津樂道,大故事裏麵套小故事,講個沒完。
1986年,瀏陽組織門球隊,爺爺就迷上了這項運動。每天,他拿上一根擊球棒,帶上兩個門球,天沒亮就上了球場,總要打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披星戴月、執著追求。回到家裏,他還要找張“鴨婆凳”做球門,反複練進門,所以他的球藝進步很快。球隊到株洲學習後,就開始了緊張的集體練兵,28天後,爺爺就代表長沙市(當時長沙市區還沒有門球隊)參加湖南省第一屆老年人門球運動會,爺爺是4號主力隊員。他們全隊由於技藝、戰術發揮良好,經過18場拚搏,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得了一麵大錦旗,人人掛上了光彩奪目的獎牌,還得了獎品。
爺爺說打門球的學問很深,不僅要了解己方,而且要了解對方,不僅要懂擊球技術,而且要懂得作戰戰術。球場的情況瞬息即變,教練員要隨機應變,擊球員要跟著應變,配合默契。爺爺好學,對人家的精彩球藝學而不舍,取人家之所長,為己所用。他特別注重擊球技術,通過千萬次的實踐,他覺得“三點成一線”是擊中目標的基礎,擊中中心點是關鍵,力度的大小是保證。由於他掌握了這些技術要點,所以他打球的命中率很高,有人誇他是打球高手,“百發百中”的老黃忠。爺爺還代表長沙市隊參加過北京、天津、青島、洛陽、西安、大慶等全國性的邀請賽,在全國、全省的比賽中奪取過亞軍。
爺爺打門球出了名,大家都稱他“門球元老”。瀏陽市門球協會成立時,他被選為秘書長,後來又被選為副主席,直到72歲他自動辭職讓賢。
爺爺是個急性子,好勝心強。奶奶說:“你爺爺打球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隻要看他的臉色就知道。打贏了就笑容滿麵,有說有笑;打輸了就愁眉苦臉,垂頭喪氣。”不過他的情緒表露一番之後很快又會穩定下來。他說參加門球比賽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沒有“常勝將軍”,所以他堅持打球17年如一日,始終不懈。
爺爺打門球把身體也打好了。剛退休時,爺爺的體質很差,骨頭縫裏才有一點肉。爺爺說,打門球是老年人鍛煉身體最好的運動項目,打一棒歇幾棒,打打停停,運動量不大,經常與大自然相結合,與陽光雨露相結合,也是一種輕微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運動,最適合老年人參加。十多年來,他的身體好了,結實了,很少感冒,都得益於打門球。今年,爺爺已經是77歲的高齡了,可仍然精神抖擻地活躍在門球場上。
(指導老師:張運秋)
文章對爺爺多采用概括介紹的語氣,少了些直接描寫,如果“找張‘鴨婆凳’做球門,反複練進門”這樣的細節再多些,寫得再生動些,門球迷爺爺的形象會更突出。
“鬧鍾”爸爸
浙江省溫州市永中鎮第一小學 陳洋洋
我家有一個“活鬧鍾”——爸爸。他寬寬的臉龐是鍾麵,高高的鼻子是時針,厚厚的嘴唇就是鈴聲孔了。
一天下午,我和夥伴們玩得正開心,曉靜突然問我:“洋洋,幾點鍾了?”我抬起手腕一看,“呀,手表放在洗手間了。”我正想回去找,卻看見爸爸下班回來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現在是5點10分了。”曉靜有點想不通,問我:“你又沒有看手表,怎麼知道?”我說:“那當然啦,我爸爸是個‘活鬧鍾’,隻要看見他去上班就知道是7點20分,他下班回來就知道是下午5點10分了。”
暑假的一天,我和幾個同學約好7點半出去玩,我看見爸爸拿著工作包上班去了,心想:7點20分了,我也該出門了。爸爸剛出門,我理好東西也出去了,到同學家剛好7點半,同學們開玩笑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現在正好7點半,洋洋,真佩服你。”
爸爸這個“活鬧鍾”幫了我很多忙。在學校大家都叫我小神仙。一次,我和同學一起放學回家,路上,有個同學看我沒戴表,就考我:“洋洋神仙,請你算一算,現在幾點鍾了。”正當我左右為難時,看見爸爸下班走進了家門。我不慌不忙地說:“現在是5點10分。”有手表的同學一看,果然是5點10分。“哈哈哈……”我們沉浸在一片笑聲之中。
爸爸不僅是百裏挑一的好爸爸,還是我的“活鬧鍾”。
這篇寫爸爸的文章很獨特。除開頭的外貌描寫外,文章並不正麵描寫爸爸的言行,而是寫自己以爸爸為參照,準確地掌握時間。雖然如此,我們仍可知道這個爸爸是一個遵紀守時的人,是一個嚴謹有序的人。這種寫法是一種側麵描寫的方法。也許,小作者並不知道什麼叫側麵描寫,但卻在文章中成功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描寫人物常常需要將正麵描寫與側麵描寫相結合,因此,學習側麵描寫也是很重要的。
風趣的爸爸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永中鎮 潘夢夢
我的爸爸整天嘻嘻哈哈,他在家裏是一個“開心果”。如果我和媽媽遇到不開心的事,隻要爸爸一出麵,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陰天”變“晴天”。
有一次,我的數學沒考好,被媽媽罰了,我傷心得“嗚嗚”地哭個不休。恰巧爸爸下班回來,看見我哭,就說:“哎喲,今天外麵是大晴天,屋裏怎麼下雨了,是不是房子漏水了,我得上樓去看看。”
聽了爸爸這一番話,我“撲哧”一聲破涕為笑了。爸爸又說:“我還沒上去看呢,雨怎麼就沒了,停得還真快。”說得我大笑起來,把傷心丟在了腦後。
爸爸經常這樣幫助我化“悲”為喜,還幫助媽媽化不開心為高興。
有一天,媽媽一下班回來就火冒三丈。爸爸看見了,就笑著說:“你今天怎麼身上有怒火啊?”媽媽生氣地說:“你說氣不氣人,今天,我明明帶了500元錢在身邊,現在卻隻有200元,那300元錢不知到哪兒去了?”爸爸聽了不驚不乍,風趣地說:“錢又不會飛,說不定它在你的包裏呆久了,覺得悶,從你包裏溜了出來,出去散散步,說不定過會兒會回來的。你就知道不開心!”媽媽聽了,氣消了一大半,說:“那就等它散完了步再回來吧!”說著,就到廚房煮飯去了。我呢,坐在椅子上捧腹大笑。
我的爸爸無論說什麼話都很風趣。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吃菜時,嘴巴上沾了一些油,爸爸笑著說:“老王啊,你真是‘油嘴滑舌’啊!”“哈……”這頓飯就在笑聲中吃完了。
爸爸就是這樣一個“笑星”,不管你怎麼不開心,隻要他的“金口”一開,就會讓你開懷大笑。
(指導老師:包其傳)
有這麼個爸爸可真好,他總會讓你轉悲為喜、破涕為笑,總會讓你開心不愁。小作者通過對具體事例的記敘,特別是對爸爸那些幽默風趣的語言的描寫,使爸爸的形象非常鮮明地立在讀者眼前。寫人並不難,隻要像小作者一樣,突出所寫人物某一方麵的特點就行了。
我的同桌小青
山西省夏縣中學附小 賈茜茜
記得一天上自習時,一道求多邊形麵積的題把我給難住了。我絞盡腦汁怎麼也想不出來,急得直冒汗。於是,我悄悄地用右胳膊碰了碰同桌小青,小聲說:“青青,這道題我實在算不出來,你就讓我抄抄吧!”她好像沒聽見似的望了我一眼,又做她的作業去了。我小聲嘀咕著:“真是的,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咱們都同桌這麼長時間了,這個忙都不幫。我問別人去!”說著就氣呼呼地朝前排小芳走去。沒想到,小青卻一把拉住了我,解釋說:“不是我不幫你這個忙,因為作業不能抄,再說,現在正是上自習時間,如果我給你講,就會……”她的話還沒說完,我就打斷她的話說:“去去去,這些大道理我懂。”
正說著,下課鈴響了。我把作業本一收拾就準備到外邊去玩,小青一把拉住我,親切地對我說:“這下,我可以給你講了。”說著,她就在紙上給我畫了一個多邊形圖,並在圖上加了兩條線,問我:“這下,你該明白了吧!”可我這個死腦筋還是想不出個門道來。她又幫我複習了前麵學過的知識,終於幫助我把難題給“製伏”了。
期中考試時恰好有那道題,我提筆“刷刷刷”幾下就做對了。分數下來後,我的數學得了95分,我激動地拉住小青的手說:“OK!謝謝你了!”她笑了笑說:“謝什麼呢,我還覺得對不起你呢!”聽了她的話,我張大了嘴巴,不解地問:“你怎麼對不起我呢?”她笑著說:“因為你還沒得一百分哩!”
你說,我的同桌小青好嗎?
簡簡單單的文字就足以說明我的好同桌小青的熱情、善於助人的品質。想想看,你周圍的同學、朋友、家人,是否也讓你有這份深刻的印象與感受呢?所謂付出與索取,同樣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你這樣做了,就會有所感受。
文章通過簡單的幾件事情,寫出了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同桌的形象。樸實的文字裏,透露著真摯的情感。
忙碌的奶奶
湖南省寧鄉縣青山橋樓霞完小 付豔紅
新年到了,人人都穿得嶄新漂亮。家家戶戶打掃得幹幹淨淨,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門上貼著鮮豔的金字春聯,掛上一串串紅燈籠。小孩子歡天喜地地放花炮,真熱鬧呀!
全家人開開心心團聚在一起,這時候,奶奶總是滿臉笑容忙個不停,煮飯、炒菜、洗衣服、掃地……客人來了,泡上熱騰騰的茶,擺上五顏六色的糖果。
除夕那天,奶奶在廚房裏忙了一下午,做了許多好菜,有抓錢爪——雞爪子,聚寶盆——豬肚子……十二樣菜,樣樣都有個好聽的名字,預示著來年月月興旺。年飯開始了,爺爺舉起酒杯祝福大家明年收獲更大。吃飯時,奶奶忙著倒茶、添飯。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請她過來吃,她使勁搖手,說現在飽,等下吃。大家快吃完了,奶奶才上桌。吃完飯,奶奶收拾碗筷,不讓我們動手,說:“你們穿得這麼漂亮,弄髒了不好,快去看電視吧,我一個人就行了。”我說:“奶奶,您休息一下吧。”奶奶笑著說:“看到你們回來,我就高興,做事順暢著呢!”
過年到別人家做客,奶奶也和在自家一樣,幫著擺凳子、切菜,誰都誇獎她能幹。用奶奶的話說是閑著難受,忙著高興。
(指導老師:蔣小貴)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中國這樣一個親情濃鬱的國度裏,父母對孩子的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就有不同的表現,尤其上了年紀的父母,看到兒孫滿堂而歡聚一堂的時刻,是最幸福、快樂的,就算再忙也心甘情願。本文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所以,我們“常回家看看”才能回報父母的這份關愛啊!